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说法因缘(2)

何谓如地?百谷财宝,一切仰之,施给养护,恩厚不薄,是地友也。 十三、‘礼贤下士’是领导者成功的要素,‘妒贤害能’则是失败之因。 在《四十二章经》中,佛陀说: 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污天,还污己身。

  何谓如地?百谷财宝,一切仰之,施给养护,恩厚不薄,是地友也。
  十三、‘礼贤下士’是领导者成功的要素,‘妒贤害能’则是失败之因。
  在《四十二章经》中,佛陀说:
  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污天,还污己身。贤者不可毁,祸必灭己。
  十四、尊师重道,古来为儒家所重。佛陀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中,对师徒之道尤有周全的指示:
  师弟之义,义感自然,当相信厚,视彼若己。己所不行,勿施于人;弘崇礼律,训之以道;和顺忠节,不相怨讼。弟之与师,二义真诚;师当如师,弟子当如弟子,勿相毁谤,慎莫含毒,小怨成大,还自烧身。
  十五、在佛经里,布施喻如农夫耕田,好的田地能获得丰收。同样的,多布施给贤德之人,能为大众创造更多的福利,为自己增添更多的福德。《四十二章经》中说:
  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
   ,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
   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
   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
  十六、端正姝好,这是人人梦寐以求的美事。所谓‘端正’并不单指色相的华美俊彦,而是包含从内在自然流露出来的威仪、庄严、安详、自在。《法句譬喻经》说:
  所谓端正,非色如华,贪忌虚饰,言行有违;谓能舍恶,根源已断,慧而无恚,是谓端正。
  十七、人人都希望有好名声,然而美名令誉并非凭空而来,佛陀在《六波罗蜜经》说,想要获得好的名声必须做到:
  不说他人过,亦不称己德,智照无自他,当获大名称。
  十八、财富是每一个人所追求的,世间最大的财富不是黄金、钻石,而是智慧、法财。佛陀在《正法念处经》说:
  宝物归无常,善法增智慧;世间物破坏,善法常坚固。若有顺法行,随人百千世;虽种种宝物,不能至后世。种种财宝物,则可强劫夺;王贼及水火,不能拔法财。
  十九、世间事,由小可以知着,防微可以杜渐,因此切莫以善小而不为,更不可以恶小而为之。佛陀在《法句经》说:
  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
  二十、在十法界中,人居于上升下沉的枢纽地位,而且由于人具有精进、忆念、梵行三种特性胜过诸天,所以历劫以来,诸佛都在人道中证悟成佛。太虚大师曾说:‘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学佛并不是渺不可及的事,将人做好,离佛也就不远了。怎样才算是将人做好呢?在《增一阿含经》中,佛陀说有五种非人:
  应笑而不笑,应喜而不喜,应慈而不慈,
  闻恶而不改,闻善而不乐。
  综观佛陀一生说法的因缘,如《大法炬陀罗尼经》说:‘为利一切世间,净世间眼,断一切非道而出现也。’又如《法华经》所载:‘我为如来,两足之尊,出于世间,犹如大云,充润一切,枯槁众生,皆令离苦,得安隐乐。我为世尊,无能及者,安隐众生,故现于世,为大众说,甘露净法。其法一味,解脱涅槃。以一妙音,演畅斯义,常为大乘,而作因缘。我观一切,普皆平等,无有彼此,爱憎之心。我无贪着,亦无限碍,恒为一切,平等说法。如为一人,众多亦然,常演说法,曾无他事,去来坐立,终不疲厌,充足世间,如雨普润。贵贱上下,持戒毁戒,威仪具足,及不具足,正见邪见,利根钝根,等雨法雨,而无懈倦。一切众生,闻我法者,随力所受,住于诸地。’
  佛法是世间的光明,是人类的救星。有缘得闻佛法,应如《大集经》说:‘闻法者,对说法人作医王想,作拔苦想,作说法甘露想,作醍醐想;说法者,对听众作胜解增长想,作愈病想。若说者与听者能如是用意,皆堪绍隆佛位,常生佛前。’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