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应有的认识

有生必定有死,新生的喜悦常常令人忘记死亡的哀恸,人间也不知这边生命的结束原来是那边新生的开始。在这一生一死之间,只知道自己的悲伤,而忽略了关怀临终者的身心状况。因此,如何使临终者

有生必定有死,新生的喜悦常常令人忘记死亡的哀恸,人间也不知这边生命的结束原来是那边新生的开始。在这一生一死之间,只知道自己的悲伤,而忽略了关怀临终者的身心状况。因此,如何使临终者获得良好的身心照顾,是死亡的尊严,也是‘生权’的重要课题。
  临终关怀的主要目的,在使临终者面对人生最后阶段,能认识死亡并接受死亡,心中不生忧怖苦恼,进而安然面对死亡,并不一定要以延长寿命或苟延残喘为目标。临终关怀同时也给予家属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协助他们度过此一生离死别的时刻。因此,佛法对临终的常识,成为临终者与家属双方最佳的心灵救护。
  佛教最早的临终关怀机构,是设在印度祇洹精舍的‘无常院’,目的在使病患能兴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想,这是根据弥陀净土法门的思想而来;中国的禅林更设有‘安乐堂’或‘涅槃堂’、‘喜乐塔院’、‘安养中心’等,内设堂主,职司看护病僧的工作;现在的寺院则设有‘如意寮’或‘安宁病房’,专为病患服务。此外,《十住毗婆沙论》的〈解头陀品〉、善导所著《观念法门》及道宣的《四分律行事钞》之〈瞻病送终篇〉,也对临终关怀有明确的记载;今日日本田宫仁甚至提倡‘毗诃罗’,作为佛教社会福利的末期护理中心。这些机构展现了佛教对生命的爱护及对死亡的尊重。
  现代临终的关怀,有莲花临终关怀基金会、安宁照顾基金会等。此外,各医院设有安宁病房,如:台大医院、马偕医院、荣民总医院等,组织更为庞大,结合了医师、护理师、营养师、药师、物理治疗师等成员,藉以减轻、缓和病人身体的痛苦;并有社工人员、宗教人士的加入,令患者消除恐惧死亡的心理,更由于宗教的力量,能使临终者得到安慰和引导。
  临终关怀是帮助病人有尊严的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因此,在护理的时候,应注意以下的事项:
  
   一、认识临终病人的心理变化
  临终者所面临的情绪变化各有不同,家人、义工、慈善人士、宗教师等,都应该要了解,而给予适当的协助。如:
   1.恐惧,要设法使临终者心生喜悦,无诸恐惧颠倒。
   2.愤怒,要安慰临终者,使情绪平静,万缘放下,不生爱憎。
   3.罪恶,让临终者不要有罪恶感,教他念佛可以消除罪障。
   4.不舍,劝导他对世间的亲人、财物不生贪恋之心。
   5.担心,让病患者放心,不必挂念闲杂人事。
   6.无助,让他知道很多亲人朋友做他的精神支柱。
   7.自暴,鼓励他坚定信心,念佛必生极乐国土。
   8.孤独,不要让病患者感到病床上的孤独。
   9.沮丧,病患者即将离世时,若有沮丧、无奈,应给予适当的安慰。
   10.无知,告诉他将到清净安乐幸福的国土,让他知道未来有无限的希望。
  
   二、正视临终病人的需求
  从事临终关怀者,应为每一位病人制作恳谈资料表,以了解其个别的需求与愿望,或从观察而得知其所求。例如:
   1.希望明白病情。
   2.希望获得别人宽恕。
   3.了解宽恕他人。
   4.希望别人对他的关怀。
   5.与亲友见面。
   6.对生命的了解。
   7.宗教信仰的渴求。
   8.后事的安排。
  
   三、给予临终病人的协助
   1.以关心的态度专心倾听他诉说。
   2.让他所爱的人适时给予关怀,并陪伴身旁。
   3.尊重病患者的宗教信仰。
   4.讲说忏悔得救的故事及道理。
   5.安排法师或宗教人士与其谈话,或为其开示说法。
   6.尽可能满足他心里的希望。
   7.共同讨论他心中的愿望。
   8.告知医师,减轻病者肉体痛苦,保持神识清明。
   9.帮助病患及其家属维持正常生活型态,以及预备后事。
   10.保持病人心理的平和。
   11.为他助念,使之提起正念,安然离去。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