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种导致紧张的可能是对于目标太过于关注,比如说非常迫切地想要念佛功夫成片,想要早些练成这个功夫,于是强盛作意,导致紧张。这种情况导致的紧张,有可能会使得呼吸困难、喉咙不舒服、头部发紧,如果长时间紧张,还会导致内火上升、胸口发闷、口舌生疮等。解决的办法就是放松,不要对目标太过于期待。 第二、心中出现种种妄念,如何对治的问题。练习对准所缘时,会出现妄念的原因很多,这里就不去一一地分析产生的原因,有一法则可采用,就是一旦出现妄念,不对治,也不呵责等,以完全不予理睬的方法解决。因为一旦动念采取措施,那么此时心中所对准的所缘便由最开始安立的所缘,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此时便不能叫做依安立的所缘在修定,所缘已经转移,专注也无法完成,持续也没有了,此时便不能叫做在修定了。所以一旦出现妄念转引所缘的情况,采取的方便便是牢牢对准所缘,不被引转就好。另外,当妄念过多,甚至干扰了正常的修学,此时要注意检查自己的戒行、十善的落实、忏悔、布施等资粮是否具足。 第三,要正确地对准所缘。这里强调的是在一边做事一边兼修的时候,对准所缘的问题。修定的第一要素是对准所缘,或者所缘清晰,其次才谈得上专注和持续。动中练习的时候,由于专注力不够,一般人会失去所缘。正确的做法是对准所缘,并且不准起觉观心去反观是否在对准所缘,然后一边做事,一边关注于正在对准的所缘。动中修学定力的要件是所缘明确,专注是第一位,做事第二位,这样才是在修学动中定力。如果一边运动,但是所缘不清晰,只是在反观的时候才感觉有一个对象在对准,这样已经不是在对准自己所安立对象练习定力了。动中定力的练习很困难,其要领也不容易掌握,所以应该多花些时间来实践和领会。(文中最后部分还会谈及。) 修定是练心,没有快捷方式,唯一的窍门就是多抽出点时间出来反复地练习。需要智慧的地方就是所缘的确立和转折时机的发现,对于专注的提升,只能是多多练习了。 四、持续力的培养对于止观的修学,经典中向来都是要求诸弟子无间断而行: 比丘者,行则知行,住则知住,坐则知坐,卧则知卧,眠则知眠,寤则知寤,眠寤则知眠寤。 行、住、坐、卧、眠、寤,包含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所有身行。按照世尊的要求,修学佛法的弟子,必须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要用功不断的。同样的,诸佛菩萨在其他的经典中也做如是教导: 复次,若未来世诸众生等,虽不为求禅定、智慧,出要之道,但遭种种众厄,贫穷困苦,忧恼逼迫者,亦应恭敬礼拜供养,悔所作恶,恒常发愿,于一切时一切处,勤心称诵我之名号,令其至诚。亦当速脱种种衰恼,舍此命已,生于善处。 这是地藏菩萨的对如何持名念佛的教导,其要求就是“于一切时、一切处”,无间断地称诵地藏菩萨的名号。同样,在此经的后半部,地藏菩萨对于修学唯心识观的建议,也是要求不间断而行: 学唯心识观者,所谓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所有作业,悉当观察,知唯是心。 在基于前面所说的:安立了修定的所缘,也能够正确地对准所缘加以专注,剩下的便是于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保持专注,去练习定力的第三个要素:持续。对于能够于所缘持续且专注攀缘,这就叫做初步的一心。 云何一心?如是比丘若行步出入,左右顾视,屈申俯仰,执持衣钵,受取饮食,左右便利,睡眠觉悟,坐立语默,于一切时,常念一心,不失威仪,是为一心。 如《长阿含经》的定义,如果能够于所缘,于任何时候,都专注不散,这就是一心。由以上的道理,在建立实修的时候,应该做到从早晨醒来的一瞬间,保持正念,对准所缘,练习专注,同时开始一天的生活,这样一直持续到晚上睡着了为止,中间不应该有任何间断。 结合实际的念佛法门来说。持名念佛之初,由于所缘较粗,所以一般人都能够专注三五分钟,可是持续可能是一个很头痛的问题。此时有如下建议,可供参考: 第一,不能专注的原因是念力不足,容易忘失念佛之念。此时可以在自己的居住的周围贴上所念的佛菩萨的形象,以帮助在失去念佛之念后,迅速找回念头。如果方便,还可以播放与自己所念之佛号节奏、旋律一致的佛号,通过不间断播放的方式,来提醒自己不停地念佛。还可以在手上抓一个念珠,此时念珠不是用来计数的,而是用来起到提醒念佛的作用。通过身体的触觉、耳朵的听觉、视觉三方面提醒自己不要忘失念佛之念,对于初期念佛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辅助手段。 第二、专修和兼修应该同时兼顾。所谓的专修,就是不被打扰的情况下,专心练习禅定。兼修就是一边做事一边分心练习。专修的目的是为了兼修的时候也能比较好地兼顾念头不丢失。兼修的目的是巩固专修的成果,保持功夫不退转。如此兼修和专修应该同时进行,不令有一日一刻荒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