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佛经(4)

详称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三卷,不空译。 佛母大孔雀明王,又称为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大金色孔雀王、大孔雀明王、大孔雀王、孔雀明王、佛母明王,以能生诸佛神变之德为主,因此称为佛母,佛母乘金色孔雀,因此称为大


  
  详称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三卷,不空译。
  佛母大孔雀明王,又称为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大金色孔雀王、大孔雀明王、大孔雀王、孔雀明王、佛母明王,以能生诸佛神变之德为主,因此称为佛母,佛母乘金色孔雀,因此称为大金曜孔雀明王。
  内容叙述佛在只园,莎底苾刍为众破樵,为黑蛇所螫,不堪苦痛,阿难向佛求救,佛为他说大孔雀明王神咒而救之。
  佛母经有好几种译本,最流通的是不空的译本。
  
伽耶山顶经

  有四种译本:
  一、秦罗什所译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一卷,又称为伽耶山顶经。
  二、元魏菩提留支所译伽耶山顶经,一卷。
  三、隋毘尼多流支所译佛说象头精舍经,一卷。
  四、唐菩提流志所译大乘伽耶山顶经,一卷。
  内容叙述佛初成道在伽耶山时,最初文殊菩萨问佛发菩提心之深义,次应诸天子等交相请问,而文殊自答种种之菩萨道者。
  
尊胜陀罗尼经

  有五种译本:
  一、唐杜行顗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
  二、唐地婆诃罗译,佛顶最胜陀罗尼经,一卷。
  三、唐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
  四、地婆诃罗重译,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经,一卷。
  五、唐义净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
  六、宋施护译,尊胜大明王经,一卷。
  在这六种译本中,不空三藏的弟子法崇,就第三译佛陀波利本作疏二卷,流行於世。
  
提谓波利经

  
  有二部:
  一、提谓经一卷,真本。
  二、提谓经二卷,伪撰本。
  出三藏记集卷五伪经伪撰杂录第三:「提谓波利经二卷,右一部,宋孝武时,北国比丘昙靖撰。」
  唐高僧传一:「又有沙门昙靖者,以创开佛日,旧译诸经并从焚荡,人间诱导,凭准无因,乃出提谓波利经二卷,意在通悟,而言多妄习,旧录别有提谓经语同,但靖加五方五行,用石糅金,致成伪耳。」
  
大有经

  
  胜论六句义中之说大有句义者。
  仁王经上:「一切众生烦恼不出三界藏,一切众生果报二十二根不出三界,诸佛应化法身亦不出三界,三界外无众生,佛何所化,是故我言。三界外别有一众生界藏者外道大有经中说,非七佛之所说。」
  起信论:「若说三界外更有众生始起者,即外道经说。」
  良贲仁王疏中一:「若言界外有众生者,即是外道吠世史迦六句义中大有经说,非佛教也。」
  
观普贤经

  详称为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一卷,刘宋昙摩蜜多译。
  本经说观念普贤菩萨而忏悔六根之罪之法,与法华经之普贤劝发品相表裏,因此定为法华之结经,且天台修法华之忏法,全宗此经。
  疏注如下: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义疏科一卷,失名。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义疏二卷,宋本如述,处咸续解。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笺注,丁福保注。
  
华严经

  
  详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本经为佛成道后第一次说法,於大乘中最为宏博。「大方广」为所证之法,「佛」为证此法理之人,「华严」二字为喻此佛者,因位之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故称为华严。
  华严经相传由文殊菩萨与阿难结集,经龙神收入龙宫,后来龙树菩萨入龙宫见之,有上、中、下三本,下本十万偈,中本四十九万八千偈,上本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龙树受持下本,流传於阎浮提,中国所翻译的三种,都是从下本抄略出来的。
  华严经的译本有下列几种:
  一、东晋佛驮跋陀罗译本六十卷,称为六十华严。
  二、唐实叉难陀译本八十卷,称为八十华严。
  三、唐般若续译四十卷,称为四十华严。
  
理趣经

  
  又称为般若理趣经,大乐金刚不空真言三摩耶经。
  有关的著述有:
  不空译的理趣释二卷。
  日本弘法的理趣经开题五卷。
  亮典的纯秘钞三卷。
  金刚智所译的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一卷,也简称为理趣经,那是般若经的异译本。
  
四品法门经

  一卷,赵宋法贤译。
  经说法有四品类:
  一、界法,六界十八界等也。
  二、处法,十二处也。
  三、缘起法,十二缘起也。
  四、处非处法,道理非道理也。
  了此四品类,则为智人,不了则为愚人。
  
十二部经

  
  一切经分为十二种类。
  一、修多罗,指契经。
  二、只夜,指重颂。
  三、伽陀,译为讽颂。
  四、尼陀那,译为因缘。
  五、伊帝目多,释为本事。
  六、闍多伽,译为本生。
  七、阿浮达摩,又称为阿毘达摩。
  八、阿波陀那,译为譬喻。
  九、优婆提舍,译为论议。
  十、优陀那,译为自说。
  十一、毘佛略,译为方广。
  十二、和伽罗,译为授记。
  这十二部中,修多罗与只夜及伽陀三者,为经文上之体裁,其余九部从经文所载之别事而立名。
  
中论

  
  详称中观论,四卷,龙树菩萨造,青目菩萨释,姚秦鸠摩罗什译,三论之一。
  中论主张最彻底之中道,破空破假,进而并破执中之见,说八不中道,即无所得之中道,而为般若思想者也,书中分为破因缘品,破去来品,破六情品,破五阴品等二十七品。
  受中论影响而产生的作品有:
  一、顺中论二卷,中阿僧佉释,瞿昙般若译。
  二、般若灯论释十五卷,分别照明菩萨释,波罗颇迦罗译。
  三、大乘中观释论九卷,安慧释,惟净等译。
  以上皆为中论之异出,XZang也有中观学派二系统。
  
唯识二十论

  
  一般称为二十唯识,一卷,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
  唯识二十论由偈颂之数而命名,论中共有二十一颂,后一颂为结叹,并非表明宗义。
  有三种译本:
  一、后魏般若流支译,题为唯识论或楞伽经唯识论。
  二、陈真谛译,题为大乘唯识论。
  三、唐玄奘所译的二十唯识论。
  注释有唯识二十论述记,二卷,唐慈恩作,以玄奘译书的旨趣,解释唯识二十论。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