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知识及其演进 科学对于宇宙实相方面的认识和发展,近世纪来不断有极其重大的发现,对于宇宙的构成,有了更进步,更具体的认识,现在分两节来讲: (1)、对原子概念的演进:在十七世纪,人类对物质的认识,认为任何物体是由一种基本的,不可分的物质微粒所构成,这种物质微粒,称为原子,它的原义,就是“不可分的”。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道尔顿首创原子论,认为宇宙间一切物质,均由有限类的元素构成,元素是同类原子的集合,原子则不可再分。一九一三年,丹麦科学家波尔,经过实验而获得的结论:原子可以分为两部分,就是电子和核子,电子围绕着核子而活动,核子坚实而电子含有磁力线。电学专家法拉第描述原子的形状好似星鱼,身体小而手臂长,这一概念甚为重要,已打破原有的原子独立存在的概念,说明了物与物之间在互相摄拒、互相影响、相对存在,这与佛法内“诸法众缘生”的哲理可以会通。 一九○五年,爱因斯坦预测物质与能量可以互相转变,并认为极小的物质可以变成极大的能量。他把物质和能的关系立出一个公式 E=MC2,E代表能,M代表物质,C代表光速,C2就是光速的自乘,换句话说,物质乘光速自乘的数字,就是能。光速每秒 他的预测,已由原子分裂的成功而得到完全的证实,原子不可分裂之说终于打破了,确切地证实了物质和能可以互相转变的,而更重要的,把不可想像的假设——极小的物质变为极大的能量——化为现实。这是科学史上极端重要和具有革命性的发展。毫无疑义,对于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甚至整个历史,都将有深远的影响。 原子分裂及其它科学上的新发现,对于一般宗教来说,不啻投下了一枚原子弹,动摇了某些宗教的神造万物的理论基础。唯一的例外,就是佛教。科学的发展,不但不足以否定佛教的理论,而且替佛教的理论作了有力的论证。在二千多年前,佛经中就用“芥子纳须弥”来说明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收缩的时候,可藏之于芥子,释放的时候,可以大过须弥山,(最大的山,形容其大)释迦牟尼佛在过去讲法华经时,一坐就是五十劫,(劫是亿万年的长时间)这就是佛家对时空的体证。在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理论上,如果乘坐速度数倍于光速的飞机在太空飞行,时光同样能不流或倒流,看到过去世的种种事物,这种科学的时空概念,与佛家的时空体证正好相符。科学界的分裂原子,使极小的物质变成极大的力量,打破了原子不能分裂的理论;在佛教的理论上,如能打破“我执”,同样可以产生无可比喻的精神力量,不过物理上的力量可以看到,精神上的力量却是无法衡量的。用比喻讲,觉者破我执后所产生的大智慧与大慈悲,与物质界原子释放后所产生的光和热,极为相似。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