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我的教育

孝,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对我的教育

         作者杨月莺

 

末学叫杨月莺,家乡在福建厦门,现在居住在香港。末学非常感恩我们中华民族老祖宗,为我们留下了五千年的文明和智慧,非常感恩师长大人慈悲地关怀着我们的成长,感恩协会领导给我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让我们能在一起共修共勉,感恩老师细致讲解,传统文化的理念,慈悲耐心的善导,让末学明确了学习,改正错误的方向、方法和决心,尤其是各位学长真诚的忏悔,鼓励着末学,是末学学习的好榜样。

 

老祖宗教导我们百善孝为先,今天末学要忏悔自己的不孝。忏悔自己怀着瞋恨妒嫉的心,忤逆亲人,怀着麻木不仁的心,忘恩负义,怀着轻慢的心,对身边的人、事敷衍应付。

 

  冷漠父亲

末学自小就生活在母亲的爱护中,我看到堂兄弟他们不仅有母亲,还有父亲,就问母亲:「父亲在哪里?」母亲平淡地说:「你父亲在南洋谋生。」

 

在我十二岁那年,母亲告诉我:「你天天想的父亲,就要回来看我们了。」末学当时很激动,一放学,就跑到中国旅行社去等。记得末学问母亲:「父亲是什么样的,认错了怎么办?」母亲指着挂在墙上的相片说:「和照片一样的就是。」

 

一天下午,末学还在学校上课。保姆来接我回家,我看到门口堆了一大群人,都是邻居。大家都笑着对我说:「小妹,你爸爸回来了,快进去!」末学很紧张,往大厅一看,就看到叔叔伯伯们正围着一个人说话。那个人就穿着西装,长得和相片一样。他,就是我的父亲了。

 

我看到父亲身边还有两个大箱子,心里嘀咕:「箱子里面一定有我的礼物!」过了几天,母亲告诉我:「你父亲带过来的物品,没有你的份。你年纪还小,都给堂兄他们分走了。你父亲还留下一部自行车,让你二哥上中学用。」我听了之后,看着那堆东西,心里又难受,又妒嫉。我那不满的气愤,代替了十二年的想念,心想:「还是妈妈好。」

 

父亲在家乡住了一个多月,因为对父亲陌生,所以很少和他讲话。那时,曾经对于父亲那种依靠和想念心都已经不存在了。

 

到了八十年代中,我三十多岁的时候,父亲过世了。我们三十多年的父女,相聚的时间却不到一年!对父亲的离世,末学当时一滴眼泪也流不出来!

 

经过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末学明白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应该是相等的。母亲的爱是有形的,而父亲的爱是无形的。我们要深信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启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真心无私的,没有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父亲虽然不在我身边,但父母他们都是在共同担负起养育子女的责任。父亲的克己待人,对自己兄弟的照顾,是友悌的表露。

 

再者,末学也应该学习父亲,心存安慰奶奶的孝心,末学应该懂得承传父亲孝敬、无私付出的家风。然而,末学心量太小,因为没有收到礼物,就多年漠然对待父亲,不懂得从深处去体谅和理解父亲的处境,因而犯下了忤逆大罪。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