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礼仪当中,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直接让学生、让小孩实际操作,他们会做得很有兴趣。在送客当中,我们就会引导孩子去感受一下客人的感觉。就找两个小朋友,一个当主人,一个当客人。当送到门口的时候,就叫那个小朋友说再见,马上门把它关起来,然后所有的小朋友都笑了。接著我们又把门打开,把这个客人请进来,刚刚跟你说再见,马上把门给你关起来,你有什么感受?这个客人就说,他好像恨不得我赶快走,我下次不来。所以在这个操作当中,让他们实际去感受到别人的感觉。后来我们就进一步说,那诸位小朋友,应该怎么样送客人才会让人家觉得宾至如归?才会让人家觉得很舒服?这个时候就是用一种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来参与这个教学。学生就说应该送到电梯口。我们就问了,那假如没有电梯怎么办?那应该送到楼梯转弯,转进去看不到的地方再回来。这就是让他们亲自去操作学习送客之礼。 所以生活当中礼仪处处皆是,当我们在家里也好,或者在公共场合也好,都要时时叮咛孩子懂得守礼仪。比方说我们电梯出来了,当我们在等电梯的时候,应该怎么等?一定要先设想到电梯人一出来一定要走,所以一定站两侧,所以这点点滴滴都是一种礼仪,都是设身处地替别人著想。当我们在生活这些细节部分,你都时时提醒孩子要想到别人,那他就很能提起替人著想的恭敬心,他的礼仪也会做得很好。所以生活教育处处皆是,一定要在生活当中博学,处处留心皆学问,去学习。 假如在求圣贤学问当中,这个博是等到掌握圣贤教诲纲领之后才来博学,这一点就很重要。因为你能掌握纲领,你才知道圣贤的教诲的重点在哪里。假如你一开始学得很杂,你就会不得其门而入。所以博学基本上是在扎圣贤学问五年之后才博学。所以《三字经》说「教之道,贵以专」,而学之道也贵以专。教学要能师资道合,教学求学要能有所成就,这就要有师承,一定要有老师的承传才行,也就是师道。现在人求学有没有师承?我们现在看看很多读书人,很多有在深入经典的人,你跟他对谈当中,他有没有常常提到自己的老师?很少,基本上他自己有兴趣,他就自己拿来看,拿来读。 有一个很年轻的老师,他二十几岁,他读过好多经典,比我多太多了,什么老子、墨子他都看,梁启超、苏轼,看的书真多。他第一天来听课的时候,脸很傲慢,没什么笑容。后来听了五天,第二天,第三天,整个态度就转好。他说他第一天听课的时候,他挑出了我四个缺点,你看他来听课是来听什么的?然后他听到最后有一种感觉,他说他本来觉得圣贤学问就是要像他这种水准的人才可以学习,他听我们在课堂上把圣贤学问讲得跟生活这么结合,他觉得很难过;把它讲成这么简单,他很难过。当这一位老师在讲这一段话的时候,事实上是很难能可贵的,他把他内心很阴暗的部分都坦白出来。所以他发觉假如读的书再多,而没有去落实,一定是增长他自己的傲慢。而他学得这么杂,是因为没有老师叮咛,他学了这么多都没有落实。真正好的老师会让他的学生这么学吗?那不可能的。 所以在现在这个时代,只要你是学习圣贤学问一定要有老师。当你要跟这个人学,他没有老师,那你也不能跟他学。在这样的时代当中,正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不可能有人可以自己无师自通。现在市面上很多人就说这个道理,学问都是我自己悟出来的,很多人一听,觉得他好厉害,很崇拜他。其实要小心,那都是骗人的。所以现在很多在我们中国文化也好,或者在宗教界,很多都是挂羊头卖狗肉,我们要有眼睛去判断这样的老师好不好。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德行,一个人是不是值得你学习,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第一个他的存心有没有厚道?孔夫子的学问都以一个仁字为核心,而仁绝对不是摆在《论语》,摆在《大学》里面,仁是在哪里?是落实在时时处处与人相交往当中。有一次我跟杨老师去买水果,结果老师她看到有好几摊在卖水果,她一走过去走到一摊水果看起来是最不好的,卖水果的这一位太太年纪比较大,后来老师就把她一些看起来比较不好的水果买了。我就问老师:老师,你为什么跟她买?杨老师就说,这一摊水果假如我们今天不买来吃,可能明天就烂掉了。而且说实在的农民的日子很辛苦。我在海口的时候常常看到很多卖水果、卖菜的,常常五、六点就挑著担子沿著街这样子卖,非常辛苦。假如今天又没有人跟他买,他可能生活就会很拮据。所以买水果是为卖水果的人想,买水果也是珍惜食物。 刚好上一次我们在北京办课程,办了五天。杨老师刚好在各地忙一些事情,最后的前一天,杨老师刚好回北京去。当天晚上,她就到我们住的宾馆去看这些学员(学习的老师)。这些老师一看到杨老师,杨老师马上就跟他们说:我们的老师哪一些地方讲得不好,你们一定要帮我们指出缺点来。第二句话又说,有招待不好的地方,请你们多多包含。第三句又说,学习很辛苦,你们都学五天一定很累,一定要好好休息。老师这三句话,对我们都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时时对别人所做的都觉得是应该的,但是也会常常反省自己还有没有做不足之处,所以我们要找老师,一定要找仁厚的,存心很厚道的,这样的才是真实的学问。 第二个要谦卑。「学问深时,意气平」。愈有真学问的人,心平气和绝对不会傲慢。所以说稻穗愈丰满,垂的就愈低。在中国文化当中影响最深远的,就是至圣先师孔老夫子。而夫子在《论语》里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夫子说他「述而不作」。夫子一生所有的教诲,他说没有一个是我发明的,没有一个是我创作的,统统是古圣先贤承传下来的教诲。所以夫子非常谦卑,而我们历代这些圣贤人也秉持夫子的谦卑精神,所以中国人绝对没有版权所有,盗版必究。因为在创作这些文章当中,圣贤人的存心是什么?圣贤人的存心是不是想著我要赚一大堆稿费?不是,他们的心中都想著,希望这一些教诲能够利益到一些人,是这样的存心来写。所以对於很多宇宙人生的道理就悟得特别深刻。 现在西方,我们是念教育的,很多西方教育心理学里面的理论,他们都说这是某某心理学家发明的,这个又是某某发明的,其实这些心理学的理论,在古代几千年的中国经典里面都有写出来。但是我们的老祖宗绝对不会去跟他争这个版权所有,只希望赶快利益他人的生活,这才是重点。所以我们要去观察,除了仁厚之外,他要很谦卑。我们也可以从观察这一位老师,他是不是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这很重要。因为现在人感情特别丰富,刚刚才看到这一个老师,旁边的人把他歌功颂德一番,你马上双膝就跪下去,都还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来历,这就不够理智。所以要观察他所作所为是不是言行一致,我们不能感情用事,要理智用事。能做到才说的是圣人,他统统都做到了他才说,这样子我们会打从心里佩服他;说了之后都能做到叫贤人,说了之后做不到叫骗人。所以现在骗子很多,诸位朋友一定要注意去看。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