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禅定的止观双运(寂雯)(3)

第六:寂静。寂静是由“正知力”摄心入定,到了这个阶段,已经断灭了厌修的情绪,更精进了。这时候已经不会说是不愿意习修,非常自觉自愿地习修,这种厌修的情绪,一丝都不会生起来了,刚才还只是说乐于修止,可能


  第六:寂静。寂静是由“正知力”摄心入定,到了这个阶段,已经断灭了厌修的情绪,更精进了。这时候已经不会说是不愿意习修,非常自觉自愿地习修,这种厌修的情绪,一丝都不会生起来了,刚才还只是说乐于修止,可能有时候还是会生起厌修的情绪,到了第六阶段的时候,就是厌修的情绪已经完全消失了,很乐意,心更寂静了。

  第七:最极寂静。由于“精进力”的鞭策,持续不懈,定力易增,而且自主的情绪能力增强,座中能够断除贪欲、忧凄昏沉等各种情绪,在座中的时候,就可以已经断除这种情绪了。

  第八:专注一境。由精进力的勤修不懈,到了此阶段的时候,就能够任意入定,虽然偶起杂念,但是起的时候,就马上灭了,已经没有起灭这个分别,起的时候就是灭掉的时候,起已即灭,这是第八住心。

  第九:等持。等持是由于不断的习修的“串习力”,就是精进努力地去习修,同时就提起正知正念,由于这个不断勤修的“串习力”,定力已经达到非常纯熟的程度,不需要刻意摄心,就可以随时随意地入定,这个时候就没有要摄心的这个感觉了,不需要去念咒、结印、观相了,因为心本来就寂静。

  那么在以上的这九种阶段中,听闻力、思维力、忆念力、正知力、精进力、串习力这六种力量是使我们的修止能够得以按次第顺序来进行的一个保证,至于这六种力是怎样使我们能够按次第来得以顺利进行,那只有在座习修各位在具体操作中才能够知道。

  以上我们所说的这九等住心里,在第一个阶段和第二个阶段的时候,由于我们习修的人散乱多、定力小,需要用力摄心,所以我们又称之为“力励运转作意位”,由于它是在这个阶段的时候我们行者散乱比较多,定力很小,经常地要用力摄心,所以把它称为力“励运转作意位”;

  而到了第三、四、五、六、七这个阶段的时候,虽然能够持续地入定,但是定心还是有散乱、掉举。因为还会经常被散乱和掉举等把它打断,所以又被称做“有间缺运转作意位”。

  到了第八个阶段,虽然仍需要鞭策其心,但是这个时候的散乱、掉举已经不再是障碍了,因为这个时候已经专注一境了,而且虽然有杂念,但是起已即灭,所以散乱、掉举已经不成为其障碍,而且定心能够恒常相续,所以又称为“无间缺运转作意位”。

  到了第九个阶段,这个时候定力已经相当地纯熟了,已经到了不需要刻意摄心,就能够随意入定,达恒久不动之境界,所以又叫做“无功用运转作意位”。

  以上给大家讲解这个九等住心,以及次第作意位的这四个阶段,目的是让大家在禅定的过程中有一个对照的过程,大家可以根据这以上所讲的阶段,第一是可对照自己习修到那个程度了,二是对照自己还缺什么,能够有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可是在习修的时候不要执著于这九个阶段,拼命的要把自己去对号入座,把它变成一种非常生硬的东西,那样的话,我们很快就对禅修就会失去信心了,本来禅修是一种非常自然、放松的状态,不要搞得非常紧张。

  在这里要给大家引进一个概念,就是“奢摩他”的界定,什么是“奢摩他”?怎么样就叫达到“奢摩他”?

当习修的人,达到了第九个阶段“等持”,能够不需要用功就能够随意入定了,而且能够经常恒久不动,达到这个境界的时候,虽然能够长时间的入定和定心相应,具备“心一境性”,但是如果在这个阶段,并没有得到“轻安”那么仍属佛教所讲的低层次的“欲界定”,还没有达到“奢摩他”的境地,也就是说必须要达到第九等住心,同时又有“轻安”的生起,那么才叫达到了“奢摩他”。“心一境性”和“轻安”是判断是否达到“奢摩他”的两大标准,如果说你只有“轻安”的生起,但是又没有“心一境性”也不叫“奢摩他”;如果你只有“心一境性”,但是又没有“轻安”,也就不叫“奢摩他”。

  “心一境性”就是摄心一境的定性。

  “轻安”它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叫做“身轻安”,一方面叫做“心轻安”,这两部分的轻安缺一不可。“身轻安”就是指入定的时候自然有一种气从身中生起,渐渐的溢满全身,身体变得极为的舒适、快乐和轻松坦荡,自然;“心轻安”就是指在入定的时候,心如止水一般宁静无波,安定愉悦,自然的摆脱了贪欲、嗔奎等不良情绪的影响。那么在轻安生起的时候,一般情况都是身轻安和心轻安同时生起,心轻安的时候,身轻安就会生起,那么在身轻安的时候,心轻安也会更在增长,会感觉到更加的寂静,更加宁静。

  在《摩诃止观辅行》里,它给大家作了一个描述,用“八触”来描述坐禅的时候,身体的一种觉受。

  “八触”,是指在座禅入定后身体上所发生的八种感觉。它产生的原因是心境的转性。

  我们学过密法的修身理论,在密法里把我们人的身心层次分成了三层,粗身、粗心;细身、细心;还有最细微风、心三层,那么我们在修定的时候,因为我们心意转变成细心、最细微风心,由于心意的转细而引起了组成自己身体的诸大元素——地、水、风、火,由粗转细,引起了我们身的变化,那么身就由粗身、细身到最细微风。到了最细微风,由于这个诸大元素从粗转细,它发生了质变,引起了我们身体上的感受,由粗转细,发生质变,产生了“八触”。

  “八触”分别是:动、痒、轻、重、凉、暖、涩、滑。禅定的时候,经常会有这八种感觉发生,但是要注意一点,当这八触发生的时候,每一触必须同时具备十种功德,如果它不具备这十种功德就不是佛家所讲的“正八触”。练气功也会有觉受的生起,但它不是佛家所讲的“正八触”,所有这“八触”的每一种触的感觉发生的时候,它必须有同时有十种功德表现,就是佛家所讲的“正八触”。

  哪十种功德呢?就是:空、明、定、智、善心、柔软、喜、乐、解脱和境界相应。

  在《摩诃止观》中给我们这样的解释:

  空:是指自觉虚豁无碍,感觉到虚空的没有障碍的一种东西,虚豁无碍;

  明:是指定心明净皎洁;

  定:是指一心安稳,无有散乱;

  智:是指对心智境定的益处,没有疑惑;

  善心:是指心自然地具有惭愧敬信,感觉到一种惭愧和敬信,就是对佛陀生起一种崇敬和信仰;

  柔软:是指心具有自主性,不粗犷浮躁,不是指身体的柔软,不是说“我怎么入定的时候身体很软”,不 是这个软,柔软是指你的心,它作了一个形容,是指你心处的那个境界,是指心具自主性,不粗犷浮 躁,就是心已经调和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