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答问:净空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七十八(2)

到什么时候可以看?开悟之后。没有开悟,一定要遵守规矩,开悟之后,什么都可以看,什么都可以听,那个时候成就你的后得智,叫无所不知。在修学过程当中,先求根本智,根本智是清净心,《 金刚经 》上所说的「信心


  到什么时候可以看?开悟之后。没有开悟,一定要遵守规矩,开悟之后,什么都可以看,什么都可以听,那个时候成就你的后得智,叫无所不知。在修学过程当中,先求根本智,根本智是清净心,《金刚经》上所说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这个很重要,看多了,听多了,真的心就搞乱了。我们学习过程当中,我那个十年我只听一个老师讲经,有疑问的时候一定向他请教,老师对学生负绝对的责任,也就是说他要帮助学生走向开悟。如果学生悟不了,老师要背因果责任,那个责任很重,这就是什么?障碍别人的法身慧命,在戒律里面讲都是堕阿鼻地狱。

  所以,自己道眼未开,不敢为人师,今天很多人想跟我学,我不敢,为什么?我道眼没开,我懂得。道眼没开,你把路指错了之后,你将来自己要堕地狱。所以道眼未开我们怎么学习?我们帮助同学喜欢来的一起学习,我们都遵守经教。而且一定要从基础的教育上生根,基础教育就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沙弥律仪》,你不在这上扎根不会有成就,这个比什么都重要。古今中外世间圣贤人,佛法里面,菩萨、罗汉,真正有修有证的,都是有圆满的基础。我们可以说像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那都是打满分的,沙弥律仪都是得满分的,他才能成圣成贤。所以这个重要,比什么都重要。

  问:第六个问题,出家人首要的条件是了生死出三界,然后再度众生。如果出家之后就领众修行、学法器,做三时系念接引大众,是不是属於不全心办道?

  答:你问的是没错,但是这些真正学法器、领众薰修也是全心办道。所谓全心跟不全心不在这些形式,在什么?我们在讲席常常讲,《华严经》里面说得太多了,真正放下分别执著,就是全心办道。你就是持戒持得再好,你的分别执著没有放下,你就没有办道的心。道心是什么?道心是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你想想你有没有这个道心?你有这个心,穿衣吃饭都是办道,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没有一样不是办道。如果你还有自私自利的心,还有名闻利养的心,还有贪图五欲六尘的心,贪瞋痴慢的心,这个心叫轮回心。每天参禅也好、念佛也好、讲经也好,全不是佛法,祖师大德说得好,哪一法是佛法!如果你没有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一法是佛法。放下妄想分别执著,祖师就说了,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佛法,这个道理你要懂。

  问:下面第七个问题,现在道场出家众执事任务很重,常常要跟大众接触,总离不开人我是非。但自己才刚出家,道心又不坚固,影响心地清净,请问怎样才能做到既利益众生,又能利益自己?

  答:你这个问题,实在讲你听经太少,为什么?这个问题几乎我们天天讲、常常讲,如果你是常常听经,这个问题都没有了,你就知道了。现在在这个时代,众生福薄,我们自己福很薄。像我一生,刚刚出家的时候住过三年道场,以后就没有法子,没有福报了,都在外面流浪。哪里有道场给你修行?道场里面要靠经忏佛事法会来维持,没有人供养。诸位要知道,古时候道场的经济、生活不靠别人,道场有田、有山,这些山跟田都会租给农夫,给他们去耕种。农夫的收成大概是分一部分给道场,就像收租,它有固定的收入,它不靠信徒。所以,它就没有经忏佛事,它也没有法会,真正是在用功办学。现在没有了,现在土地、山林都属於国家的,庙都很小,没有收入,那怎么办?就靠经忏佛事,没有经忏佛事,寺院经济来源就断掉了。所以,应酬多了当然障碍修行,这是肯定的,这是时代的形成,不能怪哪个人,我们只可以说我们生在这个时代,遇到这些困难。

  怎么样修行?修行确实要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在复杂社会里面叫历事炼心。这我们常讲,顺境、善缘,你在这个地方练不起贪心,没有贪恋,没有贪爱。逆境、恶缘,缘是人事环境,境界是物质环境,都不好,你在这个地方学什么?学不生瞋恚。你真肯学,处处是道场。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没有建寺庙,他率领的这些弟子们人数也不少,我们在经典上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么样一个团体,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他们过托钵的生活,没有房子住,个个都能成就。所以,能不能成就与环境有没有关系?实在讲没什么大关系。

  你真正懂得,真正知道怎样修法、学习,效法释迦牟尼佛,跟释迦牟尼佛的行谊上去学,没有不成功的。我们没有寺庙,没有寺庙不是没有同参伴侣,同参伴侣很多,我们每天几乎都在一起学习,都在一起研究讨论。我们的境界,真的,这不是假的,年年都提升,所以法喜充满。如果有道场那当然更好,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可是我们不求。求,这个心就会产生障碍,所以佛祖都教我们,一切随缘而不攀缘。别人供养道场,我们不会拒绝,没有人供养,我们也欢欢喜喜,不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这样子才能利益自己又能利益别人。

  问:末后一题,弟子有时念佛,若什么都不想,很难伏住妄想,请问是否可以观想佛号或佛像,应如何观想?

  答:这是对的,初学的人,不要说初学,老修,这个问题都常常现前。什么都不想,你堕在无明里,杂念太多,你在掉举,昏沉跟掉举都是修行人的障碍。所以祖师教我们修观想,譬如说你念佛的时候你观想,心里想著阿弥陀佛,行,或者心里想著六字名号、四字名号。我念「阿弥陀佛」,我想阿弥陀佛四个字;念「南无阿弥陀佛」,我就想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或者是想佛像,佛像最好一生供养一尊佛像,到外面去旅行,佛像带著不方便,我们把佛像照成照片,洗成小张,随身带在行李箱子里面,上旅馆都可以用,总是我自己供的这尊佛。为什么?这样的观想容易成就,念念不忘,将来临终阿弥陀佛来接引,他就现这个相。所以你就非常亲切,我天天想的阿弥陀佛,终於想到了,他来接引我。这是好方法。

  下面是网路同修提的问题,这次网路同修的提问比较多。

  问:第一个问题,受菩萨戒后,若收到求助的讯息,例如需要换肾,或是经济困难寻求帮助。我们不知道这些情况是否属实,且本身的经济状况也不是特别富裕,请问若不去帮助这些有求的众生,是否犯戒?

  答:犯戒不犯戒,我不问你这个,我先问你受菩萨戒,你是不是真的得戒了?你得戒就犯戒,你没有得戒你犯什么戒!我再问你,菩萨戒之前,如果说出家,你应该受过比丘戒,比丘戒你得到没有?比丘戒之前是沙弥戒,沙弥戒得到没有?沙弥戒之前,你没有出家的时候,你受过三皈五戒,三皈得到没有?五戒得到没有?如果这些都没有得到,你的菩萨戒是假的,你不是真菩萨,这个要懂。如果你想搞清楚,你看看弘一大师的讲演集,它里面有三、四篇讲到戒律。古人的,比较接近一点的是蕅益大师的,蕅益大师也是对戒律非常有研究。他告诉我们,他是明朝末年,清朝初年的人,他说中国从南宋以后就没有真正的比丘,所以比丘戒就得不到了。蕅益大师受了三坛大戒之后,他退比丘戒,因为比丘戒得不到,没有真正的比丘传授,你得不到。可是沙弥戒、菩萨戒能得到,没有人传授,自己在佛菩萨面前求佛菩萨做证明,自己真正接受,可以得到。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