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转法轮
第三转法轮主要宣讲了如来藏。这方面的道理,佛陀在《楞伽经》、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都有叙述。第三转法轮的教义,实际上跟第二转法轮并不相违,若欲了达这一点,必须要学习《宝性论》。学了以后你就会明白,名言中每个众生都具足佛性,这也是佛经中所讲的“一切众生皆具如来德相”。 佛陀的这三转法轮,其实也可以作为一个众生的成佛历程:第一转法轮破实有的执著;第二转法轮破实有和空的执著;第三转法轮告诉我们,当“有”、“无”的念头都真正消失后,剩下的不是像虚空一样什么都没有,而是存在一种用言思无法描述的东西,这就是一切万法的本体——如来藏。 这一点,各位若修过密法或禅宗,当内观自心时,就会完全明白。因为无论你生起贪心、嗔心或欢喜心,没有去观察这些分别念时,它会一直此起彼伏;而一旦你真正观察它,它就像波浪融入大海一样,当下消失。但消失以后,是不是变成虚空般空空荡荡、一无所有呢?也不是,它仍存在一种明明清清、不可思议的境界,这用语言或思维无法表达,就像哑巴吃汤圆一样,只有自己心里有数。这也是禅宗的最高境界。 第三转法轮所揭示的众生与佛陀的关系,达摩祖师曾用了一个很好的比喻:“众生与菩提,亦如冰之与水。”冰和水完全是一个东西,除了冰以外没有水,除了水以外没有冰,只是在不同温度下,才有了水与冰的各自显现。那么同样,众生与佛陀的本心同为如来藏,因为被无明遮障,就有了具烦恼的众生;一旦远离了无明的垢染,这即称之为佛。 不过在众生位时,无论迷乱显现如何起伏,它的本体也永远如如不动。从“如如不动的本体根本不存在”这一层面,佛陀着重宣讲了第二转法轮,依《大般若经》等抉择万法皆为空性;到了第三转法轮时,《法界赞》、《如来藏经》中又揭示这种空性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存在一种无离无合的光明。 当然,这种光明(又名大乐),并非像灯光一样,是种光亮的东西;大乐,也不是快乐无限,天天开心得不得了。有些人从字面上理解佛教名词,就像一个不懂企业的人,对企业的专用术语依文解义一样,结果只能是贻笑大方。其实佛教需要“专业人士”来讲,否则,就算你智慧再高,完全凭自己的分别念、想象力去揣测,也不一定明白佛教所讲的甚深道理。诚如《华严经》所云:“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 因此,学习佛法务必要依止善知识。而这位善知识,对佛法要有真实的修行,最好是已经开悟了,即使没有这种境界,理论上也要讲得过去,对佛教的教理多多少少曾串习过。这样的善知识给你开导之后,你自己再去思维、再去学习,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
三、知识分子对佛教的责任 如今很多人自认为是知识分子,但实际上到底是不是也很难说。我看过一本书叫《公共知识分子》,里面就说“知识分子”在东西方的定义有很大不同。西方的知识分子是以知识为谋生手段、以脑力劳动为职业,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群体。而现在我们所谓的知识分子,譬如老师、医生、公务员,尽管也在从事脑力劳动,但对整个社会乃至人类,有没有“社会责任感”却不好说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