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第八集)(2)

我们看下一句,「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诸位同修,《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而老和尚常常教诲我们,「地藏」是心地宝藏,请问要怎么开?要用孝心,要用恭敬心,就能

  我们看下一句,「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诸位同修,《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而老和尚常常教诲我们,「地藏」是心地宝藏,请问要怎么开?要用孝心,要用恭敬心,就能够开发我们的性德,开发我们无穷的宝藏。所以《弟子规.入则孝》句句的经文都是孝悌的直接落实,我们对父母的关怀恭敬当然要表现在生活点点滴滴当中,这个时候我们要懂得看到父母的需要,能够去关怀、去照顾,这就是最直接的礼敬。

  经文里面提到「冬温夏凊」,冬天的时候冷,所以这个典故是在汉朝的时候,有一位读书人叫黄香,黄香九岁,他的母亲早逝,留下了一位父亲。他父亲身体不是很好,九岁的黄香,冬天的时候自己先入了被窝,把被窝弄温暖再请父亲来睡;夏天的时候太热了,赶快拿扇搧凉了,再请父亲来睡。当我们能处处体恤父母,就能够感受得到父母在生活上许多的需要,包含冷热,包含饥渴,这些生活点滴,甚至於除了物质的一种关怀之外,还能够对父母的内心懂得去关怀,那我们就确确实实把「冬则温,夏则凊」这一句经文解得够深广。我们可不能学了这一句之后,关心父母就是冬天的时候把它睡暖,夏天的时候把它搧凉就好了,看到父母饿得半死,「课本没教」,那就学呆了,所以经文要靠自己的心去感受。当我们能真正感受黄香的心境,你就能真正契入黄香对父母的态度了。所以老和尚常常告诫我们,学佛,学佛的存心,学佛的用心,学圣贤就要学圣贤的存心跟用心,我们就能快速契入圣贤佛菩萨的境界。

  现在秋天来了,温差特别大,所以我们要赶快打一通电话告诉爸爸、妈妈,最近气温变化很大,早晚要多加衣服。诸位同修,您这一句话可以让父母欢喜多久?我们当子女的确确实实要尽心尽力去行孝,而且绝对不能让父母担忧,当你愈懂事,你的父母就对你愈放心。所以我们要常常善体亲心,看父母在物质方面有什么需要,在精神方面有什么需要。

  我记得小时候,我的母亲常常差不多三个礼拜就回娘家一次,我父亲载著我母亲,我喜欢跟,就跟著去了,去了之后,看到母亲左手一包,右手一包,拿了很多蔬菜水果。那时候年纪小,站在旁边看到母亲拿了这些水果往外公、外婆的冰箱放,我们内心看了感受非常欢喜。诸位同修,人确实有好善好德之心,你去找一个杀人犯,当他看到一个孝子在行孝,我相信他当下也会感动得流眼泪。为什么现在众生好善好德之心都唤不醒,不是众生的问题,是我们学圣、学佛菩萨的人没有演出好戏,让人家看了感动,让人家看了生起效法之心,我们没有资格骂人家没善根。所以我小时候这一幕一幕看到了,回去的时候,外公、外婆最疼孙子了,一杯一杯的饮料就端出来,你喝完了,他马上又给你拿一杯来了,可以感受到这种血浓於水的情感,这种直系血亲对於他的后代无微不至的关怀。所以让你的孩子感受更多的天伦之乐,你的孩子的善根绝对会起得很好。这个时候就要我们演出孝顺的榜样。

  我十八岁以后,我的父亲休息一阵子了,往后回娘家都是我载我的母亲回去,我们也很欢喜陪著母亲去行孝。所以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父母,为了让我们的孩子能生起孝心、生起善根,我们要全心全意去关怀父母,尽这一份孝道。而「敬」是内在,不能做表面。很多年轻男女结婚生了孩子,年纪也不大,礼拜六、礼拜天,想说可能很多人会说我都没回家看爸爸、妈妈,怕人家说,所以就回去一下,带著老婆、儿子回爸爸、妈妈家。一进去,孩子就乱成一团,两个夫妻就坐在那里,喝茶的喝茶,看报纸的看报纸,谁最忙?爸爸、妈妈忙得要死。早上六、七点还要去买菜,买完回来还要煮,然后煮好了,你看完报纸,「煮好了是吧,好,吃饭」,吃完饭,该走了,「小宝回家了」,拍拍屁股就走了。旁边的人说,「你儿子这么常回来看你」,爸爸、妈妈说,「累死我了,不如不回来」。不能善体亲心,做表面,不只没有功德,还造业。所以时时感受父母的需要。

  而真正能够让父母得安乐,得快乐,唯有听闻佛陀的教诲才能真正彻底安乐。所以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更重要的要养父母的智慧。而老人家最难放下的就是分别、执著,所以我们每一次回去,一来尽孝心,二来要不厌其烦引导父母正确的思想观念,然后每一次就挑一、两片跟父母现在状况最契机的老和尚开示,赶快放下去,陪两老一起看,而当你这么孝顺,敢跟你打包票,你的父母看不看?看。听个一句、两句,日积月累很多的执著就开始放下了。诸位同修,父母的往生大事可不是临终的时候办,什么时候开始办?时时刻刻。因缘成熟要赶快提升父母的知见,赶快累积父母往生的资粮,这个重要。所以这个才是真正养父母之智慧,根本让父母得究竟安乐。

  下一句「晨则省,昏则定」,俗话讲「晨昏定省」,早上起来的时候问候一下,晚上回来的时候跟父母报告一下今天过得怎么样,都很好,让他也放心,所以处处让父母放心。

  有一位学校老师拿了一些《弟子规》回学校,后来打了一通电话到我们中心,他说「蔡老师,《弟子规》里面有糟粕」。诸位同修,很多人对中国文化有批判,末学敢跟你打包票,批判的人连经本都没有从头看到尾,所以现在人为什么修道难?还没有入圣学,贡高我慢已经上来了。这个就是因为读书的次第搞颠倒了,不从德行下手,而从知识技能下手,搞得现在十多岁的孩子,各个都恃才傲物。真的,我们看到这些孩子不会生气,会对他很惋惜,因为我们这些长者、老师对不起这群孩子,他们没有接受圣贤教育是我们的责任。所以很多人在批判中国文化,你可要稳得住脚。诸位同修可能说,「蔡老师,我中国文化读没有几本,怎么办?到时候人家出招,我怎么接?」我跟你保证,你只要把《弟子规》读熟了,落实了,我保证你什么招都接住,甚至於他拳还没出来,只是动了肩膀,你就知道要挡这里了,因为你已经看到他起心动念处的错误。

  批判中国文化最多的就是「孝顺,孝顺,愚孝,父母怎么样都要顺」。诸位同修,《弟子规》打开来明明就写著「亲有过,谏使更」,父母有过失的时候要全心全意劝父母,不能陷父母於不义。所以这一些骂糟粕的人是不是真正看过经典,经典里面没有糟粕,他们所批判的很多都不是圣人说的,现在都是群魔乱舞,人云亦云,我们当圣贤的弟子可不能随波逐流,可不能被别人转。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