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宗教中的独特性(2)

就如基督教来看,基督教讲上帝爱世人。而《圣经》的中心思想是基督的救赎:《旧约》是救赎的预言、许诺,《福音书》是救赎的许诺应验在耶酥基督身上,《使徒行传》与使徒书信是阐明救恩藉圣灵引导遍及天下,《启示

   就如基督教来看,基督教讲上帝爱世人。而《圣经》的中心思想是基督的救赎:《旧约》是救赎的预言、许诺,《福音书》是救赎的许诺应验在耶酥基督身上,《使徒行传》与使徒书信是阐明救恩藉圣灵引导遍及天下,《启示录》则是预言基督完成救赎大业后必将再来,使人类进入一个新天新地。配合基督救赎便是人类对基督的信仰。《圣经》说: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新约圣经·约翰福音》第3章)。又说:“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永生(《同上》)”。这都说明了因信得救的道理。
   伊斯兰教也特别强调信仰。《古兰经》提出作为教徒应具有的基本原则--六信:即信真主安拉、信安拉的使者、信天使、信天启的《古兰经》,信前定,信末日审判、伊斯兰教以为真主是“至仁至慈”,但从他对不信者的态度看,却也不是宽大无边的。试看《古兰经》如何说;“信仰真主和使者的人们,在主那里,是虔诚者,是见证者,他们将有他们的报酬和光明”(57、19)。又说:“谁违抗真主和使者,将必受火狱的刑罚,而且永居其中”(72、23)。又说:“背离安拉旨意的人们,确实要受严厉的桎梏”(3、4)。看来安拉的仁慈是局只局限于对信教者,至于那些不信道者,离经叛道者和不服从真主命令者,都要被打入地狱受煎熬,永不被宽恕。
   与信相应的是赞美、祈祷、祭祀。在《旧约圣经·诗歌》中,大部分都是赞美和祈祷的诗篇,从诗名就能看出。如“晨兴之祈祷”(第3篇),“求耶和华怜恤允其所祈”(第4篇),“求耶和华佑脱于恶人”(第5篇),“求耶和华兴起御敌”(第7篇),“耶和华之荣耀人之尊贵”(第8篇),称颂耶和华之公义(第9篇),其余诗篇大体如此。同样,《古兰经》的每章开首,都是对安拉的赞美。
   祭祀在神教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论是原始宗教,多神教乃至一神教都很重视祭祀。原始宗教中祭祀有祭司专门负责,供神采用牺牲动物甚至是人。印度婆罗门教的三大基本思想中,有“祭祀万能”的一项。(旧约圣经)中对上帝献祭的记载很多;如其中《利未记》详细介绍了祭祀的仪式,祭司的职责,分辩洁与不洁的规定,当然祭品主要是动物。不过《圣经》中也有人作牺牲,献祭给上帝,如亚伯拉罕要宰自己的儿子献祭耶和华(《圣经旧约·创世纪》第22章),耶弗他真的杀了亲生女儿给耶和华献祭(《圣经旧约·士师记》第11章)。祭祀除了表达人们对神的恭敬,同时也显示了对神的感恩和酬谢,希望神不要随便发怒,时常降福给我们。
   佛教以人类命运取决于自身的行为一业力,人想要解脱痛苦,到达幸福的涅槃彼岸,自然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佛陀入灭的时候,许多未能悟道的弟子们感到茫然,不知将来如何修道。这时佛陀对阿难说:“自依止,法依止”(《长阿含·游行经》)。自依止,是说修行解脱都要依赖自己,不能靠任何一个人;法依止,是依法而行,因为我们没有能力认识真理,也不懂得如何才是解脱之道,这才要依靠法。
   那什么是法呢?简单的说,便是入正道。正见:如实认识宇宙人生的实相;正思惟;用正确观念去思考一切;正语,真实的语言或有益大众的语言;正业,正确的思想行为;正精进,正当的努力;正命,正当的谋生方式;正念,正确的心态、想法;正定,正确的禅定)八正道说明了人类的解脱,是靠自身的智慧、觉悟、德行,非是外在力量也。
   佛教中的教主释迦牟尼,也不同其它宗教的上帝,具有全能乃至可以随意给人祸福。佛教以释迦牟尼为本师,本师就是最根本的老师,因为他指示我们认识真理,告诉我们如何解脱人生的痛苦。佛教也讲究信,但信仅仅是学佛入门的基础。学佛是以“信为能入,智为能度”。解脱烦恼,证得涅槃;是靠自身的觉悟智慧,而不是停留在信仰上就行了。
               

四、人本而非神本

   一神教以世界、人类一切都是围绕神而展开、而存在,自然神比人的地位要重要。因为神是造物主,人是所造物;神是主,人是奴;人间只是暂时的虚幻,天堂才是永久的归宿。因此,人生的目的应该是通过对神信仰,依照神的旨意行事,最终回到神的身边。这样看来,一神教是神本的人生观。
   佛教以人的一切都由人自身决定的,自然强调人的重要性,所谓“人身难得”。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就是由人而成佛,这就体现了人在六道中的优越性,佛经说“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增一阿含经·等见品》)。佛是人间的觉者,不在天上。天上没有觉者,有的是神、梵天、上帝、天主们与他的使者。
   另外,世尊是人,不是天上的上帝,也没有冒充上帝的儿子与使者,向人类说教。而佛教的经典也与神教经典不同。神教经典:《吠陀》、《新旧约》、《可兰经》等,都是作为神的启示而出现;佛教经典,是佛陀智慧海的流露,是人间觉者的教化。
   又神教以天堂是净洁的,光明的,喜乐的;而人间却充满罪恶,黑暗与痛苦,于是人类自然向往天堂,厌恶人世。而佛教以为天上的享乐虽然要比人类好,但只是庸俗的,自私的,陶醉在欲乐定乐中往往不思进取,更不会有寻求真理的想法,一旦福报享尽必然堕落;相反的,人间虽是有苦有乐,然而人类为了改善自身的环境,寻求幸福,会不断的去探索真理,因此,理智的正觉,解脱的自由,在人间不在天上。《增一阿含·等见品》说“人间于天上则为善处。”可见佛教是人本主义者。
   综上所述,神教建立主宰的神,把人类的命运、解脱、希望,都建立在神的基础上;而佛教否定神,并以为人的一切都是人自身的思想及行为造成的。人类痛苦的解脱,是要凭正确的思想及行为,从契合一切法的因果事理中,净化自己,圆成自己,这也正是佛教的独特性。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