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幸福之后做什么

什么是幸福 古人造字时,幸字上方是土,幸福的第一要素,是有一个避风遮雨、安身立命的房子;幸字下方是,是人民币的符号,故无钱乃为不幸。 福字左边是衣,幸福需要有美衣锦服;右上是一口,

什么是幸福,幸福之后做什么

什么是幸福

古人造字时,“幸”字上方是“土”,幸福的第一要素,是有一个避风遮雨、安身立命的房子;“幸”字下方是“¥”,是人民币的符号,故无钱乃为不幸。

“福”字左边是“衣”,幸福需要有美衣锦服;右上是“一口”,就是要有一个温馨和美的家;右下是“田”,是美食之源。如果上述条件一应俱全,就是幸福。

幸福真的是建立在物质财富上的吗?我认识很多有钱人,但他们并不快乐。一次,我值遇一位信仰宗教的企业家,他四十多岁、衣冠楚楚,却时而流露出忧虑、抑郁和沉重的表情。

我问:“你一个月能赚多少纯利润?”

“一个月一亿没有问题。”

“你心里快乐吗?”

“还行,”他说:“但我还想做大。”

不久,在一个小面馆里,我见到一位五十来岁的老板娘。当时,天色已晚,她关了面馆的门,转身从肮脏油腻的围裙兜里掏出一堆小钱来,一张一张仔细、麻利地数着。

我问:“你一个月能赚多少钱?”

“也就一百来块吧。”她爽快、愉悦地回答我。

“未来有什么计划吗?”

“我还想做大。”

我不禁哑然失笑,他也想做大,你也想做大。

也有人把幸福建立在感情上。他们认为,如果能找到一个心仪的人,和自己心心相印,相伴一生,此生已足。

有人认为健康是福。我认识一位老人,经常供养僧众、捐赠各项基金,他说:“我没有其他想法,也不想极乐世界,只要家里平平安安,身体健健康康就行。”

舞厅里,服用迷幻药的年轻人陶醉在幻觉里;餐桌旁,享用美酒的人们,陷入如梦如幻的境地;还有人通宵达旦沉浸在麻将中。

恩格斯写信告诉友人:在春光明媚的时候,我坐在花园里,透明的阳光温暖了我的背脊。我嘴里衔着一支长长的烟斗,手中捧着一本享之不尽的好书。这种无忧无虑的快乐,世界上任何一种快乐都无法比拟。

喇荣的一位学僧认为,幸福就是是追求智慧和真理。十几年来,这位出家人身无余物,在学院潜心苦修。他曾在诸多具丰富教理和禅修体验的上师座下研读经论,最近,他向我寻求建议,计划去藏地其他寺院参学,寻找如同珍宝般稀有的老格西,解开心中的微细之结,对释迦牟尼佛是量士夫等真理,生起真正的洞见。他认为:

物质的匮乏、身体的病痛、心的各种忧苦和他人的诽谤,都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与真理同在,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还有一些具广阔胸怀和无私奉献精神的人,心心念念系于正堕入凄苦深渊的可怜生命,如果能对这些生命有些微的帮助,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

综上所述,幸福因人的价值观不同,而呈现千差万别之貌。但相同的是,它是愿望满足的一种心态,在人们心上安立。

除了世人希求的各种满足外,真正永恒不变的幸福并非传说。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修行人,一直追循着佛陀和传承上师的教诲,亲身实践并体证它的存在。但是,“刀锋犀利,越之不易。自古以来,得度人稀?”。所以,渴望幸福的人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幸福在哪里

佛陀在经中说,我们最基本的人生态度,是不堕贪得无厌或极度苦行二边。有些人误解佛教徒逃避现实,弃绝舒适愉悦的人生,过自我禁闭的苦行僧生活。虽然佛典记载了一些非常高深的看破红尘、超凡脱俗的境界,但从未排斥过佛教徒基本的生活需求。不仅如此,佛经中还说:

在不贪婪和不耗费心力的情况下,无论有多少金银财宝、锦衣玉食,圣者和普通出家人均可享用。

前不久,我打电话给大妹妹。“你生活得还好吗?”

她正在放牦牛,她说:“各方面还过得去。”

“你身边的人呢?”我问。

“有一个邻居,一家人都很善良,但丈夫体弱无力,又没受过任何教育,谁也不会带他外出打工。他家离县城有二十公里,家中连坐车到县城的钱都没有!他们准备去山中挖些人参果,晒干后去县上卖,买一些生活必需品……”

人参果是藏区一种野生草本植物,食之延年益寿。我小时候跟妈妈挖过——先挖一个坑,而后,把它们一颗一颗从土里捡起来,一天挖不了多少。现在我每次吃人参果,都会想,这一颗颗人参果是多么来之不易啊!

妹妹说,她身边有许多人身无分文。如果是我们,陷入到这样一种凄惨无助的境况中,会怎么想?所以,一个人生存于世,需要最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

幸福向何处寻觅?记得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时,流行着一首歌:

幸福在哪里?

它不在月光下,也不在温室里,

幸福在哪里,朋友哇 告诉你,

它在你的理想中,它在你的汗水里……

西方理性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黑格尔都认为,人类应该用理性的方式来寻求幸福,而非感性。建立在感性之上的幸福会贬值,因为人的感情、感受只是一时的,转瞬即逝。

儒家对民族和国家的命运,怀有深切的关注。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付出自身的方式融入社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道教看破红尘,居于寂静之地,以超越世俗的无为姿态,遵循宇宙万物运行的自然大道。

基督教则主张放弃世间的富足、肉身的乐受,爱整个人类如同邻人,扶持卑微的人们,死后在天堂获得永生。

有人认为,佛教的幸福观,是灭尽三界的烦恼业因和生死果报,达到涅槃的境界;也有人认为,是体现在飘然出世的一身青衣上。如果不了解佛教的奥义,很容易得出片面的结论。

其实,在显密教典中,对不同时空、不同层次的生命,有着不同的定位,以上任一宗派和学者的理论,都可以纳入其中,找到自身确切的位置。佛陀的思想极其精深、浩瀚无垠,可以涵盖以上宗派的所有优点,但又完全超越它们。

如果轮回中的幸福具有真实、固定不变的本质,我们追求它也未尝不可。但是,不仅佛教徒不承认,幸福学家也不承许。他们认为幸福有六个特点: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