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起心动念为道场

起心动念,道场

    所谓道场,即是修道之场所。许多饱受世间痛苦而又对修行佛法具有殊胜信心的人,非常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住在一个清净的道场,彻底放下世间的一切是非曲直、恩怨情仇,用功办道以了生脱死。这种想法确实是很好的!如果一个人彻底放下了对世间名利的追求以及对眷属的执著,不再为自我的生计而奔忙,并且一心向道,这确实是一件幸福无比的事情。如果一生中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当然是人生的一大快事。然而不幸的是,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可能很难有这样的机会。但是,没有这样的机会决不代表我们无需修行和无法修行。

  为什么说没有这样的机会决不代表我们无需修行呢?很多人认为,修行是出家人的事情,或者是信佛人的事情,不相信佛法的人则可以不修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规律不仅对修行人起作用,对不修行的人也一样起作用;“离苦得乐”不仅是修行人的愿望,而且也是所有不信佛法的人的愿望。因果实际上是非常残酷的,决不会给任何人留情面,无论是相信佛法的人还是不相信佛法的人,无论是伞盖下的大法王还是大活佛,也无论是法座上的大法师或大居士,只要一不小心造下了恶业,都一定会感受苦果;如果从来没有行善,则无论怎样希求得到安乐,都无法如愿以偿。所以,儒家《中庸》中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通“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所谓天命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心性,心性所遵循的规律(也即因果律)叫做“道”,让我们的身口意合乎“道”叫做“教”。心性之上的因果律是永恒存在的,不可须臾而离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叫“道”了。所以,君子之人对看不见、听不见的因果律非常谨慎和畏惧。因果律太幽隐、细微了,以致于我们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君子之人即便是一个人独处,也会小心谨慎地取舍善恶因果。由此可见,为了实现离苦得乐的目标,我们不得不断恶行善——也即修行,因果规律是无情的,按照因果规律断恶行善是离苦得乐的唯一方法。

  虽然我们可以看见有些人现前无恶不作,但还在享受快乐的生活。须知,这并不代表这个人所作的恶没有恶报,只是这些恶成熟为痛苦的果报,尚需一段时间;我们也可以看见一些行善的善人现前遭受着痛苦,这也并不意味着这个人所行的善没有善报,只是这些善成熟为善报尚需一段时间。例如,世间的种子刚播撒到田地里时,也不会立即发芽、成长,发芽、成长和结果都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同样,善恶之报,也是如此。古人也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必定会报。”《入行论》中说:“造罪苦果报,点滴候在前。”我们所造下的点点滴滴的恶业都不会平白无故地消失,痛苦的果报正在前面等候着我们。

  为什么说没有身处清净道场的机会决不代表我们无法修行呢?因为真正的道场不是身体所处的场地,而是自心当下的起心动念。一个修行人真正要改变的即是当下的起心动念,而不是其它。如果起心动念是恶,就应当迅速断除,并且想方设法让这样的恶念和其它恶念不要再有生起的机会;如果起心动念是善,就可以保持,并且应当发愿想方设法让这个善念和其它善念更加坚固、纯净和增上。换句话说,就是让心中已生的恶断掉,让未生的恶不要生起,让未生的善生起,让已生的善辗转增上、趋于稳固。《十不二门》中说:“观心是教行枢机”,意思是说,观心是通达佛教教理和落实佛教行为的枢机。种敦巴尊者也说过:“观照自心为口诀第一。”米勒日巴尊者也说过:“若欲即身成佛,无散专一观自心。”达摩祖师的《破相论》中说:“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由此可见,真正的道场实际上就是我们当下的起心动念。即便我们的身体没有处在外在的道场之中,但是内心的道场——当下的起心动念——却一直持续不断地存在着。

  认定善恶的“所在地”很重要。不知善恶在何处存在,取舍善恶只能是一句空话。犹如缘木求鱼,不会得到任何结果。又如想打开电灯,却不知开关在何处,如是不在开关所在之处摸索,则永远无法打开电灯。取舍善恶之人一定要认清楚:善恶即是当下生起的分别心,善恶是对分别心的分类,离开了分别心,根本不存在什么善恶。如《经与窍诀摄要之善说·屠夫真言》中说:“善乃心分别,恶亦复如是;善恶非外具,善恶即自心。心善身语善,心恶身语恶,心为诸法源,调心佛善说。”意思是说,善是内在的分别心,也即起心动念,恶也是内在的分别心,善恶在起心动念之外不存在,善恶只存在于当下的起心动念之上。心善身语也善,心恶身语也恶,心是一切法的源头和根本,所以佛说调伏自心是根本。宗喀巴大师亦云:“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一切依赖于自心,故应精勤修善心。”

  《经与窍诀摄要之善说·屠夫真言》中说:“一切时中观自心,随时随处观自心;刹那不散观自心,当下当下观自心;聚众时与独处时,时时守护善誓言。如上安住正念至究竟。时时刻刻如此观自心:行住坐卧及饮食,诸威仪中不放逸。”意思是说,我们在一切时中都要观察自心、观察当下的起心动念。观察自心在时间和空间上不要间断,要“随时随处”;观察自心要认真、谨慎,要“刹那不散”;观察自心这件事也不要犹豫、拖延和懈怠,要“当下当下”立即观心。无论与他人共处,或者自己一个人独处时,都要观心,时时守护善誓言,发现心有不对的地方,立即加以修正。像这样通过观心安住在正念之中,这是从一开始直到圆满成就佛果之间都一直需要具备的修法。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观心,在“行住坐卧及饮食”等威仪中都要毫无放逸地观察自心。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