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讲义(畅怀法师)(17)

八、白胜处 见白色如珂雪,行者勇猛修观,忽见白色照耀,胜于背舍八色光明,八色光明虽胜,知是镜中像,故不起贪爱,名为白胜处。 行者入第四禅时,念慧已经清净,将以上四种色,可以转更光显,如妙宝光,胜于前色

    八、白胜处
    见白色如珂雪,行者勇猛修观,忽见白色照耀,胜于背舍八色光明,八色光明虽胜,知是镜中像,故不起贪爱,名为白胜处。
    行者入第四禅时,念慧已经清净,将以上四种色,可以转更光显,如妙宝光,胜于前色。又用不动智慧炼此青黄赤白四色,少能成多,多能成少,转变自在,而且欲见即见,欲灭即灭,故名胜处。又者,以前见此胜色,烦恼未断,法爱心生,今断法爱,则知此色,乃从心起,故不生取着,是以将八背舍,转名为八胜处。
    Q .十一切处
    修八胜处之后,还要修十一切处观。
    十一切处即是一青、二黄、三赤、四白、五地、六水、七火、八风、九空、十识。以此十色,包括一切万事万物,作为一个对象,而起观照。
    前八胜处,但观少色,胜八背舍,如阎浮提王,唯一胜天下。十一切处,则能遍满缘故,又胜于八胜处,如转轮圣王,遍胜四天下。若此三种观行具足,禅定功夫必能成就。
    一、青遍一切处
    前背舍胜处中,虽有八色光明,但是所照非广,未能普遍,是以不得受一切之名。今则不然,行者于禅定中,还取八背舍与八胜处之青,以成就自在胜色。首用念清净心,取少许青色焰相,犹如草叶之大,一心系缘其中,当与少许青色相应之后,次以观心运此少许青色遍照十方,功夫纯熟,则见光明随心普照,此时见诸世界皆是青色,遍满停住不动,犹如青色世界,故名青遍一切处。
    二、黄遍一切处
    行者于禅定中,仍取八背舍与八胜处中所见黄色,作为所观之境,首从少许黄色观起,与此黄色相应之后,进而运此黄色扩至一切处,久之即见光明,随心普照,故名黄遍一切处。
    三、赤遍一切处
    行者于禅定中,仍取八背舍与八胜处中所见赤色,从少许赤色观起,渐令遍照十方,故名赤遍一切处。
    四、白遍一切处
    行者摄心用念,再取八背舍与八胜处中所见白色,从少许白色观起,渐运白色遍照十方,故名白遍一切处。
    五、地遍一切处
    行者心无分散,仍取八背舍与八胜处中所见地色,重新起观,渐令地色遍照十方,故名地遍一切处。
    六、水遍一切处
,     行者一心专注,重取八背舍与八胜处中所见水色,又复起观,渐令水色遍一切处,故名水遍一切处。
    七、火遍一切处
    行者心不驰散,又取八背舍与八胜处中所见火色,重新起观,渐令火色无不周遍,故名火遍一切处。
    八、风遍一切处
    行者心空一切,取八背舍与八胜处中所见风色,再起观照,亦令风色遍照十方,故名风遍一切处。
    九、空遍一切处
    行者心缘一念,亦取八背舍与八胜处中所见空色,使一切处无不周遍,故名空遍一切处。
    十、识遍一切处
    行者于禅定中心注一境,仍取八背舍与八胜处中所见识色,使一切处无不周遍,故名识遍一切处。
    以上虽有十色,但其性体,本来周遍法界,互摄互融,由于众生迷性执相,故有差别相生。因而诸色,随众生心,由其业感,而后发现。若行者观心劣小,则应之以少色,观心胜大,则应之以遍色,色之遍与非遍,皆随观心之大小而分。
    十一切处之初观青色,遍照十方,乃至空色识色,无不同遍,虽各遍照十方,但互相涉入,均不妨碍,故名遍一切处。
    《大智度论》云:“八背舍为初门,八胜处为中行,遍一切处为成就。”由于根性不等,亦有未必具修,若是利根,于中随修一种,便可得道。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