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走向未来的信仰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佛教组织结构因恢复时间短促,及当前国际文化交融波动性等多方面因素,偶尔呈现出令人不满的“公众形象瓶颈”。

目前,佛教对于社会的职能可用“汽车里的水”来譬喻,水在汽车里的作用应该是降温,佛教的信仰对于时代的作用应该是降躁,否则便存在“合法性危机”。当佛教与教团面临合法性危机时,诸如“香火街”、算卦、精神诱导、兜售佛教用品、妄言吉凶等公众形象瓶颈的问题便成了初学佛者的烦恼根源,也是在信佛同时要消化的问题。

提问的态度

在佛教存在公众形象瓶颈的时候来解决瓶颈,进而谋求佛教的发展。本文对于佛教的这类问题,以“走向未来的信仰”为题来谈。如果单用“未来的信仰”,着眼点是未来;而 “走向未来”,则是放眼未来,立足现在。我们这里,看的是问题,谈的是希望。

提问的目的

我们必须把“怨天忧人”转化成“我来改变”,将“推卸式的抱怨”改变成“无悔式的担当”。

伴随崭新工业与物质文明的来临,汉传佛教带领炎黄儿女走入二十一世纪。它以其非常特达之眼光,将炎黄大国风范中的和谐元素积极整合起来,成为中华民族驶向未来强大有力的精神加油站。佛教在人群的震荡中出现,在震荡中前行,她生来就是要提升人的品质的,不会因为对象玷污自己就放弃“帮助对象”的初衷。人类的生命是无常的,信仰的瓶颈期也是无常的。要知道,我们必将走向未来,信仰也铁定地要走向未来。替佛教代言的人士不要将佛教说成是“对象玷污自己就放弃帮助对象的初衷”的宗教。不要在责任出现时,一边谩骂别人不负责任,一边自己退出责任范畴。

期待形成的佛教格局

由个体世界观与人生观的确立推及个体认知与公众认知的良性循环,以达成佛教思想界与教界鲜明的分工与合作。佛教的公众形象问题并非简单的谩骂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佛教思想的不明确。要想彻底解决现存问题,必当以思想为先导,别具战略眼光,理顺解决问题的线索。首先,从思想上确立佛教世界观的重大知见,由这种正见确定个体在世间的责任(世界观与人生观),这是公众形象的保证。将此种正见进行反复确认与推广(个体认知与公众认知),责任鲜明了,认识普遍了,现在的问题才能解决。思想界的作用是为教团和信教群众提供宏观的发展路径(思想界与教界鲜明分工与合作)。有普遍认知的保证,有个体责任的担当,有思想界的导航,佛教的公众形象才能得到双重保障,形成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佛教教团与个人信仰的健康发展。

以上事业籍由世界观、人生观、正见、思想界、分工合作,五个环节相互努力才能达成。其一,世界观——我们如何看待世界的问题;其二、人生观——我们如何看待个人责任的问题;其三、正见——对当前信仰困惑正确认知的问题;其四、思想界——如何承担起对当前正见的验证与推广;其五、分工合作——由公众、个体、思想界共同确保正见的颁布与落实。

世界观——我们如何看待世界的问题

因为当前全球诸大文明文化交流的空前繁荣,以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分工合作的非默契状态,导致了生命问题与文化现象不能集中解决人的困惑。乃至因为严重背离而使人在当前文化环境之下无所适从,宗教界与科学界的对峙,由相互凌夺发展到互相比附借用,找不到内在联系线索。虽然由于宗教与社会学科在根本定位上所解决的问题不能共融,但从来没有哪个社会个体的人,能因为自己学科的原因而回避宗教的生命问题,因此,在宗教发展成熟的国家,科学与宗教同时信仰是正常的;在宗教发展不成熟的国家,同时信仰科学与宗教者时常被视为异端。

问题的焦点最终回归到这样两个问题上:

1、世界是否只有一个;

2、世界观是否必须一致。

1、如果世界只有一个,自然科学家们所探讨的世界边缘、物质能量归宿等问题必将获得最终唯一的答案。此前从无唯一圆满答案的事实暂且不提,此后有没有可能获得这样的答案,必须由“世界是否只有一个”来决定。哲学家尼采曾提过,佛教是唯一适合人类使用的世界观。这句话有道理,为什么呢?因为佛教说世界不是唯一的,所以不会出现由一个凡夫的世界观来驾驭大众世界观的问题。佛教认为世界和生命是平等发生的,有生命的地方就有世界,每个生命都有一个世界。因为生命有千千万万,世界也决不可能只有一个。所以不必将追求自然科学家们所研究的世界边缘、物质能量归宿获得唯一答案作为我们唯一的人生目的。

2、既然世界不只是一个,众人所看待的世界是多元的,所以只能容许多种世界观并存。佛教说,六道众生观看一杯水,所见各有烈火、浓血、琉璃等各种不同的结果。所以世界观在六道的广大生命群体中只能是不一致的。六道不消失,世界观不可能统一。

以上两点说明了目前世界的虚妄性,也说明了人对世界应负责任的理由,因为只有唯一独存才是世界真实存在的理由,所见不同说明所见非真实,是唯心所造,一切以心为主的心境共生起来,没有离开心的外境,没有可以不为之负责任的身外事或物。人对世界的责任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两个原因。

世界观的提炼是有其现实意义的——既然世界非唯一、世界观非一致,人对世界又应负绝对责任,那么人类当前以自然科学为先导的唯物的世间认知的知识基础将接受被瓦解的结局,它们的构成基础实在太脆弱,但也并非一无是处,毕竟凡夫的现时所见就是如此。佛教的世界观不否认凡夫现时的所见(龙树菩萨在《中观论》中将这种所见命名为暂时世俗,说凡夫应当随许),只是否认以科学为先导的唯一独存的唯物世界观,否认离开心的唯物与离开物的唯心,说那样的世界观是凡夫暂时拥有的,发展的终极结果是佛陀的世界观,中途可能会经历阿罗汉的世界观。

在这种世界观精神的指引下,佛教并不反对暂时世俗的现象,认为应当随许,因为一切以心为主的心境共生起来,所以没有离开心的外境,也没有可以不为之负责任的身外事或物。

佛教在这里,把世界观确定为人生观、人生责任及人生价值判断的根本来源,将终极世界观当成指引人生正见和正行的标准,就象路标,将凡夫指向佛果。以人的责任为推动力让凡夫成佛。

人生观——我们如何看待个人责任的问题

人生观,是世界观指引人生正见和正行的标准,是人们对个人责任的判断,也可以理解成人生价值的标准,所以,人生观是一个人生命范畴之内的价值观。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