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依三宝(如本上人)(2)

归依三宝有限制火忌讳吗? 归依三宝,仅仅是一件很单纯的事,并没有特殊的限制与忌讳,请诸君可以放心,不必罣碍于心,更不须要忧虑什么,归依三宝就是入佛门大道的第一步骤,学佛入佛门第一步就是归依三宝。 归依

 
 
 
归依三宝有限制火忌讳吗?
 
 
归依三宝,仅仅是一件很单纯的事,并没有特殊的限制与忌讳,请诸君可以放心,不必罣碍于心,更不须要忧虑什么,归依三宝就是入佛门大道的第一步骤,学佛入佛门第一步就是归依三宝。
 
归依三宝之后,将佛门的道理体会更深刻,有所肯定,还可以踏入第二步第三步,步步上升,往上还有五戒(梵语pancasilani)、八戒、十戒、比丘比丘尼戒、菩萨戒、在家戒与出家戒等等,一切皆以归依三宝为根本。
 
归依三宝是踏入佛门解脱之道,让众生知苦离苦,得到究竟觉悟,远离生死轮回,因而得大自在,转凡入圣。所以说归依是很神圣的一件事,要具备有福德因缘,大善根,累生累劫所种善根所致,才能如意自在归依三宝,无忧无虑归依三宝。
 
佛门大道是属于平等的宗教,不论年龄的老少,或富贵贫贱,我们都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来归依三宝,没有限制与忌讳。
 
同时,不论过去我们曾经造下许多不可收拾的恶因果,只要浪子回头,忏悔过去的无知之罪,也同样可以一视平等的来参与归依三宝。
 
祖师大德曾云:『天下再大的罪恶,也抵不过一个悔。』只要痛改前非,改邪归正,知道惭愧,以后绝对不再历史重演,端庄身心,这种精神是很伟大的,值得赞叹的、值得嘉许的、值得鼓励的,因为这种人有大勇气、大魄力,知道惭愧,提得起放得下,乃是大丈夫的行为表现。
 
佛遗教经云:『若离惭耻,则失诸功德(梵语功德guna);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
 
由此可知,有惭有愧的人,还有药可救,若无惭愧的人,是无药可救了,自己若不反省前非,自己不抖擞精神向上的话,父母亲、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师长,也对你无可奈何!佛菩萨想要救度你,也爱莫能助!欲与归依三宝相应,终无是处。
 
所以在平等的佛教中,佛法肯定我们一句话:不论过去所做所为,是善是恶、是好是坏,已成为事实的往事,追悔不可得,回忆幻想不可得,最重要的,就是肯定今后不可再犯过失,这才是有理智的抉择。
 
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正是此意。如果拼命的执着过去的罪恶,是无补于事的,对自己将后的前途是一大精神压力,障碍了自己的行进,所以执着罣碍过去的罪过是不必要的,很严重的为自己心灵上添加麻烦,使过错的阴影存留在心中缠绕与浮现,这是何等痛苦呀!何必庸人自扰之呢!学佛者以三宝为依为命,应勇于弃暗投明,一心向佛,归依三宝,早登正觉。
 
所以释迦牟尼佛(梵语Sakya-muni buddha)一而再、再而三的叮咛我们说:『一切善恶皆是无常法、生灭法、如幻如化、了不可得。』
 
因此,我们到不必追忆以往之善恶因果,好的善的捡起来,坏的恶的弃之,一切从今日此时开始,归依正信的佛教,踏入佛门大道,做个虔诚的三宝弟子。
 
以上所说,是为善为恶的人皆可归依佛门,成为佛门三宝弟子,并没有任何限制与忌讳。
 
接着再谈到归依的对象,归依的对象并没有限制与忌讳的,如六道的众生,也都可以归依三宝,除了地狱的众生一切痛苦刑罚,没有时间可归依之外,其余的人类男女、天人、神、仙、阿修罗(梵语saura)、鬼、畜牲,只要虔诚发心要归依三宝的话,佛教都肯接受他们来归依三宝的。不分男女老幼、富贵贫贱、智愚美丑,都无排斥与推辞的意味,皆可放下心来归依三宝,并无限制与忌讳之事。
 
社会上的宗教,如天主教、基督教、回教、道教、儒家、一神教、一般民间信仰者、以及宗教信仰走错了,知道回头的人,只要想追求究竟真理,欲探求人生与宇宙真谛,欲得究竟解脱、欲离苦得乐、欲转迷为悟、欲转烦恼为菩提、欲达到圆满的中道法、欲证无生法忍(梵语anutpattika-dharmdksanti)、欲入不二法门圆满境界果地者皆可归依三宝。
 
若有这些宗教学者,真理未达究竟者、未透彻者、未圆满者,欲求更上一层楼,步步欲得解脱,欲达真理的完美者,皆可一视同仁,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来归依三宝,早证无上佛道,也同样无限制无忌。
 
早在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的时代,不是有很多外道的宗教学者,都一一的归依在佛陀的座下吗?成为佛陀的大弟子,如大迦叶尊者、目犍连尊者、舍利弗尊者、迦旃延尊者、俱絺罗尊者,都是当时有名的外道学者。他们听了佛陀所演说的正法之后,当下大彻大悟,不犹豫不徘徊的当机立断,自己归依了大圣佛陀,连跟随他学法的好几千位弟子,也都归依在佛陀的座下,成为佛门弟子,不久个个都证得阿罗汉果,达到转凡入圣的境界。
 
谈到这里,我们实在由衷的佩服这些尊者的勇气与果断,能提得起放得下,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真理就是真理,不是真理就不是真理,有明辨的智慧,更加上自己有当机立断的抉择勇气 。
 
古德曾云:『在真理之下,人人皆屈服,真理不怕考验,真理不会受时空的约束与左右,而有所动摇。』
 
假使尊者们还顾虑面子,怕别人讥笑的话,不敢归依佛陀,那他们也永远当外道学者,不能大彻大悟,始终当凡夫众生,永远受轮回(梵语samsara)六道之苦难,而且自己不能证果位,也耽误了跟随他学道的弟子,无法证果,罪过是无量无边的,这叫做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自己堕落还可原谅,明知自己的修道方法不能究竟解脱,而顾面子问题,不肯坦诚披露,硬撑下去,连弟子也一同堕落,这种因缘果报还得了,这因缘果报比天文数目还多,多得不可思议,电子计算机都按坏了,这罪过亦数不尽。
 
由此可知,宗教学者,有心向道,应该抱着客观态度而追求真理,若先入为主,坚持己见,主观意识太坚强,是永远障道因缘的,要与真理相应,是遥遥无期,始终漂流在三宝门外,欲得证果,无有是处。
 
在学道的历程,舍利弗尊者、大迦叶尊者、目犍连尊者‧‧‧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所学习、所赞叹、所楷模的伟大宗教家。
 
我们学道的人,自己若内心深处有此感受,应该面对事实,勿徘徊、勿犹豫、勿顾面子、勿惧他人讥诽;因为学道了生死,开悟证果,是自己的事,不是他人的事,不是为别人而活,更不是为别人而学道,而是为了自己证成无上菩提而学道,这点千万不可本末倒置,牢记!牢记!
 
如果在学道的旅程,每个人都能禀持这客观态度,那么佛教慈悲之门,永远都是开着,随时欢迎六道众生,为善为恶的浪子,一切宗教者的回头,来正见如来,肯定如来的正法,因而归依佛门,早离苦海,速证菩提,既然已发心恳切要学佛了,那么心里上的一切执着与成见,皆可一扫而空,爽快俐落,心中无有一物,以清净虔诚的一片心,就可以足够受三归依了,所以说,归依三宝并没有限制我们什么!更无忌讳什么!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