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时佛经串讲29--华严经解分20十地品之二第三地(选)(2)

“佛子,是名菩萨第三发光地。菩萨住此地,多作三十三天王,能以方便,令诸众生舍离贪欲。 布施 、爱语、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不离念僧,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复作是

  “佛子,是名菩萨第三发光地。菩萨住此地,多作三十三天王,能以方便,令诸众生舍离贪欲。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不离念僧,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复作是念:‘我当于一切众生中为首、为胜、为殊胜、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者。’若勤行精进,于一念顷,得百千三昧,得见百千佛,知百千佛神力,能动百千佛世界,乃至示现百千身,一一身百千菩萨以为眷属;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过于此数,百劫、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

 

今天我们来学习十地品中的第三地发光地。前面,我们学习了十地品的第一地欢喜地,第二地离垢地,今天学的是第三发光地。这个十地,前前后后,如同流水连续,前前为因,后后为果,以前地为缘,以后地为起,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如是因果相续缘起。在第一欢喜地中,菩萨经过深种善根,立广大志,慈悲现前,为着上求佛道、下度众生而发广大心,发十大誓愿,修习布施为主而实行之。如是修行之后,得入第二离垢地中。在第二离垢地中,菩萨遏止十恶之业,修行十善之业,主修持戒之度,戒德严净,令自己的实修功德日益增长,所以渐渐地得离尘垢。由第二离垢地,不断脱离尘垢的污染之后,于是心性真精便开始显现,开始显现发光,就进入了第三发光地。这个由第二离垢地,进入到第三发光地,就象磨垢镜一样,渐磨而渐发光。这个道理,印光法师也有所开示,请大家看他是怎么说的:

 

佛经教人常行忏悔,以期断尽无明,圆成佛道。虽位至等觉如弥勒菩萨,尚于二六时中,礼十方诸佛,以期无明净尽,圆证法身。况其下焉者乎。而博地凡夫通身业力,不生惭愧,不修忏悔。虽一念心性,与佛平等。由烦恼恶业障蔽心源,不能显现。譬如大圆宝镜,经劫蒙尘。不但了无光明,即铜体亦不显现。若知即此全体尘垢之镜,具有照天照地之光。用力磨砻,日复一日,积功不已,铜质自露。又复加功,光明渐发。光明虽发,磨砻更切,力极功纯,垢尽明复,照天照地,为世至宝。须知此光,镜本具足,非从磨得。若非本具,从磨得者,磨砖磨石,亦应发光。又须知此光,镜虽本具,不磨则永无发光之日。众生心性,亦复如是。虽则与佛平等,若不改恶修善,背尘合觉,性具功德,永不能发。以本具佛性之心识,造长劫沉沦之业苦。犹如暗室触宝,不但不得受用,反致受其损伤,可哀也已。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复邓伯诚居士书二)

 

这里的第三发光地,就相当于印光法师所说的“又复加功,光明渐发”的光明渐发之时,达到这种程度,这时就得入了第三地了。现在我们来学习本品的内容。请先看所选择出的经文: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第三地已,观一切有为法如实相,所谓:无常、苦、不净、不安隐,败坏、不久住,刹那生灭,非从前际生,非向后际去,非于现在住。

 

在这里,金刚藏菩萨解说一切有为法的如实相,就是说明一切有为法的真实相状,是无常、苦、不净、不安隐,等等,他说有为法是这么一个状态。在《金刚经》中,佛到最后,作总结说明,说: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是这样为我们开示有为法的真实相状的,佛的说法和金刚藏菩萨所说,意义都是一样的,只不过表达的语言不同。我们又知道三十七道品中的四念处,所谓观身不净,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观受是苦。这里所说的有为法的无常相状,可以通过观心无常来作观察;这里有为法的苦的相状,可以通过观受是苦来作理解;这里有为法的不净相状,可以通过观身不净来作了达;这里有为法的不安隐等等相状,可以通过观法无我来作领悟。

 

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引起一切法败坏、不久住,刹那生灭。一切法本自常处涅磐寂静实相之故,所以非从前际生,非向后际去,非于现在住。一切法,从总体来说,包括心法和色法。心法是主观,色法是客观,一切色法由心法所显,心法是能显,色法是所显。一切法非从前际生故,过去心不可得;非向后际去故,未来心不可得;非于现在住故,现在心不可得。心经之义说,一切诸法,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即是诸法空相,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五阴虚幻故,一切法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是显现这所有一切虚妄法相的那个如来心性本体,却是实际常恒存在着的,这所有一切虚妄法相,都是由这个一真绝待的如来心性之所显现出来的,所以又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无上甚深微妙法,应当如是解如来真实义。

 

我们再来看其后的经文:

 

又观此法无救、无依,与忧、与悲,苦恼同住,爱憎所系,愁戚转多,无有停积,贪、恚、痴火炽然不息,众患所缠,日夜增长,如幻不实。

 

这一切有为法,无常故无可拯救,无我故无可依靠。无救故与众生忧,无依故与众生悲,忧悲纠结在一起,总是与苦恼同住,为爱憎所系。如是苦恼、爱憎相互缠绕,而令愁戚转多,无有停积,乃至贪、恚、痴三毒众火炽然不息,身心受此祸患,众患所缠,日夜增长,但是追究这一切有为法种种恼患的实际情况,却是如幻不实的东西,所以说一切众生只是虚受其苦而已。

 

我们再来看其后的经文:

 

见如是已,于一切有为倍增厌离,趣佛智慧,见佛智慧不可思议、无等无量、难得无杂、无恼无忧,至无畏城,不复退还,能救无量苦难众生。

 

“见如是已”,就是见到上面所说的有为法所生一切苦恼忧悲而无救无依等,于是据此无边深重苦况,就应当发出离心,于一切有为法、有为相状、有为境界,于一切无常无我之有为败坏法倍增厌离,这是一方面。与此同时,在另一方面,要对佛智慧生向慕心,立广大愿,愿求无上菩提正觉,并落实在自己的一切行动之中,从而趣佛智慧。那么,这个佛智慧有什么殊胜之处呢?所谓佛智慧不可思议、无等无量、难得无杂、无恼无忧,至无畏城而永离一切恐怖无常变易之法,恒处常乐我净四大胜德,快乐安稳至于无极,不复退还于三恶道,乃至不退还于三善道之暂时乐中,所以成就佛无上菩提智慧,能救无量苦难众生,永远超出三界六道一切苦海,而得永远无极之安稳快乐。处于迷界当中的一切众生,由惑起业,由业受苦,轮转于三界六道之中而受苦无尽。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