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道场

僧人在寺院中修行,居士寄身于尘世。在每位居士身边,隐藏着一座座无形的移动道

僧人在寺院中修行,居士寄身于尘世。在每位居士身边,隐藏着一座座无形的移动道场。晨曦中,供水、焚香,礼拜韦陀菩萨,祈请加持移动道场中的在家人,这一日中不离观照,勤护身口意,六根清净。何需舟车劳顿,何需住进密林深处,何需趟过河流、攀上悬崖、于路绝无人迹处筑起四周的篱墙,何需换个地方抬头凝望同一轮月亮。假如在每个相续的此刻,随念三宝,正知而行,哪一个缘起处不是修行人的道场?

(一)坐电梯

我们公司处在30层办公楼中的9楼。每天午饭后,必走下楼,散步。之后乘电梯上楼,下午一点前准时回办公室上班。上下班和午休时人多,电梯不够用。上班时坐电梯排队,秩序好些,先来先乘。中午吃饭和下班高峰时就没人管了,谁有本事谁上。

那天中午等电梯上楼的人奇多,干巴巴等了五六部电梯,愣是还站在底楼。公司一女同事姗姗来迟,却挤在我前面,进了电梯。当我回到办公室时,同事慰问我:“电梯人多,本来那部电梯你可以挤上来的,干嘛进来后又出去?”“当时电梯超重的铃声响,我便出去了。”“你再进来它就不响了。”我们大楼里的电梯的确有这一现象。超重比较危险,也不差那一部电梯,晚点上来,不迟到就行了。我对多等一会儿,没什么感觉。

第二天午休,碰巧我先进电梯,那位女同事最末进来。超重铃声响,出去一个,铃声还响,她无奈也跟着出电梯。出去后,不甘心,再进来,铃居然不响了。一起回到办公室后,她得意地向我扬扬头道:“怎么样,我还是上来了!”我沉默,没看出来,这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她则仿佛打赢了一场胜仗。

回想过去,我还为坐电梯与人冲突。也是午休时分,马上要到一点钟,有人在此高峰时段用电梯运货。三部电梯中没有专门的货梯,人货一起装。电梯厅内人越聚越多,正好一部电梯在装货,我勉强挤进货物中间。不料电梯内的运货人用手将我推出去,他要继续装货,于是我与他发生激烈争执。现在想起这些陈年旧事,真是可笑,但当时却气得不行,在“你”和“我”之间痛苦不堪。

(二)小测验

一次,我从上海坐火车到苏州。上车后拿着车票对号入座,刚找到自己的座位,发现座位上已经坐着位20多岁的女子。问她是不是坐错了,她理直气壮地把火车票掏出来,一看:12月5日4车001号,我的票是12月6日4车001号!昨天是12月5日,显然她的火车票是前一天的。她道:“我明明买6日的票,他怎么给我的是5日的?”面对她的解释,我只好先在她对面的空位上坐下来。她答应我:“你现在坐的座位上一有人来,我就把座位让给你。”她丝毫没有将座位腾空给我的意思,好像我手里正拿着12月5日的火车票!

车还没开,坐下后,吃了点饼干,喝了点水。看她拿出KFC的早饭——粥,喝得自在,心里盘算着:接下来怎么办?上海到苏州40多分钟的车程,站站也到了。正想着,手拿车票的人来到面前,我赶紧起身让座。她也忙着站起来,但她的行李早就稳稳地放到行李架上。我没什么行李,拎起环保袋,快捷地起身,走向过道,边安慰她:“你坐吧,我去找空位子。”

佛菩萨在生活中安排各种小测验,考验我们修到什么心量。你不是受了菩提心戒吗?不是每天发愿“为利有情愿成佛”吗?今天众生需要你无理由地让座,愿意不?很惭愧,座虽然让了,但离任运还差得很远。造作之下,让了座。

(三)保险

保险是个特殊商品,特殊在哪里?常听到这样的评价:买保险即是买未来的可能性。除了花钱收到一张纸(保单)外,客人什么都没得到。这样的商品为什么能在世间长期存在?

佛法的观点是活在当下。万法如流水,我们的念头刹那生灭,变化不息,昨天之我已不是今日之我。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尚未到来,我们手中拥有的只有当下。而保险是说假如未来发生什么状况,你将得到什么利益。如果众生都活在当下,不妄想未来,保险行业将消失。保险险种的设置就是针对众生对未来的忧虑,你担心什么,它就会相对应地设置一个险种。下面看看我们对未来的妄想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财产保险:该险种存在前提,是财产多少代表人的幸福程度。对一个佛教修行人来说,用于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个人财产越少越好,视财产为解脱生死的羁绊,幸福快乐与拥有财产的多少关系不大。既然如此看待财产,拥有财产带不来快乐,失去财产带不来痛苦,便不会买财产保险。

寿险:存在前提,是每个人都将活到老,即便活不到60岁,寿险里还含有意外险。人命呼吸间,谁能保证自己七老八十寿终正寝?年轻时懂得惜福,多布施修福报,老来自然不愁吃穿。何况老了又能吃多少穿多少?这里面存在一个风险:你老的时候,这家保险公司没倒闭,且有支付能力。

意外险:存在前提,是人生存在各种无法预测的意外,我们死后,家人怎么办?给个交代。乘车、船、飞机等都有人买保险,保什么?出意外后,家人能得到经济补偿。我之业报身,依因缘而生,缘尽而灭。报身死亡,说明此生因缘已了。既然相信生死轮回,如果还有未还清的债务,留到下一生或后生再还也不迟。如果已得生死自在,债务将演变为度众生的因缘。如何今生身虽死,债仍留在心间?非还不可,死亡亦不能阻挡?美其名曰买意外保险为他人得利益,实质是对尘世家人的贪恋。如此想的,都还在轮回中。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