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成佛把握两大核心(4)

二、发无上菩提心、一向专念(意) 发无上菩提心,一向专念(意)是《佛说无量寿经》中上、中、下三辈往生的共同点,是《佛说无量寿经》的核心,也正是我们念佛往生的要点(下辈往生是一向专意)。 菩提为梵语,意

二、发无上菩提心、一向专念(意)

    发无上菩提心,一向专念(意)是《佛说无量寿经》中上、中、下三辈往生的共同点,是《佛说无量寿经》的核心,也正是我们念佛往生的要点(下辈往生是一向专意)。

    菩提为梵语,意为正觉,无上菩提,即无上正觉。发无上菩提心,简单讲就是发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愿心,即成佛之心。

    《菩提心义》亦云:“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缘,莫过于是”。《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出离三界、成佛作祖的大事。故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中讲:“无上菩提心,即是愿做佛心。愿做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是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是故愿生彼安养国土,要发无上菩提之心也。”。故蕅益大师总结为:“发菩提心,即是发往生极乐世界之愿心。”这就是许多临终至心发愿十念乃至一念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或许多没有文化的老太太生前并没有特意发什么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心,只是一心一意求自己能往生极乐世界到临终照样能往生原因。他们中的许多人虽然只想往生极乐世界,并没有说要度化众生,但事实上,每一个往生的众生,在其生前和往生后都度化了许多有缘众生。如我们后面所举的往生例子,平凡的老太太甚至是往生的老鼠、公鸡、恶鬼等,其往生事迹一样表法一样起到度化众生的效果,与他们有缘的九法界众生有多少因此而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而他们在西方极乐世界当生成佛后,又将会度化多少众生呢?

    所以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当生圆满成佛的大事,愿生极乐之心,即成佛之心,成佛之心即度众生心。这其中包含了:(1)不仅自己深信切愿力行念佛法门,而且以智慧帮助众生选择念佛法门,一门深入,往生极乐,当生成佛(即择法觉分);(2)不仅自己精进勇猛,持戒念佛,而且激发众生以精进勇猛之心,力行念佛,往生极乐(即精进觉分);(3)不仅自己因修无上微妙念佛法门,必生极乐远离恐怖颠倒而生欢喜,同时也要帮助众生,欢喜信乐,离苦得乐(即喜觉分);(4)不仅自己因念佛而除去身心粗重烦恼得轻安,而且也要帮助众生除烦恼,生智慧(即除觉分);(5)不仅自己因觉知极乐世界真、善、美、慧而舍诸谬妄,勇猛精进,而且能帮助众生舍妄证真(即舍觉分);(6)不仅自己能心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第一义谛妙相,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圣号而得念佛三昧,而且能帮助众生坚定往生之信愿,做到定心念佛,定生极乐(即定觉分);(7)不仅自己因念佛而得定慧,而且也能帮助众生念念相应念念佛,定慧等持(即念觉分)。以上七条即是《佛说阿弥陀经》中所讲的“七菩提分”,又作七觉分。

    成佛作祖、度化众生是世出世间无上大事。发菩提心既然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故必然要做到:正、真、大、圆。

    何谓正?不为名闻利养,不耽世间欲染,只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何谓真?不怕佛道长远,不畏众生难度,只为佛法兴隆,人民安乐,如是发心,名之为真。

  何谓大?不求个己解脱,不望当生成就,只为悲智双运,菩提道成,如是发心,名之为大。

    何谓圆?不滞人天福报,不欲声闻独觉,只为三觉圆满,万德具足,如是发心,名之为圆。

    如何辨别发菩提心的邪正、真伪、大小、偏圆呢?净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师告诉我们: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望未来果报。如是发心,名之为邪。

    既不求利养名闻,又不贪欲乐果报,唯为生死,为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如登万仞之山,必穷其顶;如上九层之塔,必造其颠。如是发心,名之为真。

    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内浊外清,始勤终怠。虽有好心,多为名利之所夹杂;虽有善法,复为罪业之所染污。如是发心,名之为伪。

    众生界尽,我愿方尽;菩提道成,我愿方成。如是发心,名之为大。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

    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及以佛道,愿度愿成;功勋不忘,知见不泯。如是发心,名之为偏。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