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说不得要领即是得到要领啊!」 老人又问下去:「你最初出家,志求什幺事啊?」 「欲期证得佛果啊!」 「这很好!只要能维持初发心就必然能证得佛果的。」 再问:「你今年几岁?」 「我三十一岁了。」无着答道。 「到了你三十八岁的时候,自然就会有福气降到你的身上了,现在你僈僈的前行,不要自己忧伤感到不满足,我疲乏得很,想要睡了,你请便吧!」 无着说: 「天气已经相当晚了,能否让我在这里留宿一晚呢?」 老人却拒绝说: 「你有两位伴侣,这是你执着留恋之处,所以你不应留宿。」 「我本来并无伴侣,而且也没有什幺留恋执着啊!我不明白您的话。」 老人便说: 「你既然心中没有留恋的念头,又何必要求住在这里?既然有了留恋和需求,不是等于身边有了两个伴了幺?」 这一说,无着不知要说什幺好了。 老人再问: 「你有没有随身带着衣钵之类呢?」 「自从受具足戒以来,我平常都带着的。」 不料老人却不以为然地说: 「沙门并无难事,应知能舍即舍,连衣钵都不舍,你好走了。」 临拜别时无着诚恳的要求: 「我现在心中还有疑问,敢乞大德垂示,五浊恶世的众生,实在少有善根,应当怎幺样的做法,才能使他们得到解脱呢?」 老人于是为他说了一偈: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静心成正觉。」 意思是:如果人能够静静地禅坐,哪怕是一刻间的功夫,胜过造那恒河沙的七层宝塔啊!要知道宝塔究竟有一天也会化为尘土的,然而我人心中诚挚的一念为基础,却可以使自己日后完成正觉的大道。 说完这首偈之后就叫童子送无着出门。 无着趁机问童子说: 「刚才主人说的前三三与后三三,是多少数目呢?」 童子回答他: 「金刚背后的。」 无着心中惘然,还是不清楚。 又再问童子: 「请问你,金刚窟在什幺地方呢?」 孩童忽然用手指指背后:「这个是般若寺。」 当无着回头看的时候,童子与房舍都消失了,祇见山色苍苍,密密的林木郁郁的样子,一时悲伤、怅惘、留恋、钦慕,种种情绪涌上心头。 仿徨久久,忽然看见天空中祥云密布,云层上现出了圆光,像镜子似的悬挂着,仿佛有很多菩萨的影子隐隐约约的映现在圆光之内,并且映现出藻瓶锡杖、莲花师子的形状,这时他真是悲喜交集,不能自制。 过一回儿,一切又恢复了原状,无着心里感慨得很,就很自然地写了一首偈语: 「廓周沙界显伽蓝,满目文殊接对谈;言下不知开何印,回头祇见旧山岩。」 说完了偈语,寻路回到大华严寺,对寺众提起遇见菩萨这件事的前后经过。无着禅师最终在金刚窟前立化了。 后来雪窦禅师作了首偈颂道:「千峰盘曲色如蓝,谁谓文殊是对谈;堪笑清凉多少众,前三三与后三三。」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