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禅定的止观双运(寂雯)

金刚禅定的止观双运 (寂雯 著) 习修禅定,是佛法的一个特质,我们在六度法门中有一度叫禅定度散乱。禅定对我们习修者,可以带来的利益可以分成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入世间来看,禅定可以断除

金刚禅定的止观双运  

(寂雯 著)

  习修禅定,是佛法的一个特质,我们在六度法门中有一度叫禅定度散乱。禅定对我们习修者,可以带来的利益可以分成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入世间来看,禅定可以断除我们的烦恼,可以使我们获得平静的心灵,获得快乐的生活

  另一方面, 从出世间看,禅定可以使我们得定开慧,转识成智,即身成佛;

  一直以来,我们大家为了止息痛苦,寻找快乐,每个人都想过快乐的生活,结果大部分的人都在竭尽全力去追求身外之物,以为金钱、地位、名利会给我们带来快乐,然而,事实上是这样的吗?可能不尽然,这种快乐即便是有,也是一瞬即逝的。接之而来的就是因为不足而形成的更大的苦恼,我们的一辈子痛苦如影随形,仍然摆脱不了,佛陀告诉我们快乐与痛苦的根本并非取决于外在世界,而是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心,如果不了解这一点的话,永远都不可能如愿以偿地得到真正的快乐。而且仍是徒劳无功地把精力和希望投入到对外在世界的诉求上。对外在世界的诉求,最终给自己带来的往往都是不快乐的因素,而真正能够使自己快乐起来的,实际上就是向自己的心中去求证,

  我们所学习的禅定就是和心有关,他就是要教会我们怎么样用我们的心来寻求我们内心的快乐,从而获得一种真正的幸福。禅定是佛学的一个特质,也是佛法的宝贵之处所在,因为佛法的这种可操作性---也就是可以通过行者自己的身体力行的操作来达到目的,所以佛法也成为我们人类最宝贵的一项精神财富。

  那么作为我们一个学佛人,如果我们没有学会掌握正确的禅修方法以及学会处理在禅修时遇到的各种问题,那么,我们就不能够真正品尝到佛法的甘露,也得不到佛法的法力加被,今天的课就是教给大家一个禅修的方法,全面地论述金刚禅定的止和观的两个部分,以及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对治方法。

一、 禅定的真正内涵

  什么是禅定?

  禅定也称瑜伽或禅那,禅那也可喻为静虑或思维修。

  金刚禅定就是以金刚法的三密相应为修持形式,故名为金刚禅定。它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止和观,也叫寂定和思虑,止观双运为其法。

  那么什么是止呢?止,梵语为“奢摩他”,即三摩地,我们经常在看特别是看《菩提道次第论》的时候,里面有“奢摩他”这三个字,实际上指“止”,即心一境性,海空上师在《开示心要》这样定义“止”:“指心持续专注一境而寂定不动,其心寂止之处,心得凝住,依止于定,此定即是凝心住处,故名奢摩他。”

  止,可以称息内,就是使我们的心平息下来,不受杂念的纷扰,如同平息水面上的波纹,我们把称之为“止”。

  观,在梵语里称为“毗婆奢那”,即正观察力,指用如实的智慧观析真实。我们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个阶段我们把它叫做“慧观”,就是用产生的正智慧如佛一般的知见,如同透过平静的水面透视水底世界。即用缘起性空的真智去破除轮回的根本(我执)而证入涅磐。

  另外一个阶段叫做“胜观”,是在慧观的基础上产生了轻安而成就“毗婆奢那”。如果我们产生了佛陀一般的正智慧,并且学会了用这种正见来分析宇宙世间的一切真相的时候,在慧观的基础上产生了“轻安”,这个就是无法用语言所能够描述的,那么就成就了“胜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毗婆奢那”,如佛一般智慧分析、透析宇宙的真如实相。

  止和观被称为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止和观必须兼修,使止观的势力平均,才能了明真义,如果只是修止不修观,那么就不能够得到断无明的智慧,不能够究竟圆满;但是如果只修观,不修止,那么已经修得的止,也容易退失,当遇到烦恼障碍的时候,不知道去怎么样去对治,已修得的止也容易退失,因为我们的心不能寂定,那么观也就不能成就了,所以止与观必须是势均力敌的,也就是说两个必须是同时进行的,缺一不可。

  那么对于我们学修者来说,对初修禅定的人,重点在与如何去“止”,此时他心中是乱的,这个时候,首先要做的是怎么样去收回自己的乱心,怎么样让水面平静下来;对于久修禅定的人来说,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去“观”上,这个时候,虽然心已经静了,但是如果说,不能产生如佛一般的智慧来分析对治所遇到的障碍和烦恼,学修就不能够进步,使禅修不能够继续进行下去;而对一个训练有素的禅修者,这个时候的重点,即不在止,也不在观,而在于如何将止和观两个方面,能够在同一层面上技巧性地把它结合在一起,这需要一个技巧性,是非常有实际操作性的,每个人因人而异,这就需要一定的技巧。当然,这都需要有丰富的禅修经验的上师的指导,还有我们自己脚踏实地地实修实证。

  佛法的实践方法虽然是各异的,可以有这样那样的方法,但是我们如果从止观这个方面来看的话,我们可以把这个路径归为两条:

  第一条,从修止上入手,也就是说从这个修证我们的心的平静来入手,先得心一境性和轻安,达到三摩地,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了明真义,证得空性,使止观双运以得成就,这是一条路。就是先从止上入手,先让我们的心静下来,那么在寂定的心中,逐渐地产生佛的智慧,然后再用佛的智慧来观析,在此基础上成就毗婆奢那,然后能够证的空性,止观双运,得以成就。

  第二条:从修观上入手,从观修上达到通达无我的正见,由我们的正观察力也就是刚才我们说的慧观,而引生轻安,随着观而达到轻安,得心一境性,然后还是止观双运,得以成就。

  这是两种不同的方法,前一种比较适合于烦恼、障碍比较多的,心比较散乱的习修者;后一种比较适合有一定禅定基础的,而且心相对来说比较清静的这一类习修者。鉴于目前我们大多数的人,都属于第一种,所以我们所进行的金刚禅定,采取的方法,就是从修止上下手,首先来摄受我们散乱的心,用三密相应的方法,以咒印观挟持住我们散乱的身口意,得心一境性及轻安,入三摩地,得定开慧,以般若对治烦恼,并且通达无我的正见,止观双运,成就佛果。

二、金刚禅定的修止。

  金刚禅定的修止就是用三密相应的这种方法来摄心于所缘之境,使用这种方法来摄持我们的散乱的心。海空上师在《开示心要》里讲:“金刚禅定的修止,它的目的就是从有相瑜伽入无相瑜伽,无上瑜伽,生起次第入圆满次第,于专一瑜伽以入于离戏瑜伽、无上瑜伽、无二瑜伽、无修瑜伽四大法位中,摄于三密瑜伽旨趣,直入三昧地”。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