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如果按照新科学的观点,那么现代社会里人们看待世界的这种方式是很有问题的。如果从量子力学的角度出发,一路推理下去,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应该是一个庞大的有机体,是一个由关系组成的整体。整个宇宙就好比是一个人体,我们则是其中的无数个细胞。没有任何一个人或任何花草、石头,是真正独立于这个有机体的。看到了这一点,我们就会知道人们相互依赖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我们就会更加放心地去接受别人的恩惠、并且也给他人以恩惠。 在这方面,中国古人其实有着非常明智的想法。古人很重视个人与他人乃至整个世界的依存关系。古代的礼义、孝、伦常、祭祀祖先和拜祭天地鬼神,都是在强调并且强化个人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我觉得在这方面,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新科学的思想是很接近的,都认为关系决定着这个世界,认为整个世界是浑然一体的。在这个整体中,人们被鼓励去跟他人互通有无,跟他人建立紧密的情感上的关系,而不是相互孤立、隔绝。 在社会中,精确、细致的规则固然是有用的,但模糊、混沌的人际间的情感关系才是更根本的、更关键的。 《弟子规》里说:“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非常简单具体的行为指导。如果我们没有想过背后的道理,我们就会把它当作空泛的道德说教,不会认真去做。明白其中的深意,我们就会知道,这符合世界的真相,也将给我们自己带来最大的益处。 昨天在报纸上看到,我们这里的一个社区搞百家宴。照片中长长的一排桌子上,摆满了饭菜。居民们个个笑逐颜开。我女儿非常喜欢这张照片,把它折起来珍藏,小手都抹黑了。我想有些人大概不见得真的享受这种百家宴——卫生不卫生呀,有什么意思呀,谁有那个工夫呀……种种想法会妨碍一些人去尽情地投入其中。我自己过去就不太热衷于亲友间的交往应酬。而现在,我觉得这种增进交往、加深关系的事情都是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当然不是表面的功利的价值)。 加深关系、相互依赖、互惠互利,这些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有了这样的想法,我们才真的理解了感恩之心的真正含义。 那么感恩之后还有什么呢? 爱因斯坦有一段常被引用的话:“我每天会提醒自己一百次,我的内在和外在生活都是仰赖他人努力的结果。所以,我必须竭尽全力,希望能以同等的贡献回报我从过去到现在自他人身上所获得的一切。” 感恩之后,就是回报。 经常感恩,我们就会更加努力地去回报。而付出越多,我们自然也会收获更多。这样我们就参与进了一个良性循环。所以,说感恩之心能带来更多的美好与富足,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我们现在都很重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我看到很多家长都做得很好。家长们孝敬老人,让孩子跟自己分享食物,等等。我也在努力学习、总结、反省。 我想,首先我们可以让孩子看清自己跟他人的依存关系,看清恩惠来源,看到他人的付出,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这是产生感恩心的前提。 我们小区比较清静,白天在小区里遇到最多的就是保洁阿姨和保安叔叔。记得从女儿能听懂话时起,每次带她在小区里散步,遇到保洁阿姨,我就跟她说:“看,阿姨把这里打扫得多干净啊!”这样说了一段时间,后来就不常说了,因为时间久了,保洁阿姨都认识她了,碰见了,女儿有时能主动问好。这些阿姨也很自然地跟她搭话。有时她要去什么地方玩,不等人家问,就无比兴奋地告诉保洁阿姨:“我要去公园了!”显然把对方当成熟人来分享自己的快乐了。我想,能让她看到人家工作的价值,尊重他们的劳动,把他们当成熟人和朋友,这就是好的开端。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