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证法师《菩提心的慈悲与智慧》(16)

因为我以前只是听说生产很痛苦,只是看到佛经说生老病死苦,还没有亲自体会。直到那天,我才亲眼目睹。我有一个感想,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要看看自己的妈妈当时生产痛苦过程的录影带,这样才能体会妈妈为我们所忍

因为我以前只是“听说”生产很痛苦,只是看到佛经说生老病死苦,还没有亲自体会。直到那天,我才亲眼目睹。我有一个感想,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要看看自己的妈妈当时生产痛苦过程的录影带,这样才能体会妈妈为我们所忍受的艰苦、为我们所流的血汗。可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由妈妈身体上割下来的一块肉。我相信每一个有心的小孩只要看到生产这一幕,就会了解为什么一定要孝顺妈妈的道理,也了解为什么对妈妈不好、不顾念妈妈的恩惠是大不孝、大罪过。假如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的生命是妈妈付出很大的代价换来的、是得来不易的,相信大家都会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来行善,而不会去为非作歹。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我们若能好好观察一般人带小孩的过程,就可以了解,妈妈的心,如何时时刻刻都悬挂在孩子身上。

据说,我的妈妈刚生第一胎我哥哥时——当年煮饭并不是用电锅,而是要自己起火烧柴——妈妈煮饭时一听到孩子的哭声,舍不得孩子受苦,宁愿让整锅饭都烧焦也要赶紧去抱小孩。我在小儿科实习时,发现:只要是孩子需要打针或者要开刀,那位妈妈的表情都会比自己需要打针或开刀来的忧愁。当医生时也发现,只要是孩子生病,妈妈几乎都彻夜不眠照顾小孩;可是当妈妈生病时,却很少小孩会念及妈妈的恩惠,而用同样的心情来照顾妈妈。这种不顾念妈妈的心,是和佛心根本不相应的。假如连亲生妈妈的恩惠都无法忆念感谢,那么对其他关系较疏远的众生当然就更无法感恩了。

我们学佛发菩提心,念恩、感恩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课。每天早上一起床,就要学习处处念恩、感恩。假如没有人做闹钟、电池,我们可能每天上班、上课都会迟到。所以,做闹钟的人也好像是我们的妈妈,每天都很亲切、准时叫醒我们。一下床得穿鞋子,没有人做鞋子给我们穿,我们可能会踩到玻璃碎片受伤,所以做鞋子的人也像是我们的妈妈随时在保护我们的脚,使它不受伤。现在,刷牙洗脸,水龙头一开就有水,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如果没有水,反而会怪:“今天怎么没有水啊?”其实,一打开就有水是应该要感恩的。因为如果没有人装水管、做水道、设水厂,我们就要像古人,得走很远很远的路去挑水,挑得肩膀酸痛才有水用。

所以,为我们装设水电的人也好像是我们的妈妈,每天替我们挑水照顾我们。世上如果没有人做锅子、茶壶,我们就无法烧茶、煮饭菜,就得口渴、饿肚子。平常,我们可能会以为:是自己会赚钱而能过生活的。其实,在台风、地震、水灾等种种灾难中,就可以体会出:并不是有钱就有办法的。比如说,如果没有电力公司的菩萨为我们服务,如果不是他们肯冒着生命危险在台风天为我们修复电路,我们就得忍受没水没电的不便,夜晚也会是一片漆黑。哪里可能手一按开关,灯就会亮;一觉得燥热,就有冷气吹。世上如果没有人肯耕种,即使有钱也买不到饭菜吃。如果没有人肯制造车子、修理车子,我们要出门就很不方便。当我们发现屋子里某些设备有故障,或某些地方会漏水、漏雨,一觉得不方便往往会埋怨,而很少人住在屋子里懂得感恩念恩。

试想,如果没有人愿意为盖房子而忍受风吹日晒、忍受全身沾满泥浆的辛苦,我们哪里有房子可以住呢?我们能不必受日晒雨淋,就是他们代我们受苦而让我们享受安稳,他们也等于每天都在当我们的妈妈,甚至是菩萨在帮我们遮风挡雨呢。我们穿衣服、盖棉被,可能都只注重花样合不合自己的意、颜色喜不喜欢,很少用心体会、感恩。世上如果没有人纺织,缝制衣服、棉被,我们就得受风寒的侵袭,冬天半夜里会冷得瑟瑟发抖睡不着觉。所以纺织、做衣被的人也像我们的慈母,每天默默温柔体贴地照顾我们,给我们温暖。

所以仔细一体会,我们实在是仰仗一切众生的恩惠在过生活。我们每一时、每一刻都是活在众生的恩惠当中。所有的众生不但过去生都当过我们的妈妈、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连现在这生也都像妈妈一样,处处照顾着我们。如果我们深入去体会,常念恩感恩,生活就会快乐,而且自自然然就会生起要报恩的心。所以七重因果的第二是“念恩”。

第三是“报恩”。报恩,也就是体认到:我可以说是每一位众生的子女,处处受到众生给予的恩惠,我应该尽心尽力来报答众生的恩惠,不能将报恩的责任推卸给别人。说到报恩的方法,当然可以随时随处努力让众生方便、快乐来报恩。但不论是给他们物质或者生活上的帮助,都是一时而短暂的。如果我们想要彻底报恩,必须设法让众生永远快乐。想要使众生永远快乐无忧,就要让他了解佛法,找到心的本源,才能免除他生老病死的轮回痛苦。

以上,我们是说:第一“知母”,第二“念恩”,第三“报恩”,三层的体会和用心。

接着再讲第四“修慈”以及第五“修悲”。“慈”和“悲”一般都合在一起说成“慈悲”。其实“慈”和“悲”的意义不同。“慈”是给予众生快乐,“悲”是解决众生的痛苦。按照七重因果的修法,是先修慈再修悲。修慈,要由培养随喜的心开始。众生快乐我们就欢喜,处处都想让众生欢喜快乐。修慈心的功德很大。我们都知道,在对十法界的供养里面,以供佛的功德最大。但是,如果能发起慈心,修慈心的功德比供佛还要大。

佛经告诉我们,即使我们用很多珍贵的东西去供佛,而且是供养无数的佛,甚至又供养很久,如无量劫般长久,这样供佛的功德还不如修慈心的一分功德。这是《三昧王经》里说的。为什么呢?因为当我们发起慈心、要让众生快乐的一念之间,就是突破了一向自私的束缚、突破了我执的障碍。如果,我们不发起这念慈心,就好像一直笼罩在乌云当中。一旦发起要让众生快乐的心,就好像太阳穿透乌云射出光来。我们知道,只要能透出一道光芒,长久的黑暗就消失了,而能开显本性的光明福报。

有些人很不喜欢别人快乐。比如说,看对面人家考中了状元很荣耀,心中就生气嫉妒,若不利用三更半夜到对方的门上去涂一堆烂泥巴,心中就会因很不平衡而睡不着觉。或者听到别人被称赞,心中就很不高兴。这就是被嫉妒的乌云障碍住了,本性的光明慈心就透不出来,别人快乐他反而自愿懊恼倒霉。如果不好好地修慈心,随喜和众生一起快乐,一定是自己吃亏受苦。因为,我们内心的乌云并不会挡住别人,只会挡住自己的光明和福报而已。前面说过,众生只是我们自己的心影,人生就像是立体电视机上面的影像。如果我们拿烂泥巴去涂电视上的人影,也只是把自己的电视机弄脏而已。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