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好一个孩子 幸福一个家庭 振奋一个民族:孩子教育与提

教好一个孩子 幸福一个家庭 振奋一个民族——孩子教育与提高成绩方法之浅谈在家修行 引子:最差的变成最好的 2009年暑假,侄子初中毕业考上了省重点高中。得知此喜报后,欣慰的同时,我也颇有
教好一个孩子 幸福一个家庭 振奋一个民族——孩子教育与提高成绩方法之浅谈在家修行
引子:最差的变成最好的
2009年暑假,侄子初中毕业考上了省重点高中。得知此喜报后,欣慰的同时,我也颇有感慨,这实在是来之不易。刚上初中时,侄子厌学,成绩一塌糊涂,家里对他几乎失去了信心,甚至想他能够混到初中毕业已经是万幸了。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只好转学留级。没想到这家伙浪子回头,柳暗花明,考上了当地许多学子梦寐以求的省重点。

侄子生来憨憨的,小时候大脑运转得似乎有点跟不上常人,到三四年级的时候算数学,有时候还得手脚并用。侄子和表哥表姐的两个孩子年龄相仿,2004年暑假,三个人一起来北京,我让他们比赛背诵《礼记*经解》,侄子总是最后一名。

在差不多侄子喜讯传来的同时,表哥和表姐的儿子频频告急:表哥的儿子本来成绩一直不错,可上初三时因为学校管理松懈等原因,贪玩懈怠,进入青春逆反期,进入高中后成绩不断下滑,几乎成为“问题儿童”;表姐的儿子转学留级后,中考居然只考了400多分,和考同一试卷的侄子相差了近300分,气得表姐唉声叹气。
侄子成绩提升,从三个最差的孩子中变成最好的同时,侄女的成绩也在逐渐提升,在班里名列前茅,初二的数学考试不时满分,也让家人笑逐颜开。侄子侄女的成绩与学校老师的教育密切相关,也与家庭教育关系重大。我平时假期回家的重要任务是辅导这两个小家伙学习——当然,亲戚邻居的孩子偶尔也会简单地予以辅导,下面不揣浅薄,把多年辅导的经验和教训与大家分享,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关注孩子教育问题。

童蒙养正:经典诵读的尝试
辅导侄子最初的尝试是经典诵读。20世纪90年代,有同事告诉我经典诵读的情况后,我便着手在侄子身上试验。当时侄子已经上了二年级,假期里直接就教他背诵《大学》,然后是《中庸》《老子》和《论语》等。这些内容意义较深,字数也多,侄子背起来很不容易。当时没有教学经验,主要办法是大棒政策,每天指定背诵内容,到吃饭时候检查,有错字漏字的话兵戎相见。这样断断续续坚持了几年,因为背诵内容和教学方法不佳,加之我至多是假期里辅导,时间有限,背诵效果不佳:侄子《大学》能够背诵,《中庸》《老子》和《论语》等都是只背诵了一部分。

尽管侄子经典背诵得不多,但收益还是不少。首先是记忆力得到了训练,在学校里背诵老师布置的任务能够很快完成。其次是字认得多了,喜欢读书,阅读量比同龄儿童大了很多。到四五年级的时候,家里有限的书都被他读差不多了;金庸系列的《碧血剑》《笑傲江湖》《天龙八部》等读了不少,连《三言二拍》和《水浒传》等难度较大的古典白话小说,他也都能饶有兴趣地阅读。因为阅读量比较大的缘故,语文成绩一直很好,情商也开发了一些,当家里大人为了金钱发生不快时,他私下就开始嘟囔“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了。

经典诵读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首先由台湾和香港等地的有识之士倡议发起,随后内地成立有“绍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等,传播推广此理念,做了不少开拓性的工作。看了台湾王财贵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关于经典诵读的演讲碟片后,我是震撼极大,相见恨晚。王教授关于经典诵读的意义、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区分等,都给我很大的启示。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比较醉心于经典诵读,感觉其中关于“四阶段的教育理念”比较重要,摘录概要如下,供大家参考。

第一阶段:幼儿养性——优美人格的奠定
零岁至三岁是人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此时的教育端赖父母亲主动地给予正确的引导。父母可以用最轻松简易的方式进行教育,如:手抱幼儿或陪他嬉戏时,常用愉快的心情、轻柔的赞美来肯定孩子:“你(或直呼其名)是最聪明的孩子、你是最健康的孩子、你是最喜欢读书的孩子……”如此每天几次愉快地赞美肯定,必然先入为主地深深印入幼儿纯净的心灵,形成终身不移的人格特质。

第二阶段:童蒙养正——圣贤智慧的陶冶
四岁至十三岁是儿童一生当中记忆力最强的阶段,应该衔接“童蒙养正”的教育。传统的教育史选择四书五经及老庄等重要经典为主要教材,以历代公认的优美古文诗词等为辅佐教材,来教导儿童反覆熟读,进而鼓励其背诵,以潜移默化其气质。经典的价值亦将随伴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茹吐芬芳、绽放光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

第三阶段:少年养志——理想抱负的鼓舞
十三岁之后的青少年知识渐开,是意气风发的学习独立阶段,此时应迈进“少年养志”的教育。处于初中、高中时期的青少年,除了学校正常课业及特别感兴趣的学科书籍外,鼓励他们阅读(1)古今中外各类伟人传记。(2)历代忠孝节义,及深明因果事理的典范故事。(3)各行各业坚持理想、努力耕耘、不断奋斗的榜样。以上书籍最能激发青少年们“有为者亦若是”的豪情壮志。

第四阶段:成人养德——真实生命的开展
成年以后,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专长而立业成家,应尽力以求自立,进而提携后进以立人。在人事愈加纷杂的过程中,必难事事周全尽如人意,须常常反省自己的缺失与不足,自勉改过以求进益。处处抱持真诚笃厚之意来待人接物,时时存方便利他之心以积善培德。
(有关童蒙养正的教育,请详参王财贵教授的《儿童读经教育手册>。)

尽管经典诵读在侄子身上实践得一般,但对于他和我都是收获颇丰。2001年我到北京读博后,北京高校对弘扬传统文化有很好的氛围,像“一耽学堂”专门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通过参加一些活动和交流,对经典诵读的理念和实践又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不少的改进,这些在侄女和外甥女身上实践起来效果好了不少。

在最开始的背诵内容上,逐渐把《大学》和《中庸》等改成了《三字经》和《弟子规》。这两个字数较少,都是一千字左右,三字一句,琅琅上口;内容上也比较浅显,更适合儿童背诵。重要性方面,《弟子规》教导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三字经》内容庞杂,背熟后再学习小学和初中里的很多内容就会很轻松。教学媒介上,不再是单纯的纸质材料,注重利用VCD等音像电子产品。像《弟子规》和《三字经》等,都有唱诵版的VCD,还有相关的卡通片等,孩子们也都比较喜欢。此外,因为很少有时间带着她们学习,“大棒政策”不好用了,逐渐改为“胡萝卜政策”,把过年的压岁钱改为奖励制度的“红包”,会背诵《弟子规》奖励100元,会背诵《三字经》奖励100元,让她们靠本事挣,拿到钱的此外还有口头鼓励,不会背的拿不到钱还要挨批评。这样,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不少,效果也好了一些。现在上二年级的外甥女已经能够背诵《弟子规》《三字经》和《千字文》等较多的内容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