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答问:净空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五十九(2)

所以真正佛法不在外头,是在你自性里面。一定要用定,定才开慧,所以佛法是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佛教我们放下见思烦恼,也就是放下执著,执著是见思烦恼,你就证阿罗汉果。再放下分别,你就是菩萨;最


  所以真正佛法不在外头,是在你自性里面。一定要用定,定才开慧,所以佛法是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佛教我们放下见思烦恼,也就是放下执著,执著是见思烦恼,你就证阿罗汉果。再放下分别,你就是菩萨;最后再放下妄想,你本来是佛,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要相信。相信了之后,真的相信就是真的放下。「我相信了,还是放不下」,没相信,不是真的相信,真相信一定放下。

  问:再看第二个问题,《金刚经》上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地所说的「心」应如何理解?

  答:这真的是很难理解,如果我在此地讲,你真的理解了,你就成佛了;我怎么样讲你都不理解,你就晓得你是六道众生。谁理解?惠能大师理解,五祖讲到这一句的时候他就豁然大悟。这一悟之后,后面要不要讲?不要讲,全通了。

  这个心是什么?这个心是智慧心,就是我们常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心是明心见性。也就是说你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这个心就是统统放下,没有丝毫障碍了。实在讲,这个心我们每个人都有,我们跟诸佛如来、跟法身菩萨、跟惠能大师没有两样。他的心生起来了,我们的心生不起来,生不起来就是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了。所以你要放下,不放下不行,放下不吃亏,放下占大便宜,什么都知道了。所以东西不是学来的。然后你就晓得现在全世界,你看大学里头博士班写论文,每句话是从哪里出处、是从哪里来的,你就晓得他的心永远生不起来。为什么?那个论文从头到尾都是妄想分别执著,那怎么行?

  所以我们现在教学有困难,我们要想办个研究所,跟世间研究所不一样。我们要办个研究所是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不搞这些,要开智慧。要真正在戒定慧三学上下功夫,这个才能慢慢的体会到,你看要「无所住」,心就生了。我们现在心有住,你们知道住在哪里?住在妄想,住在分别,住在执著,住在名闻利养,住在钱。从前的钱,从前的钱当中有个洞,叫钱眼,就钻到那个眼里头去了,出不来,这很可怜。所以你们的心有住,现在的人没有一个不贪财,住在财里头、住在色里头,这就坏了。住在财、色,后果是三途,住在财色里面都是饿鬼、地狱,堕到这里头去了。所以无所住,无所住是真心,真心没有住处,真心无住,所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个心是真心。

  问:第三,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契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

  答:这个问题不答覆,为什么?你不懂。如果你真正要想怎样达到这个境界,你去念《坛经》,你去念禅宗祖师的语录,你就知道了。不过这个境界可以用一句话,方东美先生的一句话来解答,「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得大自在。

  问:下面一个问题,弟子遵照老法师教导学习《弟子规》,认真落实在生活中,虽然成绩差,但努力朝这个方向去做。同时也听你讲经的光碟,请问是否如理如法?

  答:如理如法,没错。要常常听经,听经对自己是个鼓励,让我们不会退心,道理愈来愈清楚。但是生活,要知道,百分之百的落实《弟子规》,就是前面所问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你真正把弟子规圆满做到,把感应篇做到,把十善业道做到,那就是佛菩萨的境界。但是你为什么不是佛菩萨?因为你没有放下,你放下就是,所以放下之后,你的生活跟佛菩萨没有两样。可是放下之后大不同,放下之后就跟惠能一样,常生智慧;没有放下,虽然落实弟子规,还免不了常生烦恼,就这么回事情,不同在这个地方。所以凡圣生活是一样的,我们要穿衣,他也要穿衣,我们要吃饭,他也要吃饭,没有两样,境界不相同,一个是生智慧,一个生烦恼。

  问:第五个问题,欢喜看老法师的光碟,是否也算贪佛法?

  答:这不一定,要看你用的什么心。如果你要是无住生心的话,你就完全如法。如果你是贪多,我想多知道一点、多学一点,那就是属於贪佛法。佛法不能贪,为什么?贪是增长烦恼,增长贪瞋痴,这就错了。你不用贪心去看,正确的。你要有贪图,我想多知道一点,我想胜过别人,我想我学的比别人多,人家都不如我,你看你增长贡高我慢,那就错了。所以这要看你自己的用心。

  问:下面一个问题,当我心不清净时,会有被附体的情况。多年来我念佛、诵经以及所修善行都回向给这些冤亲债主,情况改善不多。请问是自己修学不得力,或是做法不对?

  答:可能两者都有。一个是方法不完全正确,一个是功夫还不够,要认真努力。

  问:下面一个问题,大众供养道场法师的饮食、用品等,有时不太合适,必须视情形转供养给某些特定的人士。请问拿去这些用品的居士是否算贪心?是否算如法?

  答:这也看当时你的心。你贪心起来了,那就是贪心,你没有贪心,就没有贪心,完全看你自己。大众供养也不必有特定的人士,有特定人士就不平等,就有分别执著,应该是普同供养。供养东西多了,多了大家分。大家分,有人先来的分到了,后来的分不到,那是缘不同,遇缘不同,还是平等的。我并没有说特地要供养哪些人,缘是大家都不一样的。所以要用平等心,要用普供养,普供养的功德跟供佛没有两样。

  下面是中国同修提的问题。

  问:内地同修把老法师讲经的讲稿印成讲记,广为流通。因时节因缘不同,引起了佛教内外诸多误解,敬请开示。

  答:这个事情是这样的,大家学习如果是把讲记写成讲稿的话,最好给我看看。现在很多我都没有看过,可能有些听的时候听错了,那你就误会了,产生误会,这是我要看。另外在国内流通这些东西,国家有国法,如果没有拿到批号,这是不如法的。不像自己去刻光碟,刻个一片、二片没有关系,送给你的亲戚朋友。你印成书这有数量,流通出去不好。同时如果印成这些讲记要拿去卖钱的话,那就更麻烦,为什么?你当成商品去买卖,要纳税,你不纳税是你偷税,这个国家管,我不管。现在中央政府都知道,他也告诉我确实有人在做,这与法师不相干,由国家法律来管理。

  问:第二个问题,请问虚空法界的矿物、植物、日月星辰等是什么样的因缘果报合成的?

  答:这个问题《华严经》上有,可是我不能跟你讲解。我要跟你讲解,这个问题要讲解十几二十天。《华严经》里面「世界成就品」就讲这个,世界怎么成就的,「华藏世界品」是讲世界之广大,我们今天讲十法界依正庄严,有理、有事,讲得确实比现代科学详细。现代的科学也相当进步,为什么没有佛法那么透彻?就是科学家还没有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道理在此地。所以他能看到,用仪器能侦测到,用数学能够推算到,但是他没有办法真正了解,原因就是没放下。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