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坚吉堪布:如理依止上师

确坚吉,依止上师

  正如前面所说的,以其福田力极为殊胜的缘故,亲师法中缘起的善恶力量极大。因此我们一旦寻访到合格的上师,就要如理依止。《事师法五十颂》里讲了依止上师的五十条规范,包括行为举止方面的一些细节,十四根本戒也涉及到部分内容。这些你们都要进行重点学习。

  《事师法五十颂》是印度的跋维谛瓦大阿阇黎写的。他从小就依止众多善知识修行,出家后精通显密教法,成为一个大班智达。但是没有被国王重用,没有多少弘法利生的机会,于是他就离开寺院,想去东方朝拜一尊度母像。旅途中乘船过海时,他被劫持到了一个海岛上。这个海岛名叫住地岛,由于岛上没有佛法,加上语言不通无法交流,他心里就很难过,认为这样下去没有什么意义,只能是白白虚度时光。于是他想回到印度去,可是不知道离开的方法,他就每天都向度母祈祷,希望度母加持他离开住地岛。终于有一天,度母在梦中指示说:“你想去什么地方,头就朝什么方向睡觉。”  

  跋维谛瓦按照度母的指示回到故乡后,发现寺院有了很大变化,毕竟已经过去了多年,同时代的人许多都圆寂了,而年轻的又不认识他。于是对住地岛上的人生起一个嗔怒心,认为是他们导致了这样的结果,耽误自己弘法利生的时间。他就修法结手印指向住地岛,住地岛顿时发生地震,整个陷入大海之中。跋维谛瓦做完以后,立刻就后悔了,他想“我身为大乘佛子,即使救度不了众生,也不应该杀害这么多众生!现在造了这么大的恶业,肯定要堕入金刚地狱了!”于是他准备从故乡叩拜到文殊菩萨的圣地,希望通过这种苦行来忏悔恶业。

  这时度母出现在他的梦中,告诉他说:“你纵使叩拜到文殊的国土,也消不了你的恶业!但是,如果你用多年修行的经验和智慧,抉择出成佛最快的一条道路,用来指导未来的众生,让他们能快速成就,那么这个功德就能抵消你的恶业!”

  他作为一位学识渊博的大班智达,学了那么多的教法,知道成佛之道太多了。但哪一条才是捷径呢?经过多次闭关修法,思维抉择之后,他终于找到了一条最快的成佛之路,这就是如理依止上师。他把依师的具体内容撰写出来,就是《事师法五十颂》。


  如理依师的功德

  如理依止上师有什么样的功德呢?我们有必要对这方面进行认识。因为无论追求什么功德成就,都必须要先从认识开始,起信立志才有希望。不管是追求世间法的成就,还是出世间法的成就,我们都必须要先有坚定的信心,有了信心才会产生意愿,有了意愿才能产生动力。那么信心是如何产生的呢?信心是通过认识而产生的,认识的深浅决定了立信程度。否则的话,如果对某个东西连最起码的认识都没有,又怎么会生起坚定的信心呢?

  对于依止上师这个问题来说,我们也要认识其功德利益,要了解它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有了好处大家才愿意去追求,对不对?我们要是对上师的功德不了解,怎么会生起一个希求心呢?怎么会生起强有力的依止欲呢?所以,我们根据祖师的言论来为大家抉择:依止上师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利益。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一、依止上师是成佛的捷径

  不论从事什么事业,掌握方法都是获得成功的前提。成佛也是同样如此。通过依止上师,我们就可以获得正确的修行方法,从而避免自己去盲修瞎炼。一旦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只要付出努力,我们就必然会成佛。如果按照经典中的一般说法,即通常的惯例来说,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而从了义的角度来说,即使是浊世中也能在短短一生中成佛。用一生时间来完成三大阿僧祇劫的资粮,依靠密法的力量完全能做到。但是如果不通过依止上师,就不会掌握正确的成佛之道。连成佛的方法都不知道,又怎么谈得上成佛呢?不要说即生成佛,三大阿僧祇劫也未必能成佛!何况密法的成就在于师承的加持,金刚乘迅速成佛的特色,完全是依赖于上师才能得以体现,依止上师正是我们成佛的捷径。

  为了成佛,我们必须积集无量资粮。而最容易积集广大资粮的方法,莫过于供养自己的上师,依止上师能迅速圆满福慧资粮。在《事师法五十颂》、《密集根本续》等许多密续和论典中,都说供养一位上师的功德等于供养一切佛,你想想这个功德有多大!正如《普贤行愿品》所说:“一尘中有尘数佛”。从不可思议的境界来讲,在一个微尘的空间里,就有无量微尘数的佛存在。佛多如微尘遍布宇宙空间,供养这遍布法界的一切佛,我们谁能做得到?但是供养自己身边的一位上师,就等于供养了一切佛菩萨,还有比这更容易积集广大资粮的事吗?


  供养一位上师的功德等于供养一切佛,这是因为上师是诸佛的法性融为一体者。我们经常念诵的皈依偈中,首先是皈依上师,然后才是皈依佛法僧。正是因为上师是三宝的总集体,是他们的法性融为一体者,从上师身上就能体现出三宝的一切功德。皈依上师就等于皈依三宝,供养一位上师也就等于供养一切诸佛菩萨。所以,依止上师能速速圆满我们的福德资粮,资粮圆满得越快,我们离成佛的目标是不是也就越近?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