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佛教徒都喜欢放生,佛教徒认为放生不只能消灾延寿,也是体现了菩萨慈悲为怀的精神。因此,每逢诸佛菩萨圣诞,有些寺院还会主办颇具规模的放生仪式。我相信,在佛陀时代,当然没有这样的放生仪式。至于这些仪式是起于何时,恕笔者才疏学浅,还有望诸大德不吝赐教。其实,佛家不只强调慈悲,佛家也是特别强调智慧。佛教的所谓“悲智双修”就是说明了慈悲与智慧是并重的。慈悲发挥人类感性的一面,进而培养我们不仅对人类,也对其他众生多一分关怀,多一分慈爱。智慧则发展了我们理性的一面。让我们不只要有一颗慈悲的心,也应该要有一个能自由思考,明辨是非的头脑。 因此,笔者认为,在现代的社会中,放生是要讲究技巧的。我们绝不能为了放生而放生。我们必须考虑的是,我们所放生的鱼、鸟、龟都是向商家购买,所谓有需求才会有供应,我们是否会因此而助长商家更加的去滥捕呢?再说,我们也应该顾虑到放生后,是否会对生态产生任何影响?放生之后的鱼、鸟、龟等小生物是否就因此得自由,但却丧失了生存能力;我们必须做进一步的思量,否则,我们不只没达到放生的意义,反而是残害了它们的一生。 其实,我们倒不如将放生提升为护生的观念。也就是说,我们不只是消极的在生物遭受猎捕时,才去解救它们;而是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促使大众不滥捕生物。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让大众去了解生态环境,让大众了解人类与环保及人类与生长在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是如何息息相关;进而教育民众对生物的热爱而不滥杀、滥捕。这样,岂不也是另一种放生吗? 有时,我不得不佩服西方一些环保人士。他们为了拯救稀有动物,总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到世界各地去进行游说,教育人们如何爱护动物。他们虽然不是佛教徒,却具有菩萨慈悲的精神。这一点,我们应该好好向他们学习。 虽然有人会说,放生是佛教徒优良的传统行为。但如果认真研究佛教的教义,你会发现佛教不是那么墨守成规的。在《迦摩罗经》里就有这么发人深省的话,这些话是佛陀对迦摩罗人的教诲:“不要因为是习俗传统就相信,不要因为是宗教经典就相信……但是,当你经过仔细审查并确定它是善良的、美好的,那时,你就应当信受奉行。” 我之所以好多次引用经典的这些话,无非是说明了,我们不能老是抱着传统的包袱而不与时并进。放生的原意是善良的、美好的,但放生也是要经过仔细审查,并且参考专人的意见,以达到真正放生的意义。(信息来源:香港宝莲禅寺) 编辑:明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