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科学怎样成为幸福的阶梯(4)

当然,学生这样想,有时候跟老师的引导也有关系。北师大就有一个教授,他对他的研究生说:40岁之前赚不到四千万,就不要来见他。此言论一出,马上引起轩然大波,网上有人评论道:你学生不是做房地产的吗,四千万,

当然,学生这样想,有时候跟老师的引导也有关系。北师大就有一个教授,他对他的研究生说:40岁之前赚不到四千万,就不要来见他。此言论一出,马上引起轩然大波,网上有人评论道:你学生不是做房地产的吗,四千万,就是四个“千万”——千万要暴利,千万要心黑,千万要行贿,千万要强拆。只有这四个“千万”,才有希望在40岁之前弄到“四千万”。其实大家也可以想想,这“四千万”的背后是什么?就是金钱至上、唯利是图。

现在很多人为了金钱,欢欢喜喜地造恶业,却从未想过以后受报时的痛苦。诚如《正法念处经》中所言:“如是罪业,作时喜笑,得殃报时,号哭而受。”就拿地沟油来说,不知道从何时起,竟成了一些人发财致富的捷径。据有些资料显示,中国每年有大概300万吨地沟油流向餐桌,通过买卖地沟油,一年所得的利润近20亿。像广东等很多地方,每到晚上,就有工人在下水道捞地沟油,之后进行过滤、提炼、再加工,很快就看起来跟正常油一样了。这种劣质油屡禁不止,毒性是砒霜的100倍,人们吃后对健康有极大危害。地沟油现象,实际上在日本和英国也发生过,可是他们要么通过高价回收当燃料,要么依靠法律来严格控制,以此手段,最终让地沟油从餐桌上迅速消失。所以,只要人们引起足够重视,有些现象也不是不能制止的。

现在很多人干坏事,其实都是从电视、电影上学来的。有些影视剧把这些过程讲得细致入微,居心不良的人一看就会,进而模仿,这是特别不好的一种宣传。如今有些媒体,对负面的东西宣扬得很到位,然而对正面的东西,却捉襟见肘。比如对藏传佛教的描述,就与真相相去甚远,完全是一些外行人的编造。经过他们的种种误导,人们对前世后世、善恶报应等真理,很容易产生误解,进而邪见越来越深。在这种情况下,科学越是先进,人们离幸福就会越远。

三、寻找幸福的立足点

讲了这么多,可能有人会问:“那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它实际上是一种满足感。马克思也认为,幸福是“欲望得到满足的心理状态”,这个定义比较贴切,跟我们佛教讲得很相似。佛教里是怎么说的呢?《遗教经》云:“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只要内心满足了,就算生活再简陋,也仍是一种幸福;假如内心不满足,就算生活再富足,也不会有幸福可言。可见,幸福是内心的一种状态,并非完全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

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推知,内心若没有得到满足,科学发达了,物质条件好了,也不一定就能带来幸福。爱因斯坦也说:“单靠知识和技巧,不能使人类走上幸福和高尚的生活。人类有充分的理由,把那些崇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价值的传播者,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也主张:“善就是知,知就是德,德就是福。”意思是说,要想获得幸福,其方法是先求知,再修德行善,然后才能是一个幸福的人。

可是现在人缺少的,恰恰就是德,一个没有德的人,怎么可能真正幸福呢?金庸先生就说:“今天的中国,有的人很有权力,有的人很有财富,有的人很有知识,有的人很有名气。可他们普遍都没有一样东西——良知。如此一来,纵使你拥有得再多,依然只能算衣食无忧的穷人!”

尤其是一些知识分子,像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在知识方面并不是很欠缺,跟过去的知识分子比起来,他们精通电脑等先进技术,拥有前人所不具备的能力。但是在做人方面,由于从小的教育所致,大多数人只知道想着自己,从来不考虑别人、不考虑社会,这是相当悲哀的。其实,汉地历来有很好的传统文化,教人该怎样为人处世,其中释儒道三教是中国文化的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尤其是佛教精神,对生命没有任何危害,若能懂得其中意义,对你短暂的今生、长远的来世,都会有特别深远的利益。

如今很多大学生对佛教感兴趣,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不然,完全把幸福寄托在物质上,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痛苦。为什么呢?因为欲望是无有止境的,哪怕你一个人得到了天下的一切,也不一定会心满意足。佛陀在经中亦云:“世人求欲,不知厌足。假使一人得一切欲,无厌无足。”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