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障与忏悔(法增比丘)(3)

在《中阿含.伽弥尼经》里佛言∶「伽弥尼,犹去村不远,有深水渊,于彼有人,以大重石,掷着水中,若众人来,各叉手向(作法事或宗教仪式),称叹求索,作如是语,愿石浮出。伽弥尼,于意云何?此大重石,宁为众人,各

在《中阿含.伽弥尼经》里佛言∶「伽弥尼,犹去村不远,有深水渊,于彼有人,以大重石,掷着水中,若众人来,各叉手向(作法事或宗教仪式),称叹求索,作如是语,愿石浮出。伽弥尼,于意云何?此大重石,宁为众人,各叉手向,称叹求索,因此缘此,而当出耶?伽弥尼答曰:不也,世尊。如是,伽弥尼,彼男女等,懈不精进,而行恶法,成就十种不善业道,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语乃至邪见,若为众生(为人作法),各叉手向,称叹求索,因此缘此,身坏命终,得至善处,生天上者。是处不然(这是不可能的)。」作恶之人就好比那大石头,沉入水底(下到地狱),不管你作什么法,念什么咒,若无诚心悔过,仰赖三宝的皈依力,至诚修善断恶,是不可能出来的。

在《中阿含.赖咤和罗经》里拘牢婆王与尊者赖咤和罗问答:「尊者赖咤和罗答曰:大王,此身颇有病耶﹖拘牢婆王答曰:赖咤和罗,今我此身常有风病。尊者赖咤和罗问曰:大王风病发时,生极重甚苦者,大王,尔时可得语彼儿孙兄弟,象军、马军、车军、步军,皆能射御,严毅勇猛,王子力士,..............君臣眷属,持咒知咒,汝等共来,暂代我受,极重甚苦,令我无病得安乐耶﹖拘牢婆王答曰:不也。所以者何﹖我自作业,因业,缘业,独受极苦甚重苦也。」因此果无能代受,各自造业,各自受报。

在《杂阿含1185经》中记载婆罗门去孙陀利河恒河等河沐浴以清净罪业,佛告婆罗门说:「恒河、婆休多、孙陀利河等,愚者常居中,不能除众恶,其清净之人,何用洗浴为,其清净之人,何用布萨为,..............内心自清净,不待洗于外。」婆罗门教徒每一年都要去恒河的波罗奈(Varanasi)去沐浴,他们相信这样能以圣水洗净一年所积的恶业;但佛告诉他们这是迷信愚人的行为,内心不清净,以圣水洗外表,不能除去心里的罪恶。

应当持戒

若你不能明了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酗酒是坏事,是造恶业,那你只要想一想,若是你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你会恐惧而想要逃命,既然你本身这样爱惜自己的身体与生命,那又怎么能够去伤害他人呢?

在《南传法句经》刀杖品里佛言:「众生畏刑罚,众生皆畏死,以已推及人,不杀不教杀。众生畏刑罚,众生皆爱命,以已推及人,不杀不教杀。」其它如偷盗、邪淫、妄语、恶口、绮语、两舌、贪、瞋、痴等亦以同理来理解。

佛言∶「凡人持戒,有五功德,何谓为五﹖:一者诸有所求,辄得如愿。二者所有财产,增益无损。三者所往之处,众人敬爱。四者好名善誉,周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必生天上。」(《长阿含.游行经》卷二。)

在《十善业道经》中佛详细的解说守持十善业的功德∶

若离杀生,成就十离恼法:一于众生普施无畏,二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瞋恚,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六非人常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

若离偷盗,得十可保信法:一资财盈集,王贼水火及忌妒人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身)、力(体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

若离邪淫,得四智(者)所赞法:一诸根调顺,二永离喧(吵)掉(悔),三世所称叹,四妻莫能侵。

若离妄语,得人天所赞法:一口常清净,优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

若离两舌,得五不可坏法: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

若离恶口,得成就八种净业:一言不乖度(无理),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

若离绮语,得成就三种决定: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

若离贪欲,得成就五种自在:一三业(身语意业) 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超过原本的)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

若离瞋恚,得八种喜悦心法:一无损恼心,二无瞋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无诤)故速生梵世(梵天)。

若离邪见,得成就十功德法: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三唯归依佛,非余天等(不归依天神) ,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五常生人天,不更恶道,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

积极修善

佛言∶「我于二法依止多住:云何为二﹖(一)于诸善法,未曾知足;(二)于断(正断)未曾远离。于善法不知足故,于诸断法未曾远离故,乃至肌消肉尽,筋连骨立,终不舍离,精勤方便,不舍善法,不得未得,终不休息;未曾于劣心生欢喜,常乐增进,升上上道,如是精进住故,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杂阿含987经》)。

做为一个佛教徒,我们应如理思惟,应舍棄不善之身语意业,而积极修持善业。我们应小心造业,以免将来召来苦果;要多积福德(Puñña),以期来世生于善趣。这些善业有∶

1.皈依三宝。
2.守戒。
3.忏悔。
4.布施
5.放生
6.孝养父母。
7.幫助老病和弱小的人。
8.忍辱。
9.修慈爱。
10.禅定
11.智慧观照。
12.弘扬正法。
13.精进修道。
14.回向功德。

因此佛的教法是教我们掌握自已命运的祸福和苦乐,积极地去断恶修善。佛陀的观点是纯粹承认业的存在,而不主张身罚苦行,因为佛是认为我们有改造自已的能力。佛言:「我不施设罚,令不行恶业不作恶业。我但施设业,不行恶业不作恶业。」这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

业灭尽之道

凡夫只在天天以身口意造作诸善恶之业,因此业不但不会灭尽,反而天天增加。修行人则学习克制自己,因此能把业減少,唯有圣者如阿罗汉辟支佛与正等觉佛陀才能把业灭尽。

佛说:「凡任何由身业,语业,意业之灭尽而解脱者,诸比丘!此即称为业之灭尽。」(《相应部》,第五新旧品。)

「以何者为达业灭尽之道?此乃八支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诸比丘!此者称为达业灭尽之道。」(《相应部》,第五新旧品。)要达到业灭尽之道,那即是苦的灭尽之道,这唯有八支圣道。依修习止观,观照生灭的业,只是因缘连系的精神(心理,或名法)与物质(物理,或色法)的现象,不断生灭的名色法,只有业的运作,并无造业者与受报者。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