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世人不知布施有报无报,而行少施,得生天上,受无量乐,方更悔恨,悔不广施,如钦婆罗后得大价,乃生欢喜。施亦如是,少作多得,尔乃自庆,恨不益为。
昔有一小儿,陆地游戏,得一大龟,意欲杀之,不知方便,而问人言:“云何得杀?” 有人语言:“汝但掷置水中,即时可杀。” 尔时,小儿信其语故,即掷水中,龟得水已,即便走去。 凡夫之人亦复如是,欲守护六根,修诸功德,不解方便,而问人言:“作何因缘而得解脱?” 邪见外道、天魔波旬,及恶知识而语之言:“汝但极意六尘,恣情五欲,如我语者,必得解脱。” 如是愚人不谛思惟,便用其语,身坏命终,堕三恶道,如彼小儿,掷龟水中。 《百喻经》中的故事,篇幅虽短,却生动有趣,长期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流传不衰,在文学史上亦有其重要地位,近代鲁迅先生曾出资在金陵刻经处刻印此经。另有不少人将其中的故事白话化,使其影响更加深远。 《出三藏记集》卷九康法邃所作《譬喻经序》载:“譬喻经者,皆是如来随时方便四说之辞,敷演弘教,训诱之要。牵物引类,转相证据,互明善恶罪福报应,皆可寤心,免彼三涂。如今所闻,亿未载一,而前后所写互多复重,今复撰集,事取一篇以为十卷,比次首尾,皆令条别。趣使易了,于心无疑。愿率土之贤有所遵承,永升福堂,为将来基。”由是可知,运用此等譬喻教训,可增加学者对教义的理解,是弘法布教者的最佳教材。 譬喻是“因类取譬”,因此广泛涉及当时的器物、植物、动物、社会习俗及政治制度等。所以除了直接的文学价值和弘法效果外,我们还可以从其资料中了解佛陀时代的种种环境,而对某种教说的产生有较充分的证据,扩展研究视野。 僧伽斯那主张读《百喻经》者应着重领会故事中所隐喻的道理,一如经末偈语所言:“如阿伽陀药,树叶而裹之。取药涂毒竟,树叶还弃之。戏笑如叶裹,实义在其中。智者取正义,戏笑便应弃。” 本经收录于《高丽藏》第三十册、《碛砂藏》第二十八册(二卷)、《龙藏》第一0七册、《卍正藏》第五十册、《大正藏》第四册。坊间亦有单行本流通。 又与本经编纂目的相同的经典,计有: □《杂譬喻经》:又作《新譬喻经》。后汉支娄迦谶译,一卷,共集录十二则譬喻。 □《杂譬喻经》:失译,二卷,共集录三十二则譬喻。 □《旧杂譬喻经》:又称《杂譬喻集经》、《杂譬喻经》、《旧杂譬喻集经》、《集譬经》。吴天竺三藏康僧会译,二卷,共集录六十一则譬喻。 □《杂譬喻经》:比丘道略集,一卷,共集录三十九则譬喻。 □《众经撰杂譬喻》:鸠摩罗什译,比丘道略集,二卷,共集录四十四则譬喻。 另有单译的譬喻经,如: □猘狗经:吴支谦译,一卷。 □群牛譬经:西晋法炬译,一卷。 □大鱼事经:东晋竺昙无兰译,一卷。 □譬喻经:唐义净译,一卷。 □灌顶王喻经:宋施护译,一卷。 □医喻经:宋施护译,一卷。
□试以譬喻故事说明布施果报。 □试以譬喻故事说明持戒的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