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母亲念子之情麻木不仁 《弟子规》「入则孝」里面说:「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蔡老师在海南讲《幸福人生讲座》时,曾经说过他一个星期要打一次电话回台湾问候双亲,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末学的老母亲九十二岁,家公和家婆都已八十多岁,三位都是高龄的长辈,居住在家乡福建。末学平常很少问候,经常忘记,还借口说时间过得太快,怎么又一个星期了。末学就是这样用巧妙的语言来掩盖自己对长辈念子之情的麻木不仁。
十年前,末学的两个女儿到美国读书。五年期间,末学是天天都在等待长途电话,很是放心不下。当年我在外,母亲在家乡,我觉得时间过得真快,来不及想到母亲的时候,就一周过去了。如今我在家,女儿在外,我牵挂女儿,让我感到时间怎么过得这么慢?几位老师都有讲过一个例子,三代同堂在一个桌子吃饭,做媳妇的总是把最好的饭菜、水果给了自己的孩子。这样做宠坏了孩子,而不懂得在孩子面前做出孝敬长辈的榜样,契机去教育下一代要敬老,不能自私自利。上文所说的对时间的感受,对母亲和孩子的处理态度截然不同,这和老师讲的例子,事上不一样,理是一样的。
我们不知想念父母,纵然父母不会和我们计较,甚至连计较的念头都没有,但末学正做着本末倒置、麻木不仁、忘恩负义的行为,怎能够把下一代教好呢?末学上亏负了老母亲,下亏负了孩子,没能让他们得到最贴切的机会教育。
对待夫家敷衍应付 记得三年前,末学刚巧回家乡探亲。家婆生病住院,末学买了一盘鲜花去探望,放在病床边的小桌上。家婆当时很高兴,马上对末学说:「医院不干净,你不必和妯娌们来轮流照顾我,你先回家吧。」末学听了后,马上松一口气,当时那种轻松,是一种傲慢心在支配着。我的母亲也住过医院,我哥都不舍得叫我去帮忙。现在是家婆,我作为媳妇送了花不就是表心意了吗?说实在的,当时真不想留下来。
虽然老人家很是高兴,买花送花也是件好事,但末学回想当年的那一刻,和《太上感应篇》一对照,就犯了「欺暗室」的过错。末学在送花的过程中,念头里面失去了真诚心。如果当时末学懂得留下来,照顾她老人家,尽了做媳妇应当的孝敬之外,更有意义的是代自己的丈夫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老人家会更高兴,更安慰!
这就是末学怀着轻慢的心,表面形式的应付着身边的人和事。作为一个女儿,作为一个媳妇,几十年来,除了结婚那一天,给几位长辈捧过茶,到现在从没有再去做过。一年回家两三趟,家人一直把我当成客人来接待,特别是在我先生事业有一点成就时,末学的傲气更是浓浓的加上一层。家人更不敢怠慢,把我当成了贵宾。末学的脚步声刚走到门口,家里已把热汤饭菜准备好,还都是末学最喜欢的家乡菜。末学非常惭愧,感到必须检讨自己的心行。
其实每一条的过错,都是来源于那颗瞋恨、妒嫉的心。这个妄心在细微地延续着,并不是随着末学父亲的过世而画上句号。末学一定要好好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的教育,改正错误,遵照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导,力行孝道。
孝是在无形中,孝是在生活的点滴中,只要有真心,即在一切处,就看你懂不懂去把握,去真干,拿出真诚心。《太上感应篇直讲》说:「每日思量亲恩未报,父母年纪将衰,要急急做出报亲的孝来。每日思量,父母对我们付出点点滴滴的爱。」
末学细细回想,从小到大父母的关爱。过年的时候,母亲一定会一针一针为末学缝一件新棉袄,还要加上两件外套,每一个学年的开始,母亲也一定为末学做一个新书包(那个年代,没有像现在那么方便,上街就可以买得到,多数是家长自己为孩子做),感冒发烧的时候,母亲会到家的后花园采一些车前草,加白菊花、金银花,再加茶叶,熬给末学喝……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