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澄基:佛学四讲 上(3)

首先,让我来把人类的思想分析解剖一下:看看用人类的思想方式,是否能够得到‘尽所有智’。 我个人研究的结果,发现人类的思想有六大特性,或是六种不同的形式: 第一:人类的思想方式,是累积性的。 这是什么意思

  首先,让我来把人类的思想分析解剖一下:看看用人类的思想方式,是否能够得到‘尽所有智’。

  我个人研究的结果,发现人类的思想有六大特性,或是六种不同的形式:

  第一:人类的思想方式,是累积性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在儿童时代,父母教我们认字,认‘一个个’的字,例如一、二、三、四……长大一点,进小学,先生教我们一句句的句子;进中学,先生教我们读文章;进大学,我们研究论文,做论文。拿数学来讲,我们先学加减乘除,再学代数几何,三角微积分。我们学习的方法是渐进的,是一点点积聚起来的。亦即是我所谓累积性的方式。用这种累积性的方式,是否能得到尽所有智呢?当然是不可能的。不是因为知识太多了,我们不能全知道,而是因为我们求知的方法不对。试问用累积性的方式,怎能达到尽头呢?一点点的往上面堆,一点点的往多的聚,是永远也堆不到顶点,聚不到尽头的!

  第二:众生的思想方式,是有限性的。

  人类的心,只能在一个时间内,思想一件事物或几件事物,绝不能思想无限的事物。依佛教唯识学者的看法,人有八识,也就是说:人的心有八种不同的功能。这八种不同的功能皆有其先天的有限性。非将这八识澈底的改头换面,决不能成佛。这亦即所谓‘转识成智’。详情我们没有时间来谈了,总之,人类思想方式的有限性,是一个很普通的常识,显而易见,为大家所能了解和接受的。例如:人的八识,每一识的能力,都有其限度,每一个识,对诸法的认识程度,也都有限度。如普通眼识,只能见色法中的一部;色法中的无表色,就是普通眼识所不能见到的。以近代常识来说,普通眼及耳识,所能见到和听到的,只是某一段波长的颜色和声音,高波的色和声,就都看不见听不到了。鼻、舌、身三识,也是一样。至于第六意识,表面上虽较其他各识活跃锐利,实际上他的功能,也是很有限的。这也是心理学上的普通常识。第七识只缘假像的我,当然更属有限性的。至于第八根本识,是否有限一点,却颇费推敲。佛学家们,对这一点看法,颇不一致,我认为承认第八识的功能,在众生位,是有限的。恐亦不为太过;如果从大圆镜智之无限性,来看阿赖耶识,就很明显的反映出阿赖耶识的有限性了。

  第三:众生的思想方式,是矛盾性的。

  人生的苦痛,原是多端的,这千万种不同的苦痛当中,有许多苦痛,都是因了理智与感情的冲突所产生的。我们的情感,要我们这样做,可是我们的理智,却告诉我们不应那样做。人生的悲喜剧,无非是冷酷的理智,和热烈的情感,这两个导演冲突决斗之下的产品。可怜的人类,在这两大相反的激流冲激之下,真是尝尽了辛酸。如果我们说人生的经历,无非是情感和理智反复消长之纪程,亦不为太过。理智和情感,在众生的心中,是两个水火不相容的东西;一个是冷的,一个是热的;一个是先天本能的冲动,一个却是后天经验的观察(理性自有其先天性,此处仅就其与感情对比而言,故属后天经验界之成份多,而属先天纯理性形式之成份少)。众生心中的理智与情感,还有一个特性。就是‘这个冷的理智,和热的情感,不能在同一时间存在;理智到了高潮的时候,情感总是低潮’。例如:我们专心地思想一个数字,或哲理上的难题时,我们当时的情感总是很微弱的;可是当我们与人恋爱,或是吵架的时候,那也就是情感发挥到最高潮的时候,此时的理智,几乎是等于零的。试问天下有没有任何人在谈恋爱的时候,或是与人吵架的时候,发明过什么科学、或哲学的定理呢?因此我们证明理智和情感,这两个东西,在众生位时,有两个特性:一个是互相抵消性,一个是同时不并起性。以这样一个水火矛盾的心,怎能达到悲智无碍的佛境地呢?这是决不可能的事!说到这里,我给诸位讲一个笑话作比喻:要是西方的阿弥陀佛,也和我们一样理智情感互不并起的话,那就真正的不堪设想了。比方说:我们有紧要的事情,祈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说:‘善男子,请你现在不要祈请我,因为我现在理智偏胜,情感现在正在最低潮的时候;请你等到我情感到了最高潮的时候,再祈请我吧!’这样,岂不成了笑话了吗?

  大悲与大智并起,是诸佛的不可思议境界,也是我们佛教徒所努力的目标。上面的这一个比照,说明了一个最重要之点:——众生心识的内含是矛盾性的,用这个矛盾性的心态,是决不能成就圆满佛位的。

  第四:众生的思想方式,是颠倒性的。

  关于这一点,我想用一个比喻来说明它。

  我面前有一张桌子,静静地站在那儿。我们看不出这张桌子,有任何动态。换句话说:眼识告诉我们,这张桌子是静止的。可是我们的意识,却告诉我们说:根据科学的推理、与实验证明,这个桌子是时时刻刻在运动的。眼识与意识,及其他各识之间,其实是经常在那儿打架的。打架打得太多了,人类就养成了一种调协的本能,不求各识之间争斗冲突之是与非,只要各识能相安无事,各尽其能就算了!如果我们认真推敲,人类的心识,真是一堆乱糟,一篇糊涂帐!这种各识各自为政、各是其是的现象,我称之为‘颠倒性’。想来各位已经明白我的意思了。

  第五:众生的思想方式,是虚弱性的。

  人如果不能集中力量,来应付一切事,是很难成功的。力量集中,实在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力量分散,也是失败的主因。人类心识既有八个,这八个识,又各行其是,力量自然就分散了。我们工作最有效率的时候,也就是诸识集中力量,向某一问题进攻的时候。我们在应付一个大问题时,或遇见一个重大难关时,我们总是全神贯注的。普通人的心识力量,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是分散的或浪费了的;再进一步说:人的行动与思想,是都受‘习气’所支配的。无量的‘习气’或‘潜能’,都潜伏在含藏识之内,一遇机缘马上现行。于同一刹那,各识之种子,既皆能遇缘而现行,事实上也是诸识恒常并起,因此力量自然就会分散。诸‘智’同时并起,在‘佛位’是妙用功德,在众生位却成了过患,这是一个很奇妙的事情。佛教中有一个俗话:‘众生以菩提为烦恼,诸佛以烦恼为菩提。’话不要扯得太远,总之众生的心识,是衰弱性的,没有大力量的。要成就诸佛的大力用,以这个衰弱的心识形态,是绝对不行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