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三(2)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世尊」:说世、出世之尊。「若于此经」:说在将来像法时代,或者末法时代,若有人对这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受持读诵」:或者天天念这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或者


文殊师利菩萨又称一声,「世尊」:说世、出世之尊。「若于此经」:说在将来像法时代,或者末法时代,若有人对这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受持读诵」:或者天天念这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或者对着本子来读,或者背着本子来诵念。「或复为他演说开示」:或者用你所知道的经中奥义的这种智能,来为其它人演说,把它解释详细一点,或者开示,或者他有不明白的,你给他说比喻,令他明白了,令他也知道这部经典的重要性。

「若自书」:或者自己用这纸、笔、墨,书写这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若教人书」:或者你转教其它人来书写这一部经。「恭敬尊重」:你或者礼拜这一部经,或者你把这部经觉得很尊贵、很重视地供养起来。「以种种华香」:用种种的花,种种的香,什么香呢?「涂香、末香、烧香」:有这个涂香、有末香、又有烧香,「华鬘」:或者花鬘,用这花环来供养。「璎珞、幡盖、伎乐」:或者用璎珞,或者用幡盖,或者奏出种种赞佛的这种伎乐,「而为供养」:来供养这一部经。「以五色彩作囊盛之」:那么用五色的彩囊,来把这部经包上,装起来。「扫洒净处」:把那个房子里边都打扫干净了。「敷设高座」:把它供养到一个高的位子上,「而用安处」:再把它安处到高的地方,就表示恭敬。

「尔时」:在这个时候,就有「四大天王」,「与其眷属」:和四大天王一同的眷属,「及余无量百千天众」:和其余的,有无量无边百千那么多的天众,「皆诣其所」:诣,就是到了,都到这个供养经典的地方了,「供养守护」:都来礼拜这一部经,来守护这一部经。

「世尊,若此经宝流行之处」:说这个《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它所在之处,「有能受持」:假设若有人能以受持读诵这一部经。「以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以他这个本愿的功德,「及闻名号」:和这个闻名号的功德,「当知是处」:你们大家应该知道,知道什么呢?就知道这个有经典的地方,「无复横死」:不会有人有什么意外,飞灾横祸而死的,不会有这个事件发生的。

「亦复不为诸恶鬼神,夺其精气」:也不会被这一切的诸恶鬼神,来把他这个精气给吞食了,给夺走了,他就没有气力了;「设已夺者」:或者已经有被诸恶鬼神把这个精气给夺去了,「还复如故」:这时候还会恢复如初,还会恢复健康的身体,「身心安乐」:身也得到安乐,心也得到安乐,那么就没有一切的烦恼,没有一切的灾难,没有一切凶横、不吉祥的事情发生。所以你们无论哪一位,家庭若觉得有鬼怪,就请一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到家里去供养,这是最好的一个安靖镇宅的法宝

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应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净座而安处之。散种种华。烧种种香。以种种幢幡。庄严其处。七日七夜。受八分斋戒。食清净食。澡浴香洁。着清净衣。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鼓乐歌赞。右繞佛像。复应念彼如来本愿功德。读诵此经。思惟其义。演说开示。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佛告曼殊室利」:佛又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如是,如是」:说,对了!像你所说的这样子,是这样子啊!「如汝所说」:和你所说的这个方法是一样的。「曼殊室利」,你要知道,「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这样的人。「应先造立彼佛形像」:应该首先造一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形像。「敷清净座」:设一个座位也很干净的,一尘不染,「而安处之」:把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个佛像,供养到这个清净之座的地方,「散种种华,烧种种香」:然后散种种的花,烧种种的香,「以种种幢幡,庄严其处」:用种种不同的庄严的东西,来庄严这个道场。

那么我们人要知道,我们供香、供花,供养诸佛菩萨,诸佛菩萨不是像我们那么贪心、饥渴,想要吃东西,贪着人来送一点饭,送一点菜,或者请饮茶,请吃斋,不是那么样子的。我们用这个种种的香,种种的花来供佛,这是表示众生一种的心意,一种的诚心,并不是诸佛菩萨一定就享受这个,以这个为乐了。我们给他烧香,他就欢喜了;不给他烧香,他就生烦恼了,没有这个道理!诸佛他是无所求于人的,无欠无余的,不需要人间这一些个东西。那么我们对诸佛菩萨无所表现了,不知道怎么样拿出我们这个真心诚意来对佛菩萨,所以只好就用一点名贵的香、名贵的花来供养佛。

我们供佛不必像那一些个迷信的愚夫愚妇那个样子,拿着一大把香在佛前,给佛上香了。本来佛在那个地方好好的,放光要保护着所有的众生;你烧那么多香,把佛的眼睛熏得也睁不开了,光也不放了,也不保护众生了。这是我凡夫的知见来揣测佛的境界,当然是不对了,可是这里头有这么一个很浅显的意思。所以我们吃饭,譬如我们就算最馋、最愿意吃好东西,你把桌子上都摆了十几丈那么多的菜饭,一个人一餐,怎么会吃得了那么多东西?你这不是要命吗?所以我们供佛最多是三支香,或者前边再上一支护法香,这四支。若普通呢?就上一支香已经够了,只要你有个真心,有个诚心,你不上香,那菩萨也一样来护持你。只要你能念佛、念经、念法、念僧,佛就欢喜了,不是说一定要烧香,佛才高兴了。

佛不像我们人那么小气,你说一句不好听的话,他就生了烦恼了;你赞他一句,他就高兴了,不是那样子的。所以我们不要以凡夫来测圣智,以为佛也像我们那么贪,哦!这个钱越多越好,这个佛,烧的香越多越好,这是错误的观点。所以不要学这一些个八卦婆、八卦公那么到庙上,那种迷信的彩色,磕迷糊头,烧迷糊香。结果你问他:「你为什么要烧那么多香?」他说:「这香烧得多就好了嘛!」究竟有什么好呢?他不知道了。你看这个糊涂不糊涂?所以我们佛教徒,是讲一个真理的,讲一个智能的,不要那么迷信了。

你能以「七日七夜」,「受八分斋戒」:受这个八关斋戒。「食清净食」:吃那个斋,不要吃荤,这是清净食。「澡浴香洁」:你也把身上那个臭汗泥味,也洗干净了它,用点香汤来沐浴,令身上也有一股香气。「着清净衣」:穿那个干净的衣服就可以,不是要穿漂亮的衣服,不是要穿名贵的衣服。你无论穿的是粗布、麻衣,你只要把它洗得干干净净,那就是恭敬佛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