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与业的不同作用

每个人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理想当中的人,但是现实当中的自己并不如此,又不知道如何来改变,没有改变的方法。有些人时间长了,就不想去改变了。 这整个改变的过程,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

烦恼与业的不同作用

每个人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理想当中的人,但是现实当中的自己并不如此,又不知道如何来改变,没有改变的方法。有些人时间长了,就不想去改变了。

这整个改变的过程,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修行就是改变自己,修改自己的行为,修正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才能够有理想的未来,才能够有理想的自己,让自己越来越理想,成为理想当中的人。如果不改变,怎么可能成为理想当中的人呢?所以我们修行,目的就是让自己生命当中的状态,让不可能成为可能,让可能的事,变成能够。

但是我们的成就,我们能够做到的,不等于说我们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会,那又是不切合实际的。如果认为要学得都懂了,一切都通达了,再来修行,再来工作,再来付出,那倒是成为一种不可能。

所以我们信仰、学佛、修行,必须要非常清楚:哪些是不能的,哪些是可能的,哪些是能够的。然后,哪些我自己不能够做到的,变成能做到的,然后我们去做到,这有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自己不断提升的境界,需要自己去努力。

体察内心执着

那我们做不到,做不好,就是因为我们有执着。人有执着,就是想不开,事情做不开,放不下。那就是要破执着。破执着就是佛教教育我们的一种方法。不同的人,不同根基的人,他们的执着是不同的。不同根基不同时期,人的执着不一样;在同一个时候,根基不一样,执着也不一样。比如有些是大事想不开,有些是小事想不开,有些是自己的事想不开,有些是常住的事想不开,公众的事想不开……那这些都是人的执着,这些执着都是自己想象想出来的。

《无量义经》里讲:种种方便,令离诸着。佛陀的种种法门,种种善巧方便,都是要扫除、清除我们脑筋当中的种种障碍。执着就是障碍,障碍清楚掉,我们才有办法让不能的东西成为可能,让可能的东西成为能够。

我们内心中有种种的烦恼、业力,业力成了障碍,业障。烦恼成了烦恼障。业障需要去清楚。要去忏悔过去种种做错的事。但业是非常非常多的,能不能忏悔完呢?真正要忏悔也是忏悔不完的。那怎么办呢?忏悔不完,不一定就是业的力量能够出现。因为忏悔本身就是一种对治,只要没有烦恼的助缘,这种业的力量就不会现起。业的力量要现起,必须要靠烦恼为助缘。

所以我们到寺庙里来,首先要培养觉悟的能力,觉照的能力,自觉的能力。能够让自己觉悟起来的能力,这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自己不能觉悟,就不会认为自己有什么障碍、问题、烦恼。只有自己觉悟了,自己觉察到了,自己观照到了,才会有这种能力去想改变。

培植信仰的力量

我们在现在一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当中,全球化、国际化,信息技术也非常发达。我们作为一个信仰佛教的人,怎么来说明我们信佛?我们如果看了很多宗教的经典,脑筋当中有不同宗教、文化,古今中外的概念,可能都信一点,最后自己的信仰就没有办法归属,信仰的身份没有办法归属,漂泊。虽然好像是信了佛教,最后没办法落地,你没办法融入大众,依然是处在一种离群索居的状态。所以佛陀在世的时候,都有僧团,然后这些居士们都是依着僧团来学习佛法。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身心感受到稳定的力量,感受到安顿,这是非常重要的。

信仰能够让我们的精神的世界不断丰富,能够让我们的内心越来越纯洁、神圣,我们内心中会有这种力量来追求成贤成圣。如果一个人的物质财富增长,精神财富缺乏,人的幸福指数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觉悟就是一种内心的状态,一种内心的境界。内心的一种什么境界呢?就是内心有一种为自己、为他人、为众人、为众生努力、付出、奉献的思想品质、思想的境界,这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之后,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形成自己行为的力量。所以我们来到寺庙里信佛,就是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生命的品质,让人有一个圆满、崇高的觉悟的境界。

业力依于烦恼起

修行就是造业。造善业,造能够成就佛道、利益众生的业。业是一种力量,业的力量主要有两种:一种,我们的业,会让我们招感果报,这是什么业就感什么果。同时,我们的业加上烦恼,对我们生命的状态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常常讲业力,但是这个业力如果没有烦恼的助缘,也不会产生作用。所以业必须是跟烦恼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产生作用,才能够轮回。

所以我们常常讲要断烦恼,忏悔业障。业障只能忏悔,但是断不了,它是一种内在的力量,但是烦恼可以断,因为烦恼你可以把握,可以控制。也就是说我们能够让自己的心少起烦恼,不让它持续,这样烦恼的力量就不会跟业的力量结合在一起。烦恼就是我们当下内心的力量,我们当下内心没有这种力量,潜在的业的力量就不会让它现起来。反过来你如果起了烦恼,也会引发业的力量。如果修行,起了善的力量,念佛、念法、念僧,也会引发内在善的力量,也就是潜能中内在好的力量能够被引发出来,这样就会改变自己的生命,所以需要修行,需要做善事,需要集资粮,才有办法改变自己的生命状态,才会有很好的人生和未来。如果我们没有去断烦恼,没有去对治烦恼,那烦恼当道,这种力量很强,就会引发恶业,修行就修不了。

佛教的因果不是宿命论,宿命论是不能改变的,永远不能改变。佛教里的业果是能够改变的,改变就是从烦恼方面改变,也会让业方面改变。对治烦恼,断烦恼。断烦恼,需要靠智慧,才有办法断烦恼。定还没办法断烦恼,定仅仅是开发智慧的增上缘,它没办法断烦恼。所以修定不等于是修慧,定只能让我们内心保持一种持续稳定的力量,只有慧的力量才有办法真正断烦恼。

我们一个人内心当中有业的种子,如果没有外在的烦恼的助缘,如同一颗种子发芽,没有水分、阳光、雨露,这个种子依然不会生长、开花、结果。所以我们就是要认清楚什么是烦恼,什么是业。烦恼的作用,业的作用。我们主要对治的是什么?我们主要要对治的是烦恼。如果烦恼不现起,善法现起,佛的觉悟的能力现起,那么每个人,无论是学习、工作、修行也好,都会有很高的热情。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没有什么兴趣,就说明人有问题,就是迷惑、烦恼,乃至非常消极。就说明内在觉的力量很弱,乃至没有。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