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观世音灵验之专门述作,最初有东晋谢敷的《光世音应验传》(已不存);刘宋傅亮(374—426)根据西晋竺法护所译之《正法华经》中之“光世音普门品”及谢敷所著之《光世音应验传》,撰《光世音应验记》,此书为我国所传最古老观音信仰之珍贵史料,在我国已佚,日本京都之青莲院犹存有镰仓中期之古写本;刘宋张演(五世纪前半)撰《续光世音应验记》;萧齐之陆杲(459—532)撰《系观世音应验记》。由此可知西晋末期至六朝时代,观世音信仰在我国社会盛行之状况。此后亦有《观世音应验记》、《观世音感通传》、《观音新验录》、《长谷寺缘起》、《观音妙应集》、《准提观音念诵灵验记图会》、《准提菩萨念诵灵验记》、《洛阳观音灵验真钞》等。清代弘赞着《观音慈林集》(续藏第149册)之“感应篇”,录观世音信仰之事迹及感应154件;顺治十六年(1659)周克复着《观音经持验记》(续藏第134册)载灵验事迹118则。 此外,《莲宗宝鉴》(续藏第108册)、《凈土圣贤录》(续藏第135册)、《凈土圣贤续录》(续藏第135册)、《安士全书》等书中亦有载。近代释慈航的《怎样知道有观世音菩萨》(收于《慈航法师全集》第9册)、释东初的《救世大悲者》、释煮云的《普陀山传奇异闻录》、释印顺的《顽石点头》、释印光的《印光法师文钞》、释絯虚的《影尘回忆录》、许止凈居士的《观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和《普陀山新志》、林看治居士的《念佛感应见闻录》等书中也有观音感应的记载。凡是有关普门品的诸家讲记及注释,也都录有许多观世音菩萨的灵感事迹。 (二)观音感应之例证 中国佛教史传所载观音感应事例,其有史可考者,最早者当为释开达。其于隆安二年(398)默诵观音经而免遭羌胡杀害。(见《法苑珠林》)其次为竺法纯,晋元兴中(402—404),其于湖中遇暴风而船小,唯一心凭观世音,口诵普门品不辍,俄见一大流船,乘之获免,船至岸须臾不见。(见《法华传记》卷第四及《法苑珠林》)。 稍后则有法显取经天竺,附商人大舶还东,遇大风暴,舶坏水入,显恐商人去其经像,唯一心念观世音,及归命汉土众僧而幸免。(见《出三藏记集》卷十五之“法显法师传”及《高僧传》卷第三释法显传)释僧洪(《辨正论》作法洪)义熙十二年因造金像犯当时铜禁,坐罪系于相府,唯诵观世音经,一心归命佛像而获免。(见《高僧传》卷第十三、《辨正论》)。昙无竭永初元年(420)前往天竺,至舍卫国逢山象、狮子、野牛等兽,诵念称名归命而得脱。(见《法华传记》卷第五)求那跋陀罗三度蒙观世音护佑(见《出三藏记集》卷十四之“求那跋陀罗传”、《高僧传》卷第三求那跋陀罗传和《神僧传》卷三“求那跋陀罗”)。 记载观音感应之史料很多,观音感应之事例不胜枚举。要之,不外拔苦、与乐二类。《观音菩萨本迹感应颂》把救苦类又分为救火烧、救水溺、脱危险、免杀戮、免刑狱、愈疾病、除怪异、拯救堕恶道等八种,与乐类再分为赐福、长寿、得子等三种。各类例证,诸如《续高僧传》、《宋高僧传》的“感通篇”、《补陀洛迦山传》的“应感祥瑞品”、《观音经持验记》等书,述之甚详,兹不繁引。 三、观音感应之理诠 (一)感应之释名 感应之名,出自《正法华经》,经云:“无数世界广说经法,世界所为感应如是。”感应,又作应感。众生有善根感动之机缘,佛应之而来,称为感应。《三藏法数》卷三十七:“感即众生,应即佛也,谓众生能以圆机感觉,佛即以妙应应之,如水不上升,月不下降,而一月普现众水。” 佛与众生如母之与子,此既非众生之自力,亦非教化所致,乃由于机缘成熟,佛的力量自然能与之相应,亦即众生之“感”与佛之“应”互相交融。但众生根性千百,诸佛巧应无量,随其种种,得度不同。机应之不同,《法华玄义》首先述四句论之不同:(1)冥机冥应,谓众生于过去世善修三业,于现在世未运身口业,藉于往昔之善根,是为冥机;虽不现见灵应而密为法身所益,不见不闻而觉知,是为冥应。(2)冥机显应,谓众生于过去世植善根,冥机已成,得值佛闻法,于现前得利益。(3)显机显应,谓众生于现在世身口意精勤不懈,亦能感应得利益。(4)显机冥应,谓众生于一世勤苦,现善浓积,虽不显应,然有冥利。于上之四句后,更立三十六句之殊以述其分别,其终复就十法界而详举其别,众生之“感”与诸佛之“应”共有六万四千八百之机应。《观音义疏》又把感应分为口机感应、意机感应、身机感应三类。 以上所释,佛之一字,菩萨亦包括在内。观音感应之义,随例可解。 (二)观音菩萨寻声救苦之可能 “问:十法界众生无量机无量,云何一时令得解脱?答:譬如父母念子心重,多智多财具大势力,众子在难即能拔之。菩萨亦复如是。无缘慈悲重,权实二智深,圣财无量,神通力大,十界虽多,应有余裕。”(《观音义疏》卷上) 《楞严经》卷六说,观世音菩萨修获耳根圆通,得证无上菩提,成就了“四不思议无作妙德”:“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凈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施者。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凈本根,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盘得大涅盘。” 观世音菩萨还获得了如下二种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此时真正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完全生起,同三世无量诸佛所具的大慈大悲之心相互吻合,并且彻底体会到一切众生轮转六道,历种种遭遇,受无量诸苦,亟待救度解厄的需要。《楞严经》中,在谈完耳根圆通的修法后说,“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并且得到“十四种无畏”,能予一切众生无畏之施,又称作施无畏者。因此他能如《法华经》上所言“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以三十二应化身,乃至无量千百亿化身,游行无量世界国土,救物利众,普济群生。 观世音菩萨不但遍满十方世界,永恒存在过去现在未来一切劫数,而且还以其大慈大悲、不可思议的行愿,永不休止地在为所有轮回中的苦恼众生,救苦救难,无一缺漏。因为他深知,所有苦难都是他的苦难,所有众生都是他内在自性的不同面目。所以菩萨永远站在众生身边,永远活在众生心里。故憨山云:“我观大士,如月在空,凡有水处,皆现其中,……众生心水,亦复如是。故有求者,应念即至。”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