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法雨寺,光绪十几年,一饭头师,虽一、二百人之饭亦连汤干。此人当了数年,所省柴火日须一、二担,且多出饭,饭还养人。后一饭头,每顿须撇几桶汤,梢水桶满,则倒之阴沟。库房、客堂执事不过问。可知此饭头一年遭践常住柴火米汁,其罪大矣。——《复袁德常居士书四》
一幼僧佻僻非常,一切人皆莫如之何,其师因浼光教训。(其师与光系至交)光说其所以,以人当时面无血色,已惧之不已。后送来,光与彼和气详说,令勿违我命,违命则决不轻恕。彼心虽畏惧,究未亲试,不二日即犯规矩。光将打,与彼说其规矩:“不许动,不许哭。”未打先避。光曰:“此第一次,不加罚。再避,则定罚。”遂打,如植木然。从此半年,未须一高声说,此光绪十二年事。——《复卓智立居士书七》
顾君友人潘承锷君(二皆苏州人。顾为宁波黄道尹之西宾,皈依谛闲法师。)与顾甚厚。顾劝之念佛,彼致书反难,谓“不能生信,更为滋疑。”顾以其书寄光,令辟驳之。光将书寄去,谓“宜勿投”。顾即致书云:“弟言不能生兄之信,断兄之疑,因求某法师为书。其书已寄来,但其语言毫无谦逊,直言无隐,不避忌讳,恐致冲突,故不敢寄。”彼云:“我病深,非虎狼药不能治,愈不忌讳愈好,飞寄。”顾即寄去,其心佩服,皈依谛闲法师。而畏光之直口,绝不一通音问。——《与魏梅荪居士书十六》
光一生不入社会,独行其志。在普陀时,初常住普请吃斋亦去。一顿斋,吃二、三点钟,觉甚讨厌,遂不去吃斋二十多年。——《复屈文六居士书一》
某法师往生记,当按实事另作。切不可无中生有,以启无知之人效尤。则似是弘法,实开败法之衅,其祸大矣。——《复觉僧居士书》
湖南人吃饭,不吃尽,此风甚劣。食为民天,何敢暴殄?虽一粒半粒,亦不宜弃。人若抛撒五谷,必定来生无饭吃,今生亦有即得饥饿之报者。人若蹧践字纸,必定来生无目及愚痴无知。——《复马宗道居士书一》
某某之为人。盖宿有因缘,而因循不振者。彼系金坛冯梦华弟子,与魏梅荪为同门。前数年曾见过光,去岁以某事颇感光,遂与梅荪说,欲皈依。曾托梅荪求光,为雷峰塔经题数句作纪念。然以因循,故未即行。至云亲族骇怪,乃借此以饰懒惰懈怠,不肯修持之迹耳。夫学佛法者,曷尝弃舍本宗,但于本宗外,加以佛教之修持耳。世之人作种种恶事,不惧亲族之骇怪,今也学如来之大法,反惧亲族之骇怪,是尚得谓之为真心学道乎?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吾行吾志,谁能御我,令不为圣贤之徒?况学出世之大道乎?——《复马宗道居士书二》
某某近几年颇受新潮之影响,今夏大病,始知惭愧,云欲十年用功,方始宏法也。现今之世,除提倡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纵佛、菩萨、圣贤同出于世,亦末如之何!——《复林赞华居士书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