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讲义(畅怀法师)(13)

须知道父母未生之前既无此身,而今亦毕竟无有此体,其身不过是从妄而生,从妄而死,生灭如空花水月,求实了不可得。 永嘉大师云:“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迷则有人生世界,悟则依正二报皆空。既然一

    须知道父母未生之前既无此身,而今亦毕竟无有此体,其身不过是从妄而生,从妄而死,生灭如空花水月,求实了不可得。
    永嘉大师云:“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迷则有人生世界,悟则依正二报皆空。既然一切均为幻妄,又何必于妄上起贪生爱,造诸恶业,随其业力,堕诸恶趣。
    古德说:“贪瞋爱欲,能润其身,身为苦本。”
    所以欲想脱离痛苦,必定无身;欲想无身,必求无生;欲求无生,首断其爱;欲断其爱,必修九想观法。九想观法修成,便能转凡成圣。
    M .八念法
    行者由于修习观门,则能生出八念法。
    佛为甚么要说八种念法?因佛弟子端身静坐,善修九想观后,甚觉内外不净,而生厌患之心,并作是念:“我为甚么负荷此不净物,如以薄皮包屎尿之囊?”作此念已,顿生警怖。凡事心不动,则魔无奈何,现今心生恐怖,魔便乘虚而入,即作种种恐怖事,恼乱行者,欲破其道。因此,佛于细说九想观后,又说八种念法,令行者不生恐怖。
    一、念佛
    佛有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辩、慈悲喜舍、十八不共法,神通广大,功德无量,放大光明,遍照十方。佛是天中天,圣中圣,三界导师,四生慈父,能度十方一切众生,是我大师,常护念我,我为甚么生畏?一心念佛,恐怖即除。
    二、念法
    法有二种:一是佛所说的三藏十二部及八万四千法门。二是佛所说的法义。即持戒、禅定、智慧、八圣道、解脱果、涅槃等。
    若人得佛法印,便能通达无碍。
    佛法印有三种:一是诸行无常印。即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先无今有,今有后无,生灭相续,如灯焰,如水流。二是诸法无我印。诸法从因缘生,因缘生法,本无自性,无主无作,无知无见,也无造业者。三是涅槃寂静印。了知因缘无自性,万法当体即空,空则无我无相,无生无灭,三毒之火顿息,其法既能除诸热恼,我修是法,有何畏惧?一心念法,恐怖则灭。
    三、念僧
    僧是佛的弟子,即菩萨,辟支佛及声闻,一切圣众,具足禅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应受人天恭敬供养。如世间富贵豪势之人,为人所尊敬,佛弟子众,亦复如是,有净戒、神通、智慧、财富、解脱、解脱知见势力之故,应受恭敬礼事。三乘圣众,乃真佛子,正智无量,能救苦难众生,彼是我的伴侣,有甚么要害怕?一心念僧,恐怖即消。
    四、念戒
    戒有二种:一是有漏戒。二是无漏戒。
    有漏戒也有二种:一是律仪戒,律仪戒能令诸恶不起。二是定共戒。定共戒与禅共生,得四禅定,身口所作自然止恶防非。
    无漏戒能拔除诸恶烦恼根本。
    戒为一切善法之所住处,如百谷皆依地而生,我能持戒,心自清净,不浊不乱,为佛所赞,我为甚么生惧?一心念戒,恐怖便止。
    五、念舍
    舍有二种:一是施舍。二是舍诸烦恼。
    施舍也有二种:一是财施。即将财物布施一切众生,而布施可获大乐果。二是法施。即将佛所说的三藏十二部经,以清净心,为众生说,令其离苦得乐,舍诸烦恼。烦恼是障道法,应以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念我舍财、舍法、舍诸烦恼有大功德,我为甚么要生恐惧?一心念舍,恐怖即息。
    六、念天
    所以能生天者,皆由修福培德,受持禁戒,听闻善法,喜修布施,增长智慧,我既有此五法,我欲生即得生,由于天福无常,我不欲生而已,是故欢喜言天,我为甚么要生畏惧?一心念天,恐怖便失。
    七、念数随
    数法既成,息既虚凝,心相则细。依随修习,心息相依,意虑怡然,粗心既伏,不缘外境,其心自然不动,一心念数随,恐怖则停。
    八、念死
    死有二种:一是自死。二是因他死。
    常念此身,不是被人杀死,自己也必会死。于一切时皆有死的可能,或胎中死、或生时死、或幼年死、或少年死、或青年死、或壮年死、或老年死,修行人不可于须臾顷生信不死之念。佛在世时,诸比丘曾白佛:“皆言我能修死想观,有说人生难保七年,有说不保七日,有说今日不保明日。”佛呵斥说:“皆是放逸之人。”后一比丘白佛:“我于入息不望出,于出息不望入。”佛赞:“这真是修死想观者。”由此可见,此身既然早晚必有死,如何为它而生惧?一心念死,恐怖即歇。
    N .十种观想
    端坐修观门时,可以生出十种观想。
    本在干慧地时,已经修到九想观,至烦恼降伏后,则更进修无常、苦、无我三种观想,以破凡夫外道的六十二见,从而步入见道位,而证初果。然后再修食不净,不可乐,死想及不净之四种观想,以断贪瞋痴之迷惑,入修道位,而证三果。进而再修断、离、尽三种观想,则破色界及无色界之见思烦恼,入无学道,而证四果。以是修九想观后,更要修十种观想。
    一、无常想
    行者观一切有为之法,迁流变化,生灭不停,生时无所从来,灭时无所去处,故名无常。
    无常法有二种。一、世间无常。二、众生无常。
    世间无常。世间是人的依报,如山河大地,花草树木,国土房舍,台椅衣柜等,无一不有坏相,如风中灯、险岸中树、漏器盛水,终归磨灭。
    众生无常。众生是人的正报,乃五阴四大和合而成,古往今来一切众生,不论男女、穷富、国王、天神,乃至罗汉、菩萨、佛陀,神通广大,智慧无量,而今何在?古德云:“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古今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人生如吹尘、如流水、如风中灯、如幻如化,不可取、不可着,一切法不可得。如吾人一念中有六十剎那,一剎那中,又有九百个生灭,既有生灭,必有异住,如是则于一念中具有五万四千个生住异灭。但于生时,不得有住异灭;住时又无生异灭;异时则无生住灭;灭时更无生住异。由于四相,各有差别之故。若生中果无住异灭,则住异灭从无因而生。如生中有住异灭,则生即是住异灭,住异灭即是生,四相应该无有差别,以是之故,说生中有住异灭既不可,说生中无住异灭也不可,住异灭中有生无生亦复如是。若人了知一切有为之法,有生住异灭既不可得,无生住异灭也不可得,则四相皆空,四相既空,诸法无常也不可得,如是观想,则可断除三界见思烦恼,获证圣果。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