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菩萨于不可说劫,见不可说佛出兴于世,一一佛所承事供养,皆悉尽于不可说劫,心无厌足;见佛闻法,及见菩萨众会庄严,皆无所著;见不净世界,亦无憎恶。何以故?此菩萨如诸佛法而观察故。诸佛法中,无垢、无净,无暗、无明,无异、无一,无实、无妄,无安隐、无险难,无正道、无邪道。菩萨如是深入法界教化众生,而于众生不生执著;受持诸法,而于诸法不生执著;发菩提心住于佛住,而于佛住不生执著;虽有言说,而于言说心无所著;入众生趣,于众生趣心无所著;了知三昧能入能住,而于三昧心无所著;往诣无量诸佛国土,若入、若见、若于中住,而于佛土心无所著,舍去之时亦无顾恋。 这一段话,对于初学佛法的人来说,很不好理解。大家先看其中的一句经文:“见佛闻法,及见菩萨众会庄严,皆无所著;见不净世界,亦无憎恶。”对于我们这些学佛的常人来说,心中仰慕佛菩萨,时不时在心中渴望见到佛菩萨,要是佛菩萨来显相给我看看,那就好了哟!如果真的哪一次遇到佛菩萨来显相了,肯定是高兴得手舞足蹈,内心的欢喜就象翻腾而起的大波大浪,久久不能平静。可是功德林菩萨却在这里这样说:“见佛闻法,及见菩萨众会庄严,皆无所著。”他叫我们见佛闻法,见到了菩萨的众会庄严,教导我们心中都要无所贪著,即使出现了这样的胜况,也不要生起贪恋的粘着之心。乍一看来,功德林菩萨好象是在给我们泼冷水,我们在兴高采烈的时候,这个菩萨却端起一盘冷水从头泼下,让我们从头至足湿透全身。对于功德林菩萨的作法,我们不能生起一点怨心来呀,当知佛菩萨是大慈大悲的,他这样说肯定是有道理的,他是为了我们好才这么说的。就象当父母的,即使是骂他们的孩子,也是为了孩子好啊。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事来了。最近,我和一个莲友交流,我劝她说啊,说平时你呀,要注重实修呀,好好念佛培养功德定力,这个实际功德,要实修才能办到,如果没有相当的定力,人死的时候,比下锅的乌龟煮脱壳还要痛苦难受,很容易就糊涂颠倒过去的,到时往生的把握不大,那不是误了大事了?为什么学佛的人那么多,真正得到往生的人并不多,就是由于不注重实修,定力薄弱引起的。我给她这样敲警钟。她就回答我呀,念佛可以培养定力,是存积往生的资粮,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说她以后会更加精进念佛,因她早已发出离心。接着她又给我说了这样一件事,说现在的佛门中还有不少的现象,把实修的功夫当成神通,认为神通就是功夫!执着于追求神通而入魔道,她是亲眼所见。我就对她说呀,我说这你这样想这样做我就放心了。接着就她所说的事情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深信切愿为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只管一直念下去,不求神通不求悟,才是念佛真实路。她回答我说,你说得非常好啊!不求神通不求悟,这才是真正的念佛之道啊!接着她又告诉我,她有一位为人很好的莲友,因为修行不当而入魔道,引起魔上身,被魔控制因此发疯发狂,已经在两年前出车祸离开了人世。在此之前她修行也非常精进,可是由于她的修行偏离佛法正道,走错了路,造成了这样的后果,实在是令人痛心啊! 大家在这里,都不要对功德林菩萨的话产生误解啊,他是以大慈悲大智慧,在给我们说真实话呀!他教导我们说,即使见了什么没有见过的殊胜境界,自己的内心当中,也要保持无所著,不应生起欢喜之心粘着在这上面。另一方面呢,“见不净世界,亦无憎恶。”看见不净的世界之相显现出来,心中也不要生起嗔恨之心。人们常常说,学佛人的内心,就要象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虽然莲花出生在淤泥当中,也要保持自己洁净的品质,不受这些淤泥的影响,而让自己的内心受到染污。普通的凡夫之人,对于净境乐境,就生起欢喜贪合之心,对于浊境苦境,就会生起嗔恨贪离之心,心中总是受外在境相的影响,产生与之相应的识心状态。不能保持自己内心状态的稳定,总是这样随缘所转,生灭旋转不休。总是以有所著之心,颠倒性地从事活动,致令这种虚妄识心的流转,如流水一样进行下去。针对这种情况,功德林菩萨在这里就教导我们,见净境不生喜心,见不净境不生嗔心,让自己的心,安住在不随外境所转的不动状态。在我们非常熟悉的金刚经中,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和这里的意思是相通的。接下来的一句经文是,“何以故?此菩萨如诸佛法而观察故。”这里只是简单提说了一下,说明了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因为菩萨对于一切法相,能如一切佛法所说的道理,而作观察作用的缘故。究竟是作怎样的观察呢?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就是说,在我们的凡夫心识境界,凡是我们见闻觉知的一切法相,都是虚妄不实的幻有的东西;如果超脱我们的心识虚妄反映境界,能够观见这一切法相,都是非有自我实在体性的幻相,都是非守自我常住体性的假相,都是无有自我确定自我的虚伪之相,这一切诸法都是当体相空,无有自我实在的定性可得,他们都是如来心体清净觉性当中,所显现的一切幻有不实之相,这样就见到如来心体本身的清净真相了。 对于迷界众生来说,由于无始以来妄想识心流转的影响,以有为心作为缘起之因,生起各种见闻觉知,所感觉知觉的一切法相,都是彼此两两相对的幻有存在之物。可是在如来心体本性清净的实相当中,是没有这些相对法相存在的,这些法相的生起,只是幻化的生起,这些法相的消灭,只是幻化的消灭,而显现这些一切相对幻变法相的如来清净本性,却是从来没有生起,也没有消灭。在如来心体本性清净的实相中,是一真绝对性的性空状态。在世俗人的识心分别幻相中,存在的法相是彼此相对的,是彼此相对性的存在状态,所以就用彼此相对的名相来作表达。在心经中,我们很熟悉一句话:“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其中的生和灭,垢和净,增和减,就是表达世间法上的彼此相对性的意义的。怎么样来表达出世间法上的一真绝对性的意义呢?佛学上就用中道观来表达。比如心经里的这几句话:“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在古代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和我国三论宗的理论当中,其中之一,就是八不中道观,他的内容是“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去不来”。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一下关于这方面的一些相关知识。 关于“中道”。是指脱离边邪,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又称为中路,或单称中。《大宝积经》卷一一二中说︰‘常是一边,无常是一边,常无常是中,无色无形,无明无知,是名中道诸法实观。我是一边,无我是一边,我无我是中,无色无形,无明无知,是名中道诸法实观。’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