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孩子专注能力 国学渗透孩子的生活

作者: 曹丽清 如何才能够达到专注这样一个效果?我们要如何了解,专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够让孩子专注。在这个方面,我正面的例子,成功的例子和失败的例子我都可以给大家举一些。大家还

作者: 曹丽清

    如何才能够达到专注这样一个效果?我们要如何了解,专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够让孩子专注。在这个方面,我正面的例子,成功的例子和失败的例子我都可以给大家举一些。大家还原到每一个人自身的教学当中、人和事物当中去体会。我们共同去找答案,而不是我要给大家一个答案。

    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个孩子。上课的时候,他就钻在桌子底下,经常出一些怪声音,使得老师不能够正常地开展教学。这样长期以来,教师为了保证他的教学进度,就会对这样的学生有一些方法。那么这种方法显然是能够确保大部分学生学习,但对这样一个孩子,却是身心都会受到负面影响的方法。那么,这个孩子为什么成这样?我们在这个现象当中,如果要求老师不这样,那么我们六七十号学生有一个损失。如果允许老师这样做,可想而知,这一个孩子将受着什么样的煎熬?所以我们必须要去找到,孩子为什么是这样。在我们对他了解的过程当中发现了一点,他在4岁的时候,就开始了一种所谓的音乐训练——打架子鼓。我不能说打架子鼓不好,可作为我们的孩子,在哪一个年龄段该学什么,是需要我们了解清楚的。如果在这个年龄段不应该他学习的,你让他学了,可能会对他的未来产生不好的影响。大家可想而知,架子鼓是什么状态,一个小孩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小孩是在成长发育阶段,那个状态对于他来讲会是一种什么?属于长期亢奋,还有一个是比较分裂的,不能够很好地集中。这个是一个小学的孩子。

    还有一个孩子,是高中的。他也是学音乐的。有一种乐器叫马林巴。马林巴在座的可能听都很难听到,但他却竟然达到了八级,全国也是不多的。这种乐器就不多,能够达到八级的就更不多。他到了高中找到我的时候,我劝其家人说,这个孩子要彻底休学。等他休学后,他母亲才说:“我当时是听话了。如果没听话的话,可能会更惨。”因为后来以后,到了半年后,他发展得非常恶劣,打骂父母,精神处于分裂的状态。一个是分裂,一个是抑郁。看一看,这个不能专注多么可怕。

    我在解决这些孩子问题的过程当中,发现最大的问题是“哇,专注是这么重要!”我该如何去训练他们的专注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最初,我用一些比较简单的方法,如让一个小孩站在凳子上,我陪着他站,(因为站在凳子上他活动的区域才会小一点),看着他,鼓励他。发现,这样会好很多。但这是行为上的一种干预,后来我可以让他再走一条线,等等,这些方法我都在用,这些都是在行为上进行干预,有效果。后来,我不断地发现,这些效果是短暂的。离开了这种外在的环境,他还会跑到那个状态里面去。后来慢慢地,我在想,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去解决这个人大脑中出现的问题?不是他,因为大脑支配我们的行为。那么如果大脑出了问题,这里面非常不和谐,造成了他们这种不能专注。有段时间我带这些孩子去找一些医生,去看脑神经外科,后来发现也不是这个问题。按照他们所说的,找到了诸多的因素,又让我在这个领域发现在他们身上,还有诸多的因素,比如,在大部分这样的不能集中的孩子当中,他们大都有过难产、或者说剖腹产,或者说在孕前保胎这样一种情况。在我看来,这也是现实。如何慢慢接受这样一个现实。

    因为从小(对国学)有些接触,回想起来过去小的时候古人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有些描述古人教育孩子的样子:“人——之——初,性——本——善。”为什么过去的人要这样的教育?就开始了去琢磨,我们老祖宗,难道在他们教育的过程当中真的没有给我们留下过东西吗?所以恰巧有过去小时候的一些基础,开始了在这方面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当中,我发现原来这里面非常非常地有奥秘。所以我把一些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一些技巧,放到他们生活当中。因为这些孩子不能马上集中,不能够很好地按照你的要求在一个特定时段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做不到的。我们又在这种情况下,把这些内容放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可能在座的老师们会想:你所说的都是些问题孩子,而我教的都是正常孩子。这里我要说,其实我想说的,所谓的问题孩子,他们只是在一些习惯上,各种习惯上,包括不能够专注的程度上,重复的不好的习惯、不能专注的状态重复得多一些。所谓的好孩子,我们所评定的那些好孩子,他们只是好习惯表现的多一些,不好的习惯也有,只是反映的少一些。下面我要说的这些内容,不管表现是好还是不好的孩子,用起来都是通用的。好孩子会更优秀,基础稍微差一些的孩子,在用的过程当中,会得到在他的基础上的一些改变。

    这些时候,我就把学习的东西放在生活当中。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又发现,其实一个人的好习惯、好品质是在生活当中历练的。也恰恰我看到了这些孩子在早期教育当中,(家长老师)忽视了对他们的各方面的训练,导致了他在大脑皮层所储存的信息是杂乱无章的,才形成了现在的这种状态。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有了这样一个大的背景和我所观察的领域比较宽泛,就不再仅盯着一件事,说这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那个孩子为什么这么讨厌?把我这些疑问和对孩子的讨厌和排斥逐渐减少。这个时候,我才非常心平气和地面对和接受他们,所以开始在这个时候走入国学对于人生的影响和如何影响的这样一个历程。

    我想说我们每一个老师,在属于你的课堂上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在属于你的课堂上你总在这一块非常着急,可能也显得非常苍白的。在推动国学的过程当中,这是一个软环境,不可作为一个硬的标准。当然要通过我们的课堂和我们的学习当中有所体现,才能真正引起人们的注意。它是这样一个关系。如果非得逼着他来,可能会事与愿违。又把国学这样一个宝贝,当成一个非常机械的一种知识性的东西。我想说的,是如何来运用国学。在不同阶段,来去启发他的思想,在不同的阶段,借助国学这样一个经典来使用好方法。在生活当中我们是如何渗透的呢?人在吃饭之前,有意识地让自己安静一下,这是很有必要的。这个时候也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在早餐、午餐、晚餐的时候,都会要放一些经典。在放的过程当中,小孩的学习是非常主动的学习状态。我说的主动,不见得你逼着他学,那是被动。主动是什么?是在不经意当中,你渗透给他的东西。这个接受是非常快的,而且也符合小孩接收学习的状态。所以我们经常在不经意当中,创造软环境,将我们要给他们的东西,幻化成一个软环境,或者说是,我们说教育当中有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我们把他变成隐性教育,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我的小孩们,一日三餐之前,可以学习很多很多地经典:老子、大学、中庸、千字文,包括弟子规、孝敬、道德经……很小的小孩,非常小的小孩,四五岁的小孩可以识三四千字,而我从来没有逼着他们学过认字。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环境当中,他们自然就会。这时候才知道,老祖宗的东西真是太厉害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