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与忏悔(2)

既然通达罪性本空,我法如幻,这种观空遣相的行忏,烦恼不断而自断,罪业不除而自除。 《心经》云: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学佛人只要有般若智慧,能

既然通达罪性本空,我法如幻,这种观空遣相的行忏,烦恼不断而自断,罪业不除而自除。 《心经》云:“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学佛人只要有般若智慧,能够照见内之身心性空,外之器界如幻,心不住内,亦不住外,也不住中间,无住而住,当下便能远离惊恐怖畏的颠倒梦想,证得寂灭无为的究竟涅槃,而超然解脱。

据《佛典》记载:东土禅宗三祖僧璨,未闻佛法以前曾患夙疾,诸药不效,后见二祖慧可,而问之曰:“弟子身缠夙疾,请和尚替我忏罪。”二祖曰: “将罪来,与汝忏。”僧璨良久曰: “觅罪了不可得。”二祖曰:“我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僧璨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知自心然。”后来僧璨夙疾竟不药而愈,不久便亲受二祖衣钵,为东土三代祖师。

从这则公案也可说明:僧璨深达罪性本空,业果不实,不但身疾随愈,而且悟得佛法大意,后来便成为中国禅宗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祖师。

再如《佛典》记载:佛陀在世时,一天有二比丘在山中坐禅,到了中午,另一比丘下山化缘,只留一人。这时山中有一打柴的樵女,见洞中有一年轻比丘在此静坐,于是邪欲之心顿起,比丘便与樵女发生了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而毁犯了根本淫戒。另一比丘化缘回山,见樵女还在洞中,于是勃然大怒,举起拳头去赶打樵女,樵女慌乱向洞外奔跑,一不小心,失足从万丈高的悬岩上跌倒下去,顿时粉身碎骨,一命呜呼,而这一比丘当下就犯了根本杀戒。由于一犯淫戒,一犯杀戒,此二比丘羞耻万分,恐惧怖畏,不敢问佛,而前往持律第一的优波离处请求忏悔罪过,但优波离即为其如法解说。这时维摩大士即来到优波离处大声说言: “唯,优波离!无重增此二比丘罪,当直除灭,勿扰其心。所以者何?彼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佛所说, ‘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诸法亦然,不出于如如。”“时二比丘疑悔顿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此段经语见于《维摩诘经》)维摩长者即以实相忏悔授与犯戒比丘,所以二位比丘疑悔顿除,既忏除了前业罪愆,还发了菩提大愿。以故《证道歌》云: “有二比丘犯淫杀、波离萤光增罪结,维摩大士顿除疑,犹如赫日消霜雪。”由此可见,学人若欲真正忏除罪愆,解冤解结,非得以般若智慧深达法性本空,罪业如幻,既痛改前非,而又永不再作新的罪业不可。

历史上梁武帝的原配郗夫人,因妒嫉怨心逼迫而死,后堕生为蟒蛇,武帝便请以宝志公为首的十位高僧撰集忏法,建立坛场行道,为郗夫人忏罪,后来武帝亲见其夫人身穿官服来谢恩,诉说她已依仗忏悔之力升到天上去了。这种依仗别人的力量来行忏悔,对被忏者来说只能作增上缘,而不能作亲因缘,皆能使造罪者出离三途而上生人天。何况学佛人自己观空遣相,破我法执,深入通达罪业不实,果报如幻,从根本上来忏除业障呢?这种直接从内心深处用般若对治无明,善业对治恶业,净种对治染种,不但完全可以根除前愆,而且还能彻底涤除后过,这种忏罪的方法决然不是其他任何忏罪方法可比。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金刚经》上佛陀曾说:“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受持读诵《金刚经》,实际上就是教人止恶修善,破我法执,以断除业障根本,与本文所说的实相忏悔是完全一致的。如是忏悔,不但根除罪过,免堕恶道,而且还能自度度他,圆成无上佛道,这岂不是因忏罪而得的硕果么?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