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manyuer.bokee.com 作者: 王翔 四、港大佛学中心第一学期日志(2003年6-8月) 6月 30日:我所认识的女孩子个个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然而很多人最终还是和别人在一起了,我只能说是缘分不够罢了。像我这样一个四处浪迹常常游学于四方的人不知何时才有稳定的生活,长期的奋斗,在残酷的人生沙场上起伏,自己的身体和精神也不如以前,我对于生命的态度也有所改变了,对于学术的艰辛和准备也略有所知了,所以现在的需要和早年的时候不太一样了。要考虑很多实际的问题了,最终在一起的人实在是各种条件都恰到好处才会有的呀。 28日:今天是生日,实在是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过我倒是买到了心仪已久的《浪客剑心追忆片》的DVD。 16日: 过去和现在的世界都太辽阔了,而我们现世的生命又过于脆弱和微茫了,这种感觉会让我无助和消沉。回到家里,沉迷于琐事,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 我能够感觉到平淡而又虚无。正因为如此,我们终于还需要艺术,还需要追求真理和超越。 15日:每个人不都是顽强的按照自己的信念生活吗,然而我们在生命中奋起一战的机会又有多少呢? 12日:毕业的时候,下了一天的雨,接着飞行了20个小时,加之5月初考试的时候就不舒服了,所以回来就病了,一检查是支气管炎。想想看一直熬夜,在压力下工作,不爱喝水,吃得也不好(美国的食品有什么好吃的呢),难怪要得病的。所以就要静养了,学习和工作也要适可而止。关键是以此为契机,反省一下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紧张的节奏,越来越高的目标,一切都在推着人向前。我现在更想过的是陶渊明式的生活,摒弃一些俗缘,采菊东篱下。好在现在住的地方还比较安静,空气也好一点。走一走,翻翻闲书。明天没有课,所以就有10个小时的工作量,早上就要带一批书去。图书馆里还是有很多国内见不到的出版物,真的是很过瘾啊。 7月 31日:终于买了《玻璃岛:亚瑟与我三千年》,冯像在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之内(哈佛中古英语的人文训练和耶鲁的法学训练)所作出的努力确实是让人钦佩。估计很多年前他在云南也很难想象这种传奇一般的变化。除去外界的因素,我们正应该这样为自己开辟道路。 25日:每每读《万象》杂志总是会感动,因为这份读物使我感到在当今的世界上我和不相识的醉心人文的朋友们不是孤寂无依、独自前行的。今天读到一篇文章名为“恋恋三岛”,估计是模仿侯孝贤的“恋恋风尘”。但是其中的一段富有力量的引文让我有强烈的共鸣,它代表了我部分的精神历程和追求,让我感动良久 ,这段文字选自于“午后曳航”: 当孤独嘹亮的号声划破晨曦初放的天空,吸满晨光的厚云低低下垂,远处响起呼唤我名字的尖锐声音要我为荣誉奋斗时,我必须一跃而起,独自启程。 22日:终于又回到了北大,回到了遍布于四周的大型的人文书店。于是天天留连于图书馆和那些人文书籍堆积如山的书店。这一年的出版物真是落英缤纷,让人目不暇接。 15日:香港的事情要到办理,使我一段时间之内不能安心读书,从这一侧面可见读书和做研究是多么不易的事情。 7日:我们家搬到了南部地区,北部地区如同被遗忘的角落,不仅没有太多的发展,有些角落我自己也多年不去了。今天偶尔走到了那条隐形的分界线,就跨了过去。转了弯才觉得20年前的那个我又回来了。星星点点的记忆,和那个再也无处可寻的小土坡又一次在生命中闪现了。北部的这条安静的道路尽管短暂却不断引发激荡的回忆,过去了,二十载的云和星霜,自己的世界从那个小山延伸到了远方的真正巍峨的群山,虽然不足道也是历史的变迁,点点滴滴的蒸发掉直到和我们有关的一切都归于平静。 8月 25日:今天去龙门宾馆买了上海到九龙的火车票,大约24个小时到达,停好几站,正好中国的南部地区很少去,可以沿路看看,增长见识。我在想,开学之后要进行新的语言的学习了,估计在下一年内是一个学期的基础梵文和一个学期的基础藏文,不知道我有没有时间呢,看来巴利文实在没有时间了。 24日:看完了《夏济安日记》,这样的学者在今日可能会被目为呆子吧,可是在当时,也许还平常。不过如果一个人如果只学习人文学科中的狭窄的几科,可能就会有感性过于发达而对现实无知的弊病吧。这本书数年前在北大图书馆里曾经翻过,这次在北大的6折书店里看到,因为其中的憨山大师的“梦游诗”而买下来: 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但见冰消涧底,不知春上花枝。 在北大的这个不起眼的小书店里,尽管旁边的道路上学生们来来往往,也不见有几个人进来看看,真正的买主是做学问的人,或者真正愿意读书的人。可叹在北大也是如此啊,难怪在复旦大学实在是找不到几个有规模的书店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