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外加行之五 上师瑜伽】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9)七支供之七——回向支 无尽善聚回向成正觉 我们经常讲三个殊胜,第三个就是后行回向殊胜。无论做什么功德都应该有前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后行回向殊胜。如果没有后行回向殊胜,我们所做的任何善事都不会有圆满的功德。对于一个真正修行的人来说,这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修法,如果没有回向,无论种什么善根、无论做什么功德、无论积什么福德都没有多大的意义。 做完功德后如果不回向,第一,不能增长善根,功德福德的果报享受一次就会消尽;第二,所做的功德不能圆满;第三,所做的功德不稳定,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毁灭。如果不及时回向,只要生起刹那的嗔恨心、后悔心、邪见,或者在他人面前宣说,所做的功德就会消失。还有颠倒回向、不该回向的地方回向、不如法的回向,甚至想借此善根去损害别人,这样功德也会消失。 所以平时无论做什么功德、做什么善事,不管大小都要立即回向。如果你回向了,尤其是你回向众生、回向给修成菩提果的因,第一,善根时时刻刻都能增长,直到证得菩提果。功德的果报享受一百次、一千次也不会穷尽,每时每刻都会增长,所做功德都能变成证得无上菩提的因缘;第二,无论大小的功德、善根都能够圆满;第三,功德非常的稳定,再微小的功德也能够存住,哪怕生起嗔恨心、邪见等等,功德也不会摧毁。 回向的次数越多越好、时间越快越好,最好是立即回向。回向给自己和家人、冤亲债主也行,最好是回向给一切众生。因为众生是无量无边的,这样回向你的功德也是无量无边,这也是一种善巧方便。也可以回向给菩提:愿此功德成为一切众生获得无上正等觉的因缘。或者回向给自己:愿自己为众生证得无上菩提,愿此功德成为自己修成正果的因缘。 做功德回向的时候,观想十方世界中充满了诸佛菩萨、上师三宝,在每位上师三宝的面前都跪着一个自己,在自己的身边跪满了所有的法界众生,双手合十,诚心诚意地在诸佛菩萨、上师三宝面前,把自己所做的功德和所积的福德,毫无保留地回向给家亲眷属、冤亲债主等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都能得到现世所需要的安乐,最终能得到究竟圆满、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得到这些暂时和究竟的利益。这时,诸佛菩萨微笑着从周身放出五颜六色的光芒,普照我等一切众生,使我等一切众生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加持,以及暂时和究竟的安乐。 做回向的时候最好是有证悟三轮体空的智慧的摄持,这样的回向叫三轮体空的回向。三轮体空,是回向者自己、所回向的善根、回向的对境三轮都观为空,站在性空妙有的角度来做回向,是最殊胜最圆满的回向。但是,现在我们没有证悟空性、没有证悟三轮体空的智慧,很难做到这样的回向。但是我们可以这样做: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怎样回向,我也那样回向;上师怎样回向,我也那样回向。《普贤行愿品》里也有“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菩萨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文殊菩萨怎样回向的,我也那样回向;普贤菩萨怎样回向的,我也那样回向。这样的回向能够代替三轮体空的回向。 前行发心殊胜发菩提心;正行无缘殊胜明心见性、有证悟三轮体空的大智慧的摄持;后行回向殊胜。对于一个真正的修行者来说,这三个殊胜都是不可少的。如果有三个殊胜的摄持,仅仅念一句“阿弥陀佛”、念一句观音心咒“嗡玛呢巴美吽”六个字,都能成为解脱、成佛的因。 如果没有三个殊胜的摄持,即便所做的善根再大,所积的功德再多,也不能成为解脱成佛的因缘,只能得到人天福报。如果仅仅在形式上、表面上做功德、积福行善,起心动念却是恶的,那就造恶业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可能有丝毫的差错,无论做什么都有因果,都有果报,一定要自己承受。 我们都是学佛修行的人,不能只看眼前,只考虑今生,一定要考虑长远的生生世世。眼前的好与坏,顺境与逆境都是暂时的,不会长久,不是恒常的。这些没有什么可信任、可依靠的,都在变。什么时候看破了,真的从心里放下了,才不受因果。受因果就有烦恼,有烦恼就有痛苦,不管善恶、顺境逆境都是一样。能够不执着对境,一切能够随缘,你才能脱离痛苦,这也是我们学佛修行的目的。 佛法是一种对治烦恼和习气的方法。如果你学佛修行了,烦恼和习气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那么你一定是学偏、修偏了,没有别的原因。什么“消业”、“有过程”,对,学佛、修行、解脱、成就需要过程,但是也得有变化、有进步啊!如果你学佛了、修行了,烦恼还是那么多,习气还是那么重,个性还是那么强,生活、工作也没有好转,那没有什么可说的,就是学偏了、修偏了,不要找其他借口。我们这些凡夫特别喜欢欺骗,连自己都欺骗。实际上你没有伤害到别人,是自己伤害了自己。很多的学佛人都像水里的石头一样,泡在水里的时候,像变了颜色,变软了似的,一拿出来一会儿干了,还和以前一模一样,里面也没有变,外面也没有变,还是那么干,还是那么硬。一定要懂得佛理、懂得佛法,如理如法地修学,才有成就,否则无法达到解脱成佛的目的。我说的这些话都是佛和上师的教言,我希望你们都能认真地思考,牢记在心里。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