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录自《华严经》12-17-0022) 五一、真有心学习 往年我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师,那时我尚未出家,我跟他学习了一年三个月,之后到台北出家。李老师在台中住了三十年,学生有十几万人,他很感慨的说了一句话:「你们这些人跟我十几年了,没有学到东西,学到东西的人走了。」 台中的同学跑到台北来找我说:「老师说你学到东西了,你学到什么?」 我说:「老师没有特别教我,上课的时候,大家不是都在一起吗?」 为什么我能学到,你们不能学到?我有心,你们没有心,我想学、肯学,你们虽然天天坐在那里,听得比我多,机会比我多,但你们当作是耳边风,听了没有落在心上。所以,不肯学的,天天在老师身边守一辈子,还是造作不善业,那是真正可惜了。 (节录自《太上感应篇》19-12-041) 五二、不二法 《六祖坛经》记载,惠能大师当年初到广州,遇见印宗法师。印宗在当地讲经,讲完之后,听众当中有两个人在争论。那时外面挂着幡,风吹着幡在动,有人说「幡动」,有人说「不是幡动,是风动」,两方面争论不休,谁也不服谁。能大师在当中插了一句话,他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这句话说出来,两边都服气了。 印宗听到之后,出来向他请教,然后知道他是第六代祖师,也就是黄梅传法之人。六祖那时尚未出家,仍是在家居士,印宗法师对他非常礼敬,向他请教:「你在黄梅住这么久,祖师平常说法对于禅定、解脱如何解释?」能大师回答:「禅定、解脱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我们一般听到好像是所答非所问,可是印宗毕竟是老修行,听了之后就开悟了,这一句话把他点醒。 (节录自「学佛的终极目标」21-87) 五三、章嘉大师是清朝的国师 中国历代帝王大部分都是佛门的皈依弟子,都礼请当代高僧大德在宫廷中教学,称为「国师」。章嘉大师就是清朝的国师,从康熙一直到清朝的末代,慈禧太后也是皈依章嘉大师的。可惜慈禧太后迷于权位,对于佛陀的教诲阳奉阴违,导致亡国。她果真能深信,依教奉行,学习雍正皇帝,我们相信今日还是大清帝国,清朝不会亡国。 (节录自净空法师之讲演) 五四、观音菩萨现金色身戴毘卢帽 随机示现,这是应化身,讲「应」,我们一定会联想到「感」,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所以应身是应感而现之身。实在讲,应身与化身意思相同,其中的差别,应身是完全随顺众生示现。如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在世间八相成道,他也入胎、也受生,这就是应身;化身无八相成道,是突然显现的,事情处理完之后,此身就消失了。 这种事情很多,最普遍的是学佛人,无论在家、出家去朝普陀山,拜梵音洞,在洞口礼拜会见到观音菩萨出现,那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但几乎每个人所见到的相都不一样。 我没有机会朝普陀,但有一次我正好在香港讲经,圣一法师告诉我一件事。圣一法师是大屿山宝莲寺的方丈,也是我的老友,他于一九八二年与两位同参(都是出家人),去朝普陀,当时也有地方官员陪同。他们在梵音洞外面礼拜,大概拜了半个小时,观音菩萨出现了,三个人都见到了,非常欢喜。本来想多停留一会儿,陪同的官员催他们说:「够了,可以离开了。」这时才离开梵音洞,离开的时候,观音菩萨的形相还在,尚未消失。 之后,他们三个各说所见观音菩萨的形相,三个人见的不一样。圣一法师所见到的观音菩萨现的是金色身,戴毘卢帽;另外一个法师见到的是白衣观音,如我们时常见到的塑造白衣观音的这种相;第三个看到的,是现出家比丘相。这就说明每个人的缘不相同,所以三个人见的相不一样,这属于化身,不是应身。 (节录自净空法师之讲演) 五五、有老师没有同学很难成就 虽然现代物质文明突飞猛进,但众生福薄,因为处处都是帮助人增长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诱惑人争名夺利、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修学的环境糟透了。人在这种环境中,还能克服得了,要有相当的功夫。一般人确实无能力抗拒,所以修学环境不能不选择。而一个人的成就不能离开老师,不能离开同学。有老师没有同学很难成就,因无人与你切磋琢磨,研究讨论;如行路要有伴,彼此可以互相照顾。没有老师也不行,老师是指路的,有指导才能达到正确的方向与目标。路要自己走,所以要有好的同参伴侣。以前,我在台中有李炳南老师,还有六位同学,我们十年在一起,十年如一日。周家麟、徐醒民两位居士,都是我们六人中的成员。以前李炳南老师在台中办了一个「内典研究班」,这个研究班有六位老师八位学生。六位老师已经有三位不在了,现在还有三位,就是徐醒民、周家麟老师与我。师与友是我们修行成败关键之所在,所以修学的环境绝对不能疏忽。 (节录自净空法师之讲演) 五六、中断讲经 有一年,台湾中部有个道场请我去讲《禅林宝训》和「佛学常识」,我讲到第十一课时,寺庙里发生了内部矛盾。我们知道佛法的僧团称为「和合僧团」,若僧团不和,虽天天讲经也无济于事。我将此事向李炳南老师报告,老师告诉我,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之下,讲经可以中断,这不违背佛陀教诲。古圣先贤也有背信的,但这不是过失。所以,世出世法,一切要以道义为标准,符合道义决定要守信,决定要做到圆满。 (节录自净空法师之讲演) 五七、你要信佛 我学佛七年才出家,出家就教佛学院,教了两年才受戒。受戒之后,到台中去看李炳南老师,老师远远的看到我,指着我说:「你要信佛!」当时我愣住了,然后老师给我解释「信佛不容易」,不是受了五戒就算是信佛,也不是出家就是信佛,古今确有出家至老死还是不信佛。所以,我们想想,我们信不信佛?什么样的人才是「信佛」?依教奉行的人才是真正信佛。三皈|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五戒、十善,都做到了,才是真佛弟子。 (节录自净空法师之讲演) 五八、选择法门 我在未学佛之前喜欢读书,所以接触佛教之后就非常向往教下。最初方东美先生曾经在上课的时候跟我介绍:「佛教有两门是世间非常希有的学问,一是佛教的性宗,一是佛教的相宗。性宗,以禅宗为代表;相宗,则是法相唯识。」所以,我刚刚接触佛教,对于这两门特别留意。 以后我把工作辞了,那时有意出家去专攻教下的典籍。我跟忏云法师住茅蓬五个半月,忏云法师把净土法门介绍给我,那时我很难接受,因为我的兴趣不在此。他拿了三本书要我做科会,《弥陀经疏钞》、《弥陀经要解》和《弥陀经圆中钞》。这三经的科判是从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幽溪大师的批注中整理画成表解,再将经文系在科文下。科会做出来之后,我看到经典的章法结构、思想体系,生无量欢喜心,但是还没有意思去学。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