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与六度波罗蜜之关系(如本法师)(2)

由此可知菩萨道行者与二乘行者,两者之间有如此悬殊之别,是为菩萨道之精神与特色之四。 五、中道亦不可得 所谓中道,就是不偏于空,也不偏有,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不落二边,圆融无碍,是名中道。 菩萨道的行者,

  由此可知菩萨道行者与二乘行者,两者之间有如此悬殊之别,是为菩萨道之精神与特色之四。

  五、中道亦不可得

  所谓中道,就是不偏于空,也不偏有,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不落二边,圆融无碍,是名中道。

  菩萨道的行者,了知中道也不可得,执著有,执著空,执著中,都是证成甚深佛道的大障碍,中道之名,也是假名安立而有,若知道诸法本空,假立名相亦空,法法何有法!法性本空故,是故,中道不可得。

  龙树菩萨云:“破二不著一。”

  若依然有中道可得,岂非贪著诸法?佛法无有贪著法,贪著之法亦非法,非法何尝法,何以故?佛法究竟之义,诸法毕竟空,毕竟空中,一切法不可得;若有所得,即非法,非法终不得证成无上菩提。大般若经云:“一切法名,唯客所摄,于十方三世无所从来,无所至去,亦无所住,一切法中无名,名中无一切法,非合非离,但假施设,何以故?以一切法与名,俱自性空故,自性空中,若一切法若名,俱无所有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名,亦复如是,为客所摄,于十方三世,无所从来,无所至去,亦无所住,菩萨摩诃萨中无名,名中无菩萨摩诃萨,非合非离,但假施设,何以故?以菩萨摩诃萨与名俱自性空故。”

  由此可见,一切法毕竟空,证大菩提,证入不二法门,证入空有不二,证入一切法,乃至证得中道法,非合非离,随顺世间假立名字,非虚非实,若有若无,不可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心行处灭,言语道断。

  菩萨道的行者,深入法性,正见诸法毕竟空,于毕竟空中,一切法不可得,乃至中道不可得。声闻缘觉二乘的行者,未能正见中道不可得的深义;是故,菩萨道行者与二乘行者,两者之间,差距甚远;是为菩萨道之精神与特色之五。

  菩萨对因缘果报的肯定

  菩萨道行者,正见三界六道一切果报,无非是众生自作自受的展现,如蚕作茧自困其身,众生愚昧无知,对人生观与宇宙观的真相迷惑,因迷惑而造业,因造业而受尽一切苦;三界六道都是众生造业的场所,也是众生轮回受苦的生活领域。

  众生的心地不清净,三毒炽盛,广造一切恶业,终无止息,自然就感召不清净的三界六道,换句话说,三界六道是众生造作一切善恶之业所感召的。

  十地经云:“三界无别有,唯是一心作。”

  造作什么因,必然得什么果!这是天经地义的因果法则,相信因果者,因果宛然存在;不相信因果的,因果亦然存在;因果是否存在,不是信不信的问题,而是问自己是否造作了因,若没造因,当然就没果报的来临;若是造作了因,肯定会感召果报,这还有什么可疑惑的呢?造作何因,就必感召何等的果报。

  譬如:我打你的脸,你的脸会痛;打你脸是因,你脸痛是果;因果不是很明显了吗?何苦固执不信?不信因果,就是不信脸被打会痛,痛而说不痛,是大妄语!而不信因果,就是不信世间生活的点点滴滴,不信自己的行为价值,一笔勾销善恶是非的存在,对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

  只可惜,是非善恶是勾销不掉的,自己的行为价值依然存在;因果永远随著我们的心,上升或堕落,失败或成功,不离因果;美与丑、智与愚、善与恶、富与贫、得与失、兴与衰……等等都不离因果!因为因果由心造,离心无因果;离因果无心,因果即是心,心即是因果,心与因果正等无异。

  可惜世间有许多人,虽然天天生活在因果中,却浑然不知还说世间没因没果,否认因果,抹煞因果,这种人实在可怜啊!

  不信因果,否认因果,抹煞因果之辈,就如同用手打自己的脸还说不痛者,考试不及格还说心情很开朗,被车撞到却说没撞到!吃饱而说未饱,这种人叫睁眼说瞎话,佛门叫这类众生为“颠倒”!

  起心动念举止动作,睡觉吃饭,走路说话,一点一滴都是因果的流露,天天生活在因果的点点滴滴当中,而不自觉,或知而故意不信;或信而怕别人说迷信,因此,硬著头皮而不信。此流之辈,可谓业障深重,智慧被种种业障蒙蔽,加上自己对真理不能当下肯定,人云亦云,随风飘动,浪迹天涯,无有定处,成了六道的流浪汉,三界的苦命儿。

  总之,明知生活即是因果,因果即是生活,却苦苦与因果唱反调,这种人就是跟自己的生活唱反调,否认自己的生活,如同吃饱了不实说,却说未吃饱;抹煞因果,与世间真相唱反调,明明是白天却说是黑夜;不信因果者,即是善恶是非不分明,把恶人当善人,行善者却当坏人看。

  把善当恶,把恶当善;把男人当女人,把女人当男人;有穿衣当无穿衣,无穿衣当有穿衣,如此颠倒混淆事实,本末倒置,因果大乱,失去规则,这么一来,世间岂不充满了杀生、偷盗、奸淫、妄语、乱性?所以,因果是生活、是法则、是事理的真相,因果由心生,行为是因果。

  菩萨道行者,对因果的展现能一清二楚,心中毫无疑惑,当下肯定,不隔毫端,不动不摇。

  因果有两大类,一是世间因果,二是出世间因果。

  世间因果:贪、嗔、痴(三恶道);五戒十善(三善道)──六凡。

  出世间因果:四圣谛(声闻)、十二因缘(缘觉)、六度万行(菩萨)、因圆果满(佛)──四圣。

  世间因果不外乎六凡,六凡就是尚未出离三界的凡夫,依然受生死轮回所束缚,不得自在,受苦无量,故名六凡、六道。

  六凡又有三恶道与三善道之别,属世间的因果,造作贪嗔痴三毒之因,必然堕落三恶道的果报;造作五戒十善之因,必定感召投生三善道的果报;三善道与三恶道合称六凡,六凡是世间的因果,是众生造业所感召的果报,是生死轮回的窠臼,学佛者应有如是共识,应速离解脱,早登菩提。

  出世间因果分四圣,四圣即: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皆已出世解脱,属于出世因果,其所修的法门有别,是故,因不同,果亦不同;勤修四圣谛法门,即证成声闻乘;勤修十二因缘法,即证成缘觉乘;广学六度万行,即感召菩萨乘;圆满福慧,圆满不二法门,圆满中道法,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即佛乘。

  造作什么因!就必定感召什么果报,道理即在此处显露无余; 菩萨道行者,对因果的肯定,始终一心,无惑无动,菩萨了知因果由心生,由心造作,离心无因果,造作何因!必感何果!因此“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巍巍菩萨道

  菩萨道博大精深,经过五十二凡圣阶位,这无上的菩提大道是何等的庄严!一一无动经尘劫所修所得;菩萨上求下化的精神,非语言文字所能赞叹,何以得知?因为菩萨要接受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考验,菩萨可以说是历尽沧桑,广度有情,一一都要无条件地奉献与牺牲,以此来圆满佛道。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