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欢喜地(初地)。又作极喜地、喜地。初证人法二空真如、圆成实性,见道,顿断分别所起的我、法二执之障(“异生性障”)及其种子,断身见、疑、戒禁取见三种结,永断恶道(在这一点上与小乘须陀洹向齐),开始伏俱生烦恼,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并开始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以实证真如的清净心发胜义菩提心,入大菩萨(菩萨摩诃萨、地上菩萨)位,为唯识学五位中的第三通达位,并开始进入第四修习位。因见从所未见的殊胜佛法,极大欢喜,“成就多欢喜、多爱乐、多适悦、多欣庆、多踊跃、多勇猛、多无斗诤、多无恼害、多无嗔恨。”[6]故名。此地圆满布施度,成就大舍,难舍能舍,难施能施,不住相而施。《楞严经》:“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华严经·十地品》说初地菩萨生广大清净决定解,成就一切经论智和世智,善应机说法,其福德常作阎浮提王(大国王)。《大乘庄严经论》卷十三说初地见性,得人法二见对治智,名“见净菩萨”。 46.离垢地(二地)。圆满持戒度,远离能够误犯禁戒的微细烦恼,断“邪行障”——一分俱生所知障及由之所生的误犯禁戒之业,言语心行能自然不犯诸戒,即便在梦中也不误犯。《楞严经》:“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华严经·十地品》说二地菩萨言行自然符合十善,多作转轮圣王。 47.发光地(三地)。圆满忍度,成就殊胜禅定及五神通,断一分俱生所知障——能令所闻思修之法忘失的“暗钝障”,精于微妙的教法,成就法、义、咒、忍四种总持,菩提愿增长,得法光明,智慧光明朗照,故名发光。《楞严经》:“净极明生,名发光地。”《瑜伽师地论》卷五三说三地菩萨能降生欲界度众生而不被欲染所缚,能由自在愿力往生于清净世界。《入中论》三地颂:“此地佛子得禅通,及能遍净诸贪嗔,彼亦常时能摧碎,世人所有诸贪欲。”《华严经·十地品》说三地菩萨多作欲界第二重天三十三天天王,能以方便令诸众生离贪欲。 从初地至三地,主要由亲证真正成就对佛法的净信,故《仁王经》称为得五种忍中的第二“信忍”。 48.焰慧地(四地)。圆满精进度,断第六识所起俱生身见等“微细烦恼障现行障”,深层次见道,智慧光明如火焰般明照。《楞严经》:“明极觉满,名焰慧地。”《华严经·十地品》说此地菩萨多作欲界第三重天夜摩天天王,能以善方便除众生身见等惑,令住正见。49.难胜地(五地)。圆满禅那度,断能令菩萨厌生死而乐入涅槃的“于下乘般涅槃障”,深入诸定,神通无量,随顺世间,为度众生而遍知一切世间知识技艺,能使世俗谛有分别智与真实谛无分别智同时现起,这是前四地所难以达到的,故名难胜。《楞严经》:“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华严经·十地品》说此地菩萨多作欲界第四重天兜率天天王,能摧伏一切外道邪见,能令众生悟真实谛。 50.现前地(六地)。圆满般若度,断执有染净粗相现行的“粗相现行障”,入甚深法门,智慧神通超越一切魔,能灭无量众生烦恼炽火,能入灭尽定。《楞严经》:”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华严经·十地品》说此地菩萨多作欲界第五重天化乐天天王,智慧超胜一切声闻,能令众生除灭我慢,深入缘起。《入中论》六地颂:“现前住于正定心,正等觉法皆现前,现见缘起真实性,由住般若得灭定。” 从四地到六地,主要修习顺出世间之行,体证真如,《仁王经》以为五忍中的第三“顺忍”。 51.远行地(七地)。圆满方便度,断执有生灭细相现行的“细相现行障”,顿伏与第七识俱起的俱生烦恼障,修习无相行,离一切烦恼及不善业,智慧超过一切小乘圣者,得无生法忍,能念念入灭尽定。《楞严经》:“尽真如际,名远行地。”由穷尽真如,满足一切菩提分法,起一切佛法,成就智慧功用,能入无量世界教化众生,虽示现生死而常住涅。《华严经·十地品》说此地菩萨自然通达世间一切知识技艺,成就三昧神通解脱,多作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天王。 52.不动地(八地)。圆满愿度,断能障无相观不任运生起的“无相中作加行障”,永伏与第六识俱起的俱生所知障,离一切相、一切想、一切执着,不加功用作意,无分别智自然相续,真俗二智恒俱生起,“得无功用法,身口意业念务皆息,住于报行。”[7]断俱生烦恼(与阿罗汉同),不被一切烦恼所倾动,一切心意识行皆不现前,转阿赖耶识为异熟识,为深行菩萨,得无量身,一切声闻缘觉及下位菩萨所不能及。此位菩萨若非诸佛现身教导,则可能与小乘圣者一样进入涅槃。《楞严经》:“一真如心,名不动地。”《华严经·十地品》说此地菩萨能自身不动而于无量佛土现身供养诸佛、度化众生,能以众生身作自身、国土身、业报身、虚空身,于所示现一一身具报得三昧神通,于随有可化众生之处示现成佛。多作管理千世界的大梵天王。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