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莲花的故乡(6)

我们去帮人助念,不可以有分别心。分别这个人很富有;这个人是我们的莲友;这个人是我们某某寺的信徒,我们才去助念;若不认识这个人,就不去助念。不可以这样!不管他陈三、李四,懂的要叫我们去助念的人,就是和

我们去帮人助念,不可以有分别心。分别这个人很富有;这个人是我们的莲友;这个人是我们某某寺的信徒,我们才去助念;若不认识这个人,就不去助念。不可以这样!不管他陈三、李四,懂的要叫我们去助念的人,就是和我们有因缘,就必须去为他助念,不可以生起分别心。佛陀不会说:‘你是外国人我不度,你是中国人我才度你;你信天主教不度,信佛教才度!’佛陀不会这样,我们要学习佛陀众生平等的精神。

学人经常在提倡助念,无论什么时间、无论什么地点,我们都必须去;不可以说三更半夜很冷,我睡得正甜而不去,这样就和佛的本怀不相应。佛陀在众生半夜十二点往生,他来度我们;要是二点往生,他也来;那怕寒流很冷,我们要往生,他也同样会来度我们!就像今天这么热,也不例外。佛是不会有分别心的,所以我们要学;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愿力才会相应。我们要是肯深夜去帮人助念,佛就会知道此人的愿力和他一样,加被我们;万一我们深夜要往生,因为有前面的因,我们深夜往生也才会有人帮我们助念;若有人深夜往生,我们不去助念,届时若自己也在深夜往生,又怎会有人来帮忙助念呢?是不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我们要如是学。

上回在高雄演讲时,有人跟我这么描述:高雄市有某某功德会,功德会有一百二十五个助念团,他们有一千多个委员;其中有一个委员,都不去帮人助念,只会在出殡日向亡者拈香。他只想拈香而不帮忙助念,每次有人哄他助念,他就口头说:‘好啊。’但是都没去,总是找借口推托不去。出殡当天拈杳公祭时,却又排在前面,他可能心想:‘我没帮忙助念,现在就要趁拈香的机会让大家知道我参加了。’到了他往生的那一天,一千多位委员竟没半个人去帮他助念,为什么呢?因为刚好在除夕夜断气!而其家属在向人请求助念时,大家也许认为:‘现正在围炉,我若没有去,还有别人会去。’也可能是除夕夜有所忌讳,结果一千多个委员竟没半个去。过年后的告别仪式,拈杳却有一千多人,为何会如此?不是别人不肯帮忙助念,而是因为他不爱帮人助念,只想给人拈香;正所谓:‘有如是因就有如是果啊!’

因此;有人请求助念,我们就要去,要认为机会来了:‘未成佛,要先结缘。’我们助念结的是佛缘,助一个人成佛,念‘阿弥陀佛’所以是结佛缘。我们结缘就要多结佛缘:‘佛种从缘起,无缘不能度。’因此助念帮人念佛往生极乐,而往生极乐的人,以后一定成佛,所以是结佛缘。

我们若认真努力为人助念,别人也会同样认真为我们助念,我们若深夜十二点,一、二点认真帮人助念;等以后我们十二点,一点、二点往生时别人也会认真为我们助念,绝对是这样的道理!我相信若是我往生时,一定会有很多人帮我助念!因为我时常帮人助念;要有人说:‘鉴因师父已经死了。’那怕半夜大家也会急著来帮我助念。你要有如此的发心,一定会感召如此的果报。所以希望你们这件事一定要做。

‘死’这条路是每个人都必须走的,助念就可以先看先学,每一个人都只有死一次,没有第二次;有那一个可以死二次,死得不好看可以再死一次吗?没有吧!虽然人只能死一次,要怎么死无法知道,但我们可以先看别人如何死,而挑最好的情况死。像我帮人助念的现象真是千差万别,什么样的死法;什么样的感应都有,学人帮忙助念的人很多,有趣得很。我们要懂得发愿:‘愿我临欲命终时,预知时至。’我助念时就有人真的是‘预知时至’,而这是好榜样,就要学!要跟佛说:‘阿弥陀佛!我以后命终时要预知时至,您得先通知我!’时间看需要三天、五天或一个礼拜随你自己决定。若你请求一周,阿弥陀佛就会在一周前通知你,你若觉得不够,需要一个月,阿弥陀佛也会一个月前就通知你,这是真的!你尽管如此求。你要有这种心愿,帮忙助念时,看别人如何死,挑最好的来学—有很多是预知时至的;也有很多是坐著死、躺著死;也有自杀的、车祸的........。我们挑最好的,要怎么死就可事先跟阿弥陀佛及家人说,总是要先学、先准备。俗语说:‘未曾学生,要先学死。’怎样学呢?就必须帮人助念才学得到!若未曾帮人助念,你怎学得到呢?所以助念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誊录自如何助念、如何开示录音带)

(四)为何需参加助念

印光大师云:‘能成就他人往生,待自己临终,必大有成就自己往生者,切勿以不关己而忽之。’这正是种如是因,得如是果之理,行者平日除需精进修持,广植福田外,如能多协助他人念佛往生,在临终时所积聚的资粮便能成为往生净土的助缘,使我们临终无障碍,往生莲品增上。

诸法因缘所生,一件事能否成立,皆视其因缘是否具足故,所以虽然发心为人助念的大德们,皆很愿意帮助每一位往生者助念,但碍于时间等等因缘的限制,常无法如愿行之。而通常佛教的寺院及团体都有成立互助性的助念活动,行者可以选择邻近的寺院或团体加入其助念团,使自己及舂属都能得到助念的保障。就因果而言,行者若能多发心参加助念,就能积聚更多自己临终的助念因缘。

‘生死事大,人命无常。’慈悲的释尊特为行者宣说殊胜的念佛法门,行者若能志心念佛,身心自获利益。而为人助念更可说是悲愿的实践,自利利他的具体表现,功德至为殊胜,故启请十方大德共同参赞。

助人之道——助念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