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禅学与哲学的心灵疗养(3)

在进入我们主题的探讨之前,我们也许可以先引一段铃木大拙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哲学教授Haston Smith之间的对话开始: Smith : 禅宗 是怎么开始的? 铃 木:相传禅的开始,是在一次法会上,佛陀正在讲道时。他的一

在进入我们主题的探讨之前,我们也许可以先引一段铃木大拙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哲学教授Haston Smith之间的对话开始:

Smith :禅宗是怎么开始的?

铃  木:相传禅的开始,是在一次法会上,佛陀正在讲道时。他的一位弟子送了一枝花给他。佛陀接过这朵花时,一句话也没讲,只是拿着它示众。没有人知道佛陀的意思是什么?但是当佛陀环顾众人时,他注意到一位名叫迦叶(Maha-kawyapa)的尊者对他微笑。佛陀也微笑了。佛陀接着说:“我有一个宝贵的东西,托付给你。”禅便这么开始。

Smith :那么,在这微笑里,便包含了禅的一切胜境了吗?

铃  木:并不是微笑本身,而是佛陀的托付和迦叶尊者对佛陀的真正了解。如此一来,佛陀的心灵便和其弟子的心灵合而为一了。

Smith :依你看来,禅宗所用的是什么方法?

铃  木: 就拿挂在那儿的“大日如来像”来说吧!依我看来,“大日”所代表的,就是“佛性”。大日(Dainichi)或叫毗卢遮那(Nahavairocana),是“真言宗”(Shingon)所供奉的。(Dainichi Nyorai)纹风不动。他一点也不动。他只是静静地坐着,亘古的宁静。

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佛”或“佛性”,存在于那永恒的实体里。而去接触或去成为这佛,这佛性,这大日……那便是禅所竭尽心思引导我们去做的,也就是我们必须去接触这佛性,这万佛之源。一旦我们到达这一点,我们便能理解“存在”的意义,人生的真相。

当禅宗提到“无明”(Ignorance)和“悟”(Enlightenment)的时候,“无明”指的是我们身心的造作,而“悟”代表的是“无明”之雾散尽以后的心境。要驱散那障眼的云雾,必须使用某种方法。禅宗所教的便是这种方法。

………………

Smith : 所以对禅的心领神会将为个人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自由?

铃 木:不错,这正是我的看法。有些心理精神分析学家以为“自由”是自发的,只是去“做你所爱做的事。”这纯然是一个大错误,我们必须小心防范这种看法。

禅宗的特色是:纯喜、诚挚与自由。许多想研究禅宗的人,对自由有很大的误解。他们以为自由是纵情放任或不顾道德,但是真的自由,我愿说,是照着事物本来的样子去看它们,是去体会万有的“本来面目”,那才是“自由”(或“大自在”)。[注8]

从这篇由Smith与铃木大拙的对话(节录)中,我们大概可以看出“禅学”的基本精神所在:照着事物本来的样子去看它们,去体会万有的“本来面目”!

这个观点与中国古代的哲人庄子所谓的“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注9]相似。由此亦可印证在中国唐朝大盛的“禅宗”与“老庄哲学”有着不可分离的互相诠释性。这亦可说是印度“佛学”传到中国后的一大变革。

(二)

现在我们再回到主题:“禅学的“心灵疗养”如何可能?依据当代的心理分析学家佛洛姆(E. Fromm)的观点:“禅”是印度的“理性”与“抽象思考”跟中国人讲求实际性的精神相融合的结晶。“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则是西方“人道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结晶,也是西方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对人心中的种种黑暗力量的追求与表现,这些黑暗的力量,已超出了“理性主义”的掌握;更根源的回归,则是回到古希腊的“哲学智能”,和古希伯来的犹太人的“宗教伦理”生活。

“心理分析”是一种对精神疾病的治疗学。“禅”则提供“心灵疗养”的拯救之道。两者所探讨的都是人的“本性”(或“本来面目”),以及如何使人能恢复正常的实践方法。但“心理分析”是一种“科学方法”,必须通过临床的实验与归纳;“禅”则是一种到达“开悟”的观照,这正是一种内在心灵的“体验”。但在西方人看来,“禅”就具有充分的“神秘性”。

而在东方人(例如:铃木大拙)看来,“禅”就其本质而言,是看入自己“本性”(本来面目)的艺术,它对“心灵疗养”的启示,在于把人从“心灵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我们可以说,“禅”把储存在我们体内的“能量”,做了适当而自然的解放。这些“心灵的能量”在世俗的环境中,常是被压抑或被扭曲的,我们时常找不到适当的管道来发泄。因此,“禅”的启示在于使我们免于“心灵的狂乱”或“心灵的扭伤”。这就是所谓的“自在”,就是要把我们内在“创造性能量”成为一种有益的冲动展示出来。

我们都知道“心理分析”所关心的,是何以某些人会导致“精神分裂”或“发疯”。又何以大部分的人没有“发疯”呢?因为在现代大都会里生活的人,我们几乎时常都陷入一种心灵的孤寂,或疏离与无能的情境。这些心灵的扭伤,已经几乎把我们的心灵压碎了。但为什么我们并没有导致精神分裂呢?

依据佛洛姆的精神分析观点看来,是我们大部分的现代人都找到了一些“补偿的方法”来避开这种“精神分裂”的危机。例如:使人精神疲惫的上班公式化生活。电影、电视或传播媒体为我们制造出来的偶像、明星,使我们能依赖这些幻想中的偶像,来补偿我们生活上的失意……所有这些补偿作用,都可以使我们在某种程度上不致于导向“精神分裂”(或“发疯”)。但这些“补偿方法”,只不过是暂时避免了“发疯”。可是我们都已造成了潜在的“精神分裂症”。因此,为了真正能克服大多数现代人的这种潜在性“精神分裂症”,“禅”正可以提供我们对治现代工商业都会生活中所造成的精神危机,而做出具有建设性的响应,而这个最高的响应形式,正是禅宗所谓的心灵“开悟”!

(三)

“禅学”与“心理分析学”为什么能达到“心灵疗养”的成效呢?因为,“禅学的方法”是把心理有问题的学生逼入死角,使学生无法在智性的思考中寻求庇护。“心理分析家”也做类似的事,他们必须避免用种种的解释来安慰精神病患者,因为这只能阻止精神病患从“思考”跃入“体验”。他要把合理化的借口一个一个地移除,把拐杖一个一个地撤走,使得精神病患无从逃避,使他突破充满心中的种种幻象,而体验到“真实”。换句话说,就是在使精神病患者把以前未曾意识到的某些事情,现在变得能清楚地意识到。

这个程序常会导致精神病患者产生极度的“焦虑”,若没有精神分析师在一旁给予“信念”,有时甚至会阻止精神病患者的突破。但这种“信念”的给与,只是由于精神分析师“在那里”,而不是由于他的“言说”,因为过多的“言说”有时会阻止患者去“体验”,因为只有亲身的“体验”,才能使精神病患者获得比较好的治疗。这种方法,非常类似禅师们用的“公案”。例如: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