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答问:净空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十七(3)

你要问为什么要学?净业三福是净宗修学最高的指导原则,我们遵守这个原则修行。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净业三福就是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第一条做到是下品善,就是人天善;第二


  你要问为什么要学?净业三福是净宗修学最高的指导原则,我们遵守这个原则修行。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净业三福就是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第一条做到是下品善,就是人天善;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是小乘善,就是声闻、缘觉;第三条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那是大乘善。所以善就分三品,上品、中品、下品,我们最低要取下品。下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就是《弟子规》;「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就是《十善业道经》。所以这两样东西是净业三福里头的第一福,一定要拿到,不拿到的话念佛不能往生,这是一定要懂得的。

  问:底下是澳洲同学提出来的,他说师父常讲四众弟子要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念佛才能成就,但如何在护持精进念佛堂上来成就?

  答: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我们放在旁边,我们现在单单讲三福、六和。三福里面我们专门把第一福落实,刚才我讲的,《弟子规》跟《十善业道》落实。如果出家?出家基本的戒律是《沙弥律仪》,如果《沙弥律仪》做不到,那就不是出家人,念佛不能往生,这个一定的道理。所以出家就加上《沙弥律仪》,在家就这两样就够了,《十善业道》跟《弟子规》就够了,这两样做到决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不要紧,西方世界是平等法界,它四土是在一起的,这是十方世界里面没有的,这是个特别的世界。所以说一生一切生,生到凡圣同居土等於生方便土、等於生实报土,你在那个地方,这些声闻、罗汉天天跟你见面,菩萨也天天见面。不像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世界居住环境不一样,凡圣同居土里没有圣人,见不到,实报土跟方便有余土我们不够资格,去不了;西方世界在一起,那边老师、同学就多了。

  你再细细看看经典,西方世界没有政治组织,那个地方没有说是哪个国王,没有,也没有总统;那里头只有老师,阿弥陀佛是老师,其他的全是同学。那个世界真特别,那个世界生活快乐,没有任何忧虑,没有压力。你想吃什么东西已经在你面前,心想事成,不需要去经营,不需要,是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你住的房子,宫殿楼阁,想大它就变大,想小一点它就变小,功夫好的人,楼阁可以在空中飞行。这样殊胜的处所,我们如果不去真可惜,在这个世间你说多累!多辛苦!所以在念佛堂做护持,一定要把《弟子规》跟《十善业》学好,这是基本的条件。

  问:下面接著也是中国同修,他们有六个问题。第一个他说师父常说,学了很久,一点信息都没有,这个信息指的是什么?

  答:这个信息是往生的信息,跟极乐世界有了联系,如果这个信息得到了,就是预知时至。我们在这一生所见到的,时间长的,李炳南老居士,他是两年前就知道,这个很不容易。我们看《六祖坛经》,六祖大师他老人家往生,一年前宣布的,派人到老家去建塔,一年之后他往生。至於半年、三个月,就很多。但是绝大多数,大概是往生之前的一个星期,三天、五天,这个很多。我们在新加坡看到陈光别居士是三个月,三个月前。他虽然没有跟人说,他在一张纸上写日期,写了十几个,别人也不敢问他,果然就是那一天走的。三个月之前预知时至,这叫讯息。你功夫成片是讯息,一心不乱是讯息。

  问:第二,有人说修行人不能去林园扫墓,因为修行人有护法神护佑,而鬼神看到护法神都要跪拜,修行人若去林园鬼神会被惊动。可是若不去扫墓,一般亲属不理解会招来非议,请问怎么办?

  答:还是要去扫墓,扫墓的时候你在墓地里面可以为这些鬼神讲开示,可以劝鬼神受三皈依,劝他念佛,求生净土,这样就很好。你到那个地方去为他说法,去度他,那他就欢迎你,他就不害怕你。而实在讲,修行人要真修才有护法神,没有真修,假的,没有护法神。也有护持的,什么人护持你?妖魔鬼怪,妖魔鬼怪当你的护法神,尽叫你干坏事。所以,你自己心正你才有正神护持,心邪就有邪魔护持你,反正都有。

  问:下面一个问题,我现在持《无量寿经》,早晚课时念《净宗朝暮课本》。现学《弟子规》,早晚课是否可以读《弟子规》,不读《净宗朝暮课本》,回向极乐净土?

  答:是可以做,可以把《弟子规》、《十善业道经》当作早晚课诵本,但是时限一年,一年之后你要恢复正常。那就是下定决心,这一年当中专门修持戒,这是很好的。一年当中能把《弟子规》、《十善业》落实,以后你修《无量寿经》也好,《朝暮课本》也好,你的功夫都能得力,都得受用。如果没有《弟子规》跟《十善业》的基础,你的功夫不得力,这个要懂得。

  问:第四,弟子在念佛时以迫切强烈求生净土之心念佛,这是否与清净心念佛有矛盾?

  答:确实是有矛盾,你这种强烈迫切的心愿,里面还夹杂著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你不能成就。如果你能够离开分别执著,你这个迫切强烈,心都是清净的,那个功夫得力;如果说还有分别执著夹杂在里面就麻烦了。所以念佛人最忌讳的是怀疑、夹杂、间断,这个功夫不得力。要求功夫得力,头一个是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功夫就能得力,决定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也有九品,上三品的可以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想多住几年也没有关系。那个想不是你的欲望,如果你有欲望你就有烦恼,你心不清净。为什么还要多住几年?有法缘,就是你跟有些人有缘,你可以帮助他学佛,帮助他往生。你有这个缘,你就不能够早走,你要帮助他。没有这个缘分,没有人听你的,你说的劝人家,人家不会接受,那就可以早走。所以是缘的问题,那就不是自己业报,完全是缘分。

  问:第五个问题,山西有个庙,庙里头有个学佛的居士,可是他一听就开始攻击法师,而且很激动。我们让他心平气和,说凭什么攻击师父,他说师父为什么要弘扬《无量寿经》会集本?

  答:这个没有问题,个人喜欢不一样。《无量寿经》普度众生,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曾经多次宣讲,翻成中文的本子有十二种不同的本子。但是由於年代久远,古时候书籍都是手抄本,我们知道印刷是宋朝以后才有,宋以前都是手写的,所以很容易失传,数量太少了。现在留下来的,我们收在《大藏经》里有五种原译本,换句话说,另外七种已经失传了。这五种原译本你要去看一看,里面出入很大,最大的、最醒目的就是愿。你看有的本子是四十八愿,现在我们都讲四十八愿,可是有的本子是二十四愿,有的本子三十六愿。所以古人看到这种情形就能够断定释迦牟尼佛多次宣讲,不是一次。不像其他的经,一生当中讲过一次,这部经讲过很多次,翻译成中国文字,这十二种本子哪一种本子都可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