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而当我们真正有机会跟到好老师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要依教奉行,跟著做你就会得到很大的好处。所以我也是都跟著同一个老师学习了三、五年的时间,慢慢的也感受到能够去掌握整个圣贤的教诲。在我们处事待人当中,时时遇到境界都能提得起来,就不容易被境转。所以老实的人有福气,我们不管求学问也好,或者引导孩子学习世间这些艺术技能,都一定要掌握学习的这些关键,听好老师的话,然后加上不断要把学的东西落实在生活当中,然后学习的次第次序不能乱。所以我们学中国圣贤学问,第一本《弟子规》,好好耐性把它扎好、扎深,心不要太浮动。 诸位朋友,我这一年多来只学一部经,也只讲这一部,叫《弟子规》。结果讲了一年多之后,有朋友来问我《论语》,结果这么一问这一句,我们也没有刻意去学,就从很多生活方方面面就给他举事例讲给他听,因为这一年多来掌握住了纲领。所以一个人的恭敬心从哪里落实?当然从「入则孝」,孝顺父母开始落实。落实之后推而广之从哪里落实?从对长辈、长者开始落实,除了对父母、对长辈要恭敬之外,还要对谁恭敬?「凡是人,皆须爱」,对一切人也要恭敬。最后不只对人要恭敬,对物要不要恭敬?要,对时间要不要恭敬?所以《弟子规》说「老易至,惜此时;对饮食,勿拣择」,对食物也要恭敬;对我们的这些衣服要恭敬,所以「置冠服,有定位」。而且我们每一句开显的经文绝对不是飘在空中,会落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所以我们跟朋友这么一讲,他们都马上知道从哪里开始下手。当我们学习的次第确确实实是老实听圣贤人教诲,那你的学习就能够事半功倍,还是要依照《三字经》说的「小学终,至四书」来学习。 博学是求学问的第一个重点,接下来第二个是审问。要先有博学,才能进入审问,为什么?当他有所学习他才知道圣贤学问的纲领在哪,他才能顺著这个道理来询问、来发问。也由於他有学了,他才知道在做的过程会出现哪些状况,他会进而「心有疑,随札记」,然后再来请教。所以要有学才来问,学问学问,学了之后再问。现在人不是,还没学,问题一堆。所以我们常常面对一些朋友,他一来好像要给你考试一样,一个问题接著一个问题问。然后你每一次在回答他的问题,才回答到百分之三十,他就说:蔡老师,好,那我再问你一个问题。然后我们又很专注的回答他的问题,回答还没到一半,他说:好,那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他为什么有这么多问题?其实他还没学,根本不知道圣贤的存心,圣贤的学问,而且他打从心底不相信圣贤学问可以学,圣贤学问可以真正在现在的社会用上去。他内心这个信心没起来,他就想假如我把你问倒了,就代表我的想法是对的,所以就一题一题发出来叫你对招。这样的心态,再怎么问也不能问出学问的厚度出来,所以问问题的存心特别重要。 问问题一定要恭敬,一定要受教。现在很多人问问题,都问一些会认同他想法的人,他去问他,这样的心态好不好?不好,俗话说「良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人很怕听真话,一听真话心脏受不了,所以就喜欢去问一些可能会赞同他意见,然后他心里又自己安慰自己,你看别人也是这么想,所以我这么想也没错。 有一次很早我有一个朋友打电话给我,一个女性,打来之后哭哭啼啼,就讲到她先生一些很恶劣的情况。讲完之后,我看她情绪比较有发泄完了,我接著就跟她说:我们为人处事别人对不对是其次,我自己有没有做对才是重点。假如先生错了,我也跟著错,那我跟他是一般见识,我哪还有资格在这里说他!你先生不对是他没受过教育,你自己要做对才有资格讲他。所以你现在要思考的是现在你为人母的本分应该做什么?现在你为人妻、为人媳妇的本分应该先做到什么?当一个人心定在他的本分,他就不会气愤,也不会胡思乱想一大堆。我这话一讲完,我这个朋友就说,她说:蔡老师,你跟我其他的女朋友讲的都不一样。因为她问我以前已经去问过二、三个朋友了,这二、三个朋友都告诉她,非常的时期一定要用非常的手段。你看这一些朋友不知道给了她多少很激烈的手段。 我们说人家问你问题,你可不能乱答,到时候给人家答错了,误了人家一生,人家一辈子都找你,所以「话说多,不如少」,「宁拆十座桥,不破一桩婚」。现在人轻易的就教人家:这样的人算了。我们就有一个朋友他就是劝他朋友离婚,结果一离,双方后悔,他自己也很难受。很多事有时候无法挽回,一辈子都会很不安。所以夫妻之间我们一定要抓住劝合不劝离,而且真正帮助朋友不是去煽风点火,真正帮助朋友是要让他看到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不足,他才能够有所成长。当一个人有所成长,那他一辈子是受益。所以我们被人家问的时候,一定要循著这个主轴,就是处处引导他修身,处处引导他反省自己的这一个主轴,去给人家提意见。 所以你要有学了之后,你才知道如何去发问。而在问的当中,我们一定要以至诚恭敬的心去领受老师的教诲。当然你要问也要问对人,所以我们刚刚说的选择一个好的老师,你要从有没有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有没有存心仁厚、谦恭的态度,这些方面去看他是不是真的是有道德之人。「问」,你确定哪一个人的话可以相信,你就听他的话去做,你不要又问一大堆人。有没有这个情况?有,你问很多,到最后你自己听都听杂了,甚至於有一些家里人的问题到处跟人家问,问到最后每一个人都知道他家有问题。这些做法都不理智,会陷自己进入一个更困难的状况,到时候你先生说你把我的糗事都告诉多少人,他愈不能原谅你。 所以问要找可以信任的人,找有德行的人来问。问好之后,你要好好的去思考,我们说「慎思」。我常常会跟家长做一个沟通,现在大部分的家长都把孩子挤到一个升学的路上去,只要求他学业成绩好,其他的都不用干了,你只要把书念好就好。结果从这一条路出来的孩子,从此以后有没有过著幸福快乐的日子?没有。家长都往那里送过去,而且送的过程自己还花了一大堆钱,然后自己也拼死拼活,结果是怎么样?结果出来的是一大堆都是失业的人。那我们觉得很纳闷,从大学、研究所、博士毕业出来的这么多人,结果都失业,所以代表人才太多还太少?看起来好像人才太多用不完,结果企业家说都找不到要用的人才。这要很谨慎来思考这个问题,问题出在哪?问题出在整个教育的体系没有训练出企业社会需要的人。所以我们要有理智去面对现在的状况,你才能够真正栽培一个能够在未来社会得到很好发挥的一个立足点。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